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近些年数字经济发展迅速,数字经济人才基础整体较好,教育资源充沛,产业基础扎实,优质企业云集。但是目前看来,北京数字经济人才发展仍存在如下问题:相关专业开设不足,高校培养尚不系统;校企人才输送低效,能力岗位难以适配;职业环境难促发展,人才成长踯躅不前;综合保障亟需落实,人才引进困难重重。针对这些问题,有以下对策建议思路。
顶层设计持续优化,引导各方形成合力。从全市层面进行高位协调与统筹,打造市级统筹机制。一是出台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指导建议,科学规划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任务和目标。二是将人才工作纳入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整体实施方案,细化原文件中有关人才培养的内容,针对制约人才培养的难点问题制定专项政策和服务包。三是协调市属高校、市教委、市经信局、企业等各方共同参与。
加快投入学科建设,产学结合培育专才。汇聚多方优质资源完善现有学科体系,明确高职高专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采取产学结合的方式解决校企人才输送低效问题。一是集聚优质师资力量,编制各类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标准,增设数字经济及其外延专业,细化培养方案。二是深化校企合作办学,由市教委牵头梳理企业用人需求,重点与相关高职高专院校合作,为数字经济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一线实习机会。三是设置市级数字经济专项科研基金,鼓励业内力量参与数字经济学科建设。
改善行业竞争生态,保障人才长期发展。需采取多元方式引导业内良性竞争氛围,保障人才可持续发展。一是由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局牵头,由劳动行政部门加大对数字经济行业的监管力度,责令严格执行劳动法。二是鼓励市属高校对接标杆数字经济企业,为能力强、经验足但学历较低的人才授予荣誉学位,通过函授的方式补齐学历短板,面向被裁人员定期组织京津冀专场招聘会,引导人才再就业,有效缓解人才流失问题的同时促进京津冀地区数字经济人才良性流动。三是建立完善的数字经济企业人才培训机制。
着力优化综合保障,精准回应人才需求。需进一步完善人才服务机制,让人才安心、安身、安业。一是精准回应人才痛点问题,完善人才落户、子女教育、就医看病等支持体系,实行中心城与远郊区差异化人才政策,合理安置人才。二是以精准的服务延揽、凝聚人才。三是针对人才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做到“引进来,留得住”。
合理依托现有资源,多管齐下引进人才。需以多样、灵活的方式吸引高层次人才来京。一是加大数字经济产业人才政策宣传力度,以实地宣讲、新媒体传播等多种方式帮助企业了解和应用人才优惠政策。二是将数字经济人才列入全市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指导目录,借助高层次数字经济产业平台聚拢高层次人才。三是充分利用“两区”和“先行先试”的优势,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体制机制,在全球范围吸引“高精尖缺”人才,尤其是华人科学家、高管等。
(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