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鹏  >>  正文
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问题与建议
王 鹏
2023年01月20日

一、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面临的挑战

在多年累积效应基础上,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起步较快、起点较高,较短时间内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对日新月异的数字新技术,面对国际社会的激烈竞争,北京在推进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面临关键技术攻关、新型主体培育、制度规则构建、发展范式转变、人才资源供给、发展安全统筹等诸多方面的挑战和难题。

(一)关键卡脖子技术的制约突破难

北京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方面在国内也处于相对领先水平。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数字技术在某些领域还存在不少差距,一些关系数字经济全局的关键技术研发方面比较薄弱。如高端5G芯片、高频器件等核心元件、AMOLED面板生产所用的蒸镀设备和曝光设备尚未实现国产替代;自主可控系统领域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较低,碎片化严重,关键核心技术、产品能力不够强,稳定性、成熟度以及产品化、工程化方面与国外企业存在一定差距;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面向超精密加工的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软件等基础软件性能有待提高;人工智能产业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等方面和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缺少重大原创成果。

(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培育难

目前,全市ICT领域独角兽公司数量仅次于美国硅谷,百度、京东、美团、字节跳动、小米等龙头企业充分赋能,摩尔线程、一流科技等一批新创数字技术企业快速成长,带动了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但是,数字经济企业也呈现“有高原无高峰”的局面,缺乏营收千亿元、市值千亿美元、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经济企业。特别是对标国际,有全球化资源配置能力、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公司仍然较少,有利于大企业成长和全球化发展的产业培育环境还有待改善。近年来,在美国上市的数字经济企业市值大幅缩水,且受到监管部门更加严格的审查管理,对于国内企业通过海外上市融资发展的路径带来挑战。未来需要聚焦未来产业布局,创新企业培育路径,通过挖掘、服务、培育、拓展等系列措施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万亿级产业集群和领军企业。

(三)制度规则先行先试与创新构建难

缺乏清晰的制度规则和标准,市场就缺乏有效的方向遵循。在当前强化数字经济监管的背景下,标准规则缺失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矛盾。一方面,数云服务、物联网、大数据等多个领域就存在标准规范不明确、具体规范不细化等问题。另一方面,适应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监管措施有待提升,对互联网平台的监管较为滞后,对新技术新业务的监管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对于数据权属和权益保护机制需不明确,数据共享开发和融通利用缺乏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数据规模化实质性交易的制度规则尚未建立。因此,能否树立包容审慎监管理念,建立健全数字经济市场监管体系,通过“监管沙盒”开展监管措施试点,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数据资产管理运营、数字技术创新、数据跨境流通等政策先行先试,是有序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四)传统发展范式和惯性路径改变难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成为新的生产要素,经济组织、产业结构、分工方式、生产关系也都在发生变革。数字经济相关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发展范式有很大不同,亟需克服对传统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的束缚。一方面,数据要素与传统要素、现有经济体系的融合尚处于早期探索阶段,数据要素融合应用带来的联合促进效应尚不明确;政府、企业、个人等经济活动参与主体对数据要素尚未形成清晰的认知,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和模式均存在较大的落差。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催生了大量自由职业者和自媒体、平台企业,原有产业升级改造、独立的产业门类不断涌现,基于研发、设计、制造、服务等产业链进行布局的发展模式,乃至全球化分工格局都在调整重塑。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亟需完善构建新的经济发展范式。

(五)高水平领军人才团队培育供给难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源是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核心基础,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数字人才不是传统意义上ICT专业技能的人才。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全行业数字化推进,对了解和掌握新技术的数字技能人才和跨学科复合知识的人才需求正急剧增长,对全民数字素养也提出更高要求。一是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人才结构供需不匹配,人工智能、量子计算、高端芯片等前沿技术的顶尖数字人才短缺。二是传统的信息化软件编程人力多,专业背景集中在计算机科学、软件课程、电气和电子工程等,具备数字技术与行业经验的跨界人才需求量更大,能够胜任数字化管理、数字营销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人才供小于求。三是面向数字经济的人才培养体系尚未有效建立,学校教育不能适应产业和市场的发展,亟需构建完善的社会培养体系。

(六)统筹发展和安全双目标的平衡难

数字经济的核心在于数据。数据作为一个新的要素,出现了安全与发展共生并存、需要做好动态平衡的现象。当前,数据安全是对个人、对企业或组织、对国家都是一个新命题。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必须平衡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构建有利于发展的安全防护体系。当前,围绕数据安全在保护对象、具体手段、宽严程度等方面,各方还存在分歧。加强隐私保护、维护数据安全还存在公权力与私权力的平衡、企业与用户的权责分配、公开与隐私的范围界定等难题。随着网络信息系统向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发展演化,基础设施安全威胁形态更为复杂,传统的基于边界防护、统一安全策略等安全理念和措施受到挑战。在安全感知、威胁发现、应急指挥、协同处置和攻击溯源等能力上还存在欠缺,拟态防御、数据加密等网络运行安全技术尚未成熟。

二、进一步深化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工作建议

北京市发布的《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实施方案》,明确了北京数字经济发展的顶层架构,是未来10年发展的路线图。但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仍然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探索的重大理论命题和实践课题。方案提出的八大任务、六大工程,有些刚刚破题,有些还是需要深度探索,还需要锚定方向、久久为功、全力推进。

