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代王安石的《元日》把中国人过春节的民俗写尽了,看来古人和今人过年的方式基本相同,无非是放鞭炮、饮酒、贴对联,吃好的,送旧迎新……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诗名之所以叫“元日”,是因为古人一直沿用的是农历,大年初一叫元旦,孙中山先生推翻清王朝之后,与世界同步,用公历纪年,把1月1日作为元旦,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后,为避免混淆,便把农历元旦改作春节,原来袁世凯做的也不完全是坏事,长知识了!
过年可以说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也是最虔诚的信仰。“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我们每个人不管一年来多么辛苦和失败,只要迎来春节,阖家大小总会把所有的烦恼置之脑后,该吃吃,该喝喝,过完春节,重头再来。我们小时候盼着过年,无非是能穿新衣服,能吃好的,能满大街疯跑响鞭炮,还能挣几个压岁钱。现在的孩子们不热衷过年了,因为我们所梦寐以求的,是他们平时都能得到的,过年对他们没有多少吸引力。
我对过年多少有点热情,第一,因为它毕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第二,七天假期,能让我心无旁骛安心陪伴伺候母亲一段时间,尽一点为人之子的孝心。一个有母亲的春节是完整的,母亲在,兄弟姐妹更加团结,更有凝聚力。一旦失去母亲,大家便聚少离多,各奔东西,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
父母在,不远游。成家20多年,我一直保持陪父母过年的习惯,即使1995年春节,妻子怀有身孕,行动不便,我照样撇下她回宁武和父母团聚。之后断不了有朋友用海南诱惑我,我也保持定力,始终把宁武作为心目中的“耶路撒冷”。
此外,我对过年有这么一种心理,喜欢年关临近的感觉,过了小年,春节便一天天临近,回家的脚步也越来越近,盼望着盼望着,心里多少有点小激动。而一旦过了初一,我的心情便逐渐失落,一天天盘算着,假期过一天少一天,就像把得到的东西,又一件一件让人家要了回去。于是我更珍惜和母亲相伴的时光,她拽着我的双手,扯着我的衣领,毫不松手。如今的母亲骨瘦如柴,双腿软得像两根面条,唯有双手依然十分有力。
我也害怕朋友们联系我出去喝酒,一分一秒都不想浪费,偶而出去一两个小时,也是瞅母亲午睡的时候。世上有一些事情,错过了可以弥补,而有一些,一旦错过将留下终生遗憾!
腊月二十九,刚回来那天,母亲有点拉肚子,身体十分虚弱,像一个可怜的小猫蜷缩在沙发上,早晨只吃一小碗鸡蛋羹,一天只喝一小壶水,再不进食,我心里既难过又担心。这几天,在我的精心调理下,母亲日渐好转,从要水喝,到要饭吃,初三下午,不仅吃了点蔬菜,还吃了六个羊肉饺子。我心中窃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