王 鹏  >>  正文
数实融合赋能四链,全面促进高质量发展
王 鹏
2023年01月16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在全球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下,数实融合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中国而言,只有在风口浪尖站稳脚跟才能真正成为时代的引领力量,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技术作为新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用数字技术带动产业链,价值链,资金链,和供应链全链升级,是增强经济活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实融合成为一道必做题,而非选择题。

数实融合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数实融合的概念与作用

数实融合是指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其中,实体经济是核心,数字经济为实体经济提供数字技术,搭建数字平台,促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在数实融合的作用方面,首先,数实融合既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也是促进实体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的现实路径。数字融合将为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的持续涌现提供动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其次,通过数字助力实体产业,有利于促进大中小企业实现协同发展、共同获益,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平台其合作伙伴间实现共生共赢,优化营商环境,改变经济格局。

再次,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实体产业,有利于创新产品,优化服务,为人民生活带来更多便利,提升生活幸福感。

最后,大力推动数实融合,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有利于中国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占领数字高低,抢占先机,提高国际地位。

数实融合的发展现状

首先,供应链数实融合能够促进生产与消费直达互联,全链路数字体系建设开辟传统行业新天地。

通过数字技术,消费端的数据可以直接转化为需求,为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提供指导,数智化供应链促进消费和供给端高效互联,开辟实体经济发展新局面。

京东物流的数字化农业探索项目“京东农场”,通过整合京东集团在电商、物流、营销、品牌等多方面的资源优势,将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能力深入到农业生产前端,帮助农场实现从种植到销售全方位标准化的拉动和提升,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供销一体化全链闭环。

盒马鲜生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零售供应链,解决了传统零售业难题。借助于强大的数据系统,盒马能高效管理上游供应商,快速调整供货量,防止传统零售供货短缺问题的出现;借助阿里巴巴集团海量大数据信息,盒马能够掌握目标消费群体的消费偏好和消费趋势,并预测生鲜消费的趋势,灵活规避市场风险。

其次,价值链数实融合能够运用数字技术降本增效、带来价值转化,数据驱动能够创造价值增长新空间。

“AI+种植”能够有效推动智慧农业发展,实现降本增效。阿里巴巴于2008年开始践行“兴农”战略,已初步建成以大数据、云计算支撑的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同时,阿里与农业科学家紧密合作,支持农业科学家激活农业大数据,对接农业科学家的全产业链创新系统,共同探索农业科技创新的新模式、新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效益,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支撑。

数字技术再农业领域的广泛运用能够驱动农业行业的发展革新,带来价值增长新空间。农业机器人、环境监测系统、作物产量预测系统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农业发展带来了全新价值。山东寿光、百度智能云与当地政府以及合作伙伴联合打造了“蔬菜设施智脑”,种植产量、商品果率大大提升。农民通过手机APP即可清晰了解大棚内蔬菜生产和环境情况,人工智能推动“智慧种植”创新落地发展。

将互联网与农业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充分融合,实现农业发展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能够节约人力成本,提高品质控制能力,增强自然风险抗击能力,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增添强劲的新动能。结合互联网技术,大力发展数字化乡村振兴策略,将很大程度上带动乡村产业链发展,提高乡村治理智能化水平,构建出“数字化营销、数字化致富、数字化从业”多个体系,开拓线上市场、促进创业就业、推动乡村振兴。通过“互联网+”带动传统农业升级,将物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农业生产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步伐。

再次,资金链数字渠道能够促进资源整合,使得互联网时代发展变革机遇随处可见。

互联网金融服务有利于解决打破“信息孤岛”和银企信息不对称,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实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驱动业务转型升级。

通过腾讯会议等平台,互联网成为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跨越地理距离的限制,线上举办的产业论坛、创投峰会会为创业企业与投资人“牵线搭桥”,封闭的信息壁垒不断被打破,信息交换效率大大提升。资本转化为生产力,想法落地成为现实的速度不断加快。

最后,在产业链层面,大力发展产业互联网,使实体产业同互联网携手并进创辉煌。

发展产业互联网是中国数字经济的关键抓手。与消费互联网相比,产业互联网的价值链更加复杂,链条更长,是产业链集群中多方协作共赢。

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呈现出平台化、智慧化的特点。“平台化”即通过搭建产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产业链内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赋能平台上的各个主体,赋能的基础则是产业大数据的沉淀、产业相关知识库的积累、产业链流程的优化再造、产业人才培养能力;“智慧化”即集成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打造“智造”体系,向数字化迈进。

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转变了经济发展方式,丰富了各领域的创新应用场景,提升了产业集群整体供应链的效率,有效促进了乡村振兴、制造业数智化转型、服务业提质增效、优政惠民及公共服务便捷化,推动了全行业产业的数实融合,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外卖和线上旅游为例,在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带动下中国外卖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竞争格局出现变化。平台拓展“即时零售”业务、配送技术创新应用不断推进,市场发展的政策环境日益完善;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数字化转型推动的背景下,国内各地旅游景点、博物馆、文化馆创新消费模式和消费体验,推出了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联动活动,数据显示,2021 年微博旅游累计开播人数较 2020年增长 110%,开播场次增长 143%,观看人数增长 1968%。

当前数实融合在赋能四链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产业发展仍存在不均衡问题。

目前,不同产业在我国数实融合的发展规模呈现“三二一”倒置的特点。数字技术使生产效率较高,产业不断替代生产效率低的产业。相比于服务业,工业和农业的数字化需要更有针对性更复杂的技术,推进难度更大。各地区产业合理度也有待提升。双循环发展的要求下,推动全产业链途径的数实融合是必然要求,经济发展不能跛腿走路。