(一)加快利用数据要素构建新一代创新范式

数据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外的第五大生产要素,数字技术研用不断取得突破,为北京市创新范式的革新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创造了条件。下一步,北京市建设数字经济标杆城市需充分发挥数据、技术优势,以融合式创新思路打破数据和决策壁垒、技术和应用壁垒、应用和人心壁垒,推动传统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加速重构。支持企业探索采取自主创新、协同创新等模式推动技术创新范式变革,支持企业利用大数据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探索产品创新、管理创新、装备创新、服务创新的新模式。探索构建从事创新服务的平台或网络,为科技创新需求方与供给方搭建平台和空间,提供专业的组织和中介服务,激发社会联合创新动力与效果,催生更多创新范式。

(二)全面塑造以场景建设孵化产业的新优势

目前,北京围绕重大工程建设、城市精细管理、产业转型升级、优化民生服务为抓手,推进了一批示范场景开发开放,提升了政府管理服务水平和企业底层技术应用转化能力。特别是亦庄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已经成功探索城市级工程试验平台助推新兴产业培育的新模式。下一步,北京需全面总结现有场景建设经验,塑造以场景建设孵化产业的新优势。应鼓励企业、科研单位、政府政策制定者等加强联合、跨界融合,构建全市各部门、各区和企业等多方协同联动的场景建设体系,将北京打造成24小时永不落幕的应用场景路演场。要提升数字应用场景营造能力,通过定期发布并更新产品、技术目录等方式,动态跟踪场景需求,提升市民对新经济应用场景的感知度和场景建设的参与感,激发社会各界主动发现场景、刻画场景、布局场景、营销场景的积极性。要构建面向不同对象的应用场景数据使用导则,加快构筑数字空间,为新模式、新业态和新产业的发展提供场景承载。

(三)提速推进各行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产业链升级、价值链重塑、创新链革新的重要支撑。加快产业数字化、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也是标杆城市建设的重要体现。北京需以“技术创新型、数字赋能型、平台服务型、场景应用型”四类标杆企业为示范,围绕数字化营销、数字化管理、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生产四个维度赋能企业经营管理各环节。建立“定标准-分类型-找需求-配资源”的赋能机制,及时挖掘各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上下游资源配置需求,为企业搭建资源对接平台,组织资源供需对接会等,促进资源链接。构建全方位资金支持保障体系,通过专项资金和引导基金,以贴息、补助、奖励、项目基金等方式对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进行支持。进一步健全政策体系,加强创新性政策、前瞻性政策举措研究,探索研究符合不同类型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政策,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赋能-优化-转型-再造”。

(四)提升参与全球数字产业链分工价值地位

数字经济突破了传统全球价值链的强地域限制和高联通成本属性,正不断改变和重塑全球生产分工模式。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北京提升实现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迫在眉睫。在数字产业价值链方面,需以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为契机,推进价值链高端化转型,以绿色发展为准则,努力占据数字创新链中核心技术、功能平台、解决方案、运营网络等环节。在数据价值链方面,依托北京大数据交易所、数据专区等平台,增强数据的流通、交易,打造数据要素资源配置的枢纽。建立符合数据驱动的组织管理制度流程和价值评估体系,构建数据资产管理服务体系,提升数据资产管理能力,成为数据资产集聚中心。支持企业利用数据进行信息交换与传递、利用数据洞察生产与商业的运行规律、利用数据进行精准的自动化决策、利用数据驱动全价值链、全要素的网络化协同,以产生新价值、新模式、新业态与新产业。

(五)构建辐射引领全球的数字经济标准体系

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标准是体现标杆的重要标志成果。需科学布局数字经济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制定、实施与监督,强化标准与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的衔接配套。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强标准顶层设计,明确标准体系构建指南和标准构建清单。鼓励行业协会、产业联盟、龙头企业等参与各类标准制定,争取国家数字经济领域标准化试点建设。鼓励科研院所、机构及市场主体等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加大标准化工作人才培养培训力度,着力培养一批国际标准化人才。二是强化标准的实践探索。围绕数据的生产、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推广应用国家标准,为国家标准提供试验验证、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试点示范基地。围绕数据的分类分级、风险评估、技术保护、安全运营、安全监管等方面开展标准实践和探索创新。三是推动标准的实施和监督,加大标准宣传力度。健全标杆城市建设相关标准的监督和评估制定。依托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中关村论坛等平台,发布和宣传国际标杆城市的测度体系,形成业界共识。

(六)发挥以点带面的引路作用扩大示范规模

围绕领先设施建设、示范项目实施、核心技术突破、标杆企业培育等,北京已经开展了多方面的试点探索,形成了一批新模式、新试点。下一步,要持续集聚政府、企业、社会资源,合力推进标杆工程落地示范。一方面要完善针对数字经济创新工程、标杆工程的组织模式,鼓励社会研究院、专家等智脑参与各区标杆工程建设,为标杆工程建设出谋划策。另一方面,要同步推动先行先试的典型成果规模化、市场化拓展,不断让标杆工程实践成为可复制、可循环、可迭代的产业成果。要支持各区要错位布局,找准各区数字经济发力点,在某个领域抢得领先优势,合力参与全球数字经济竞争。要建立不同层级政府、不同市场主体、不同规模企业、不同的社会组织参与的数字治理秩序。鼓励企业、协会等主体参与全球数字治理行动,抢占数字治理话语权。(王鹏)

 

【责任编辑:许聃】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数据资产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南昌理工学院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