产业数字化发展速度快于数字化产业发展速度。虽然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产业数字化不断释放潜能。产业数字化相较数字产业化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效应更显著 但是数字产业化依然是产业数字化的基础。

其次,数字化转型人才不足,技术创新力有待提高。

人才和技术直接影响数实融合过程中的价值创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创造价值的过程。人才方面,问题主要表现在:重大原创性成功缺乏,掌握数字技术和产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缺乏,数字工人不足。技术方面,我国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不足,尤其是自主创新、安全可靠的基础通用技术、前沿颠覆性技术和非对称技术的创新研究不足难以支撑经济增长需求。

部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浮于表面,与企业实际业务需求相脱离,并没有为企业带来真正的新价值。只有人才有能力,技术更先进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数字化转型。

再次,中老年群体与传统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的认识有限,接受能力参差不齐。

传统社会习惯已经形成,数字化所带来的新模式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许多老年人仍然在使用手机上存在困难,移动终端服务于居民生活的潜能还远远没有被人们有效利用,数字公民的意识较弱。

最后,数字经济治理体系仍有待发展完善。

目前我国营商环境有待优化,数字市场治理,网络生态治理体系等存在不足。作为数实融合高效发展的重要软件设施,全产业链数字重构创新的完成需要有力的环境保障。

尽管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是当前仍然存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阻碍重重的问题,中小企业对数字化转型能否真正解决业务痛点问题、实现降本增效存疑;且因路径不明,数字化改造需求模糊而庞杂,关键标准、实施指南缺失,导致没有明确的战略架构;同时,由于信心不足,市场预期不稳、劳动力成本上升、订单下降等造成投资意愿下滑;最后,大型企业也易于实现数据垄断,大型平台公司和机构掌握大量数据,形成事实上的数据垄断,众多大数据分析技术创新公司只能依附于数据垄断平台和机构,并为其提供服务。中小企业的数据生产力并未得到充分释放。因此,真正实现数实融合需要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对市场进行有效监管。

促进数实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首先,政策应与时俱进,积极创新,重塑数字经济新规则。

政府做好宏观调控,尽快出台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为加快融合发展提供总体发展思路和高质量发展融合的指导意见。要健全法规标准,加快构建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支撑保障体系,为数字技术、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融合提供健康的发展环境,完善法律保障高质量发展。

地方结合自身状况,遵循客观规律,积极展开数字化转型。要完善基层数字化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借鉴数字化技术在不同地区的应用经验,以提高工作效率、完善服务管理为导向,因地制宜进行数字化转型。

其次,国家须大力培养人才,发展数实融合核心技术。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全国高校需要结合数实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促进传统学科数字化转型,推动多学科融合。要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主动适应数字技术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全面融入传统学科人才培养。在改善高校教育方式的同时,也应加大对国内外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相适应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和相关研究人员的引进力度,提升相关研究人员的福利待遇,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层次人才招聘、薪酬、考核、激励、管理等相关制度。

再次,应关注平台赋能,打造发展生态体系。

构建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壮大服务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明确数字平台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应充分法规我国5G、人工智能等ICT技术优势,加快平台在垂直行业落地推广,孵化一批与行业深度契合、可复制可推广的场景化解决方案。同时也应提高产教结合与产融结合水平,创新平台与高校合作模式,鼓励资本市场与平台产业开展对接,增强平台可持续发展能力。

最后,应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时代认知,打破传统思维惯性。

推动全社会民众对数实融合概念及作用的理解程度,革新传统发展观念,用真实案例佐证数字技术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促进推动作用,使数实融合观念深入人心。

未来趋势

首先,数实融合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带来新的业态和模式。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具备较强政策制度优势的前提下,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正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产业互联网企业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及公共服务等领域创新活跃,通过赋能实体经济寻求第二增长曲线,也为参与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和竞争构筑核心优势。

其次,数实融合在各大产业继续扩展,全面融入生产生活。数实融合将会带制造业等产业的进一步革新。制造业在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下也变得更加自动化、智能化,产品生产者与使用者可能产生持续关联。例如,传统的制造业中,产品的交付意味着生产者和使用者双方交换的完成。但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产品的交付往往意味着使用者与生产者关联的刚刚开始。使用者使用产品的情况,可以以数据化的方式自动、及时反馈给生产者,从而可以为产品的售后服务、产品后续改进、升级、迭代等,提供有用和可靠的参考。

再次,数实融合程度将不断加深,表面数字化、无效数字化减少,数字化必然与发展核心紧密相连、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转化成真正的生产力。随着数字化在实体经济层面发展的进一步落地、数字技术工具易用性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基层政府不想转、不会转和不敢转的问题将得到有效改善,数字化有望真正解决业务痛点问题、达到降本增效的成果。

最后,数实融合将与低碳发展双线并行,互相促进。数字经济的碳减排效应可以从行业数字智能化转型和数字城市发展两个层面来关注其减碳效应。在行业数字化转型方面,数字经济碳减排效应主要体现在数字技术带来的能效提升,减少基础设备生产制造阶段与运营阶段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数字技术能够带动不同行业的产业结构优化与行业智能化发展,上下游体系的改造来减少物料和能源的消耗。通过控制高耗能行业领域碳排放、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促进产业转型。从我国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到《“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相关政策中不断明晰数字经济的碳中和路线,将数字基础设施、新能源、创新、产业数字化等要素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支柱。产业结构优化和低碳技术研发对于企业乃至国家的低碳发展尤为重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促进低碳经济与数字经济的结合发展。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创新与绿色低碳转型。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需要两者协同发力,推动低碳发展进程。

【责任编辑:许聃】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北京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南昌理工学院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特聘教授。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法律顾问:炜衡律师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京公网安备110105000081号京网文[2011]0283-097号
中文 |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