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鹏  >>  正文
新趋势、新环境、新格局:新一代深度人工智能GPT-4的特点与影响
王 鹏
2023年03月17日

当地时间3月14日, OpenAI官方发布题为《GPT-4是 OpenAI 最先进的系统,能够产生更安全、更有用的响应》最新消息,宣告GPT-4的重磅登场,再一次引发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再一次的技术迭代赋予使用者更多的操作空间,也创造出更多具备可能性的增长点。GPT-4被高度聚焦的背后,是人们对于未来科技新突破的信任投射,在这样的情况下,本文进一步探讨GPT-4诞生带来的新趋势、新环境、新格局。

在自身特点维度,相较于GPT-3.5,首先,新发布的GPT-4 在多项能力和技术上取得突破、可圈可点。GPT-4是一个多模态大型语言模型,即支持图像和文本输入,以文本形式输出。它的扩写能力进一步增强,能处理超过25000个单词的文本,并允许使用长形式的内容创建、扩展会话、文档搜索和分析等功能。其次,新发布的GPT-4更规模化、复杂化的情境,更能彰显其强大内核能力。对于一般用户而言,如果GPT-4相对于GPT-3.5的区别可能并不显著,因为他们拥有平行相似的技术逻辑,而当任务的复杂度和层级数达到足够的阈值时,这种微妙的差距就将被打开,GPT-4的回答会更加可靠、更加准确、更围绕核心、更具创造力,并且能够处理更多细化指令。 同时,新模型更少地谈论禁忌话题,甚至在许多专业考试、学术考试、标准化测试中达到或者超越人类水平。特别是语言相关的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在应用场景维度,一方面,GPT-4在技术上有望更进一步,有望带我们在科技与时代发展之路上走向越来越近的未来,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包容的视角去看待现存的缺憾,用更加积极的情怀去创想未来的场景。虽然GPT-4的能力还不足以实现文本到视频的生成和其他动态内容的生成,对非文字形式的输入也不如人意,但它的表现已经为我们摹状了多元素聊天的展开形式。我们曾经关于未来的人机交互的想象,各种文字、视频、音频、图像和所有其他形式的内容的集成,随着GPT-4的登陆而显得越发真实。另一方面,技术进步永无止境,GPT-4仍然存在技术不足是确定的,随着相关应用的落地,可供提升的空间会发生何种演化,则是不确定的。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GPT-4存在局限性的现状也非常明确,额外值得关注的是社会与道德领域的潜在风险,特别集中表现在社会偏见,诱导“幻觉”和对抗性提示等方面。GPT-4并不是通过实时的经验进行学习,而是通过预训练的数据集,因此时新性的知识、常识、认知可能无法及时纳入GPT-4的答案之中,相关的社会舆论、道德认知、价值判断、行为原则都可能出现瑕疵,或者“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产生一些虚构的错误内容。在应用的过程中,除了加强文字类型的监管,也需要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的输出进行监督与管理,准确规避敏感话题。

人类的认知与科学的前沿相互助推发展,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过程也在科学转化落地的过程中起飞,GPT-4的到来,或许正昭示着全要素生产率再次腾空的可能。随着GPT已经发展到“适用于所有语言”的新阶段,该技术和应用已经在颠覆产业对于AI的认知,和对AI的创想。或许GPT-4已经发出AI时代的第一声报晓,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放缓的瓶颈将有望被一举击破,帮助我们迎来效率的重新加速上升。

而从市场应用和投资前景角度,GPT-4可能快速改变各行各业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并且加强经济体中每个人的创造能力,匹配每个人的具体需求,孕育多元化的新可能。各种领域的嵌合发展有望在GPT的促进下共荣发展,以全新的商业模式塑造和改变整个经济环境。特别是算力、算法、数据相关行业将会进一步增强其盈利能力和商业价值。具体而言,GPT-4可能是OpenAI推出的最神秘版本,这无疑标志着它将从非营利性研究机构向盈利性技术公司的全面转型。与之类似的算力+软件栈行业、模型+云计算行业,应用+传感器行业、柔性生产+供应链行业等等,都有可能在技术、专利、平台的加持下突破原先的市场模式,重塑AI时代的新格局。

GPT-4的应用和辐射效应可能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从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的数字智能化,到教育、就业、个人发展的新形态,它都可能为人类带来不可替代的利好作用,成为我们身边稳定存在的伙伴。随着GPT-4对人机交互模式的改变,与人最紧密联系的科技产品将会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入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在各个方面值得挖掘的潜力不可小觑。

虽然GPT-4可能并不在一开始就具备超高的水平,但它具有的超越式的学习能力却能够与人类一较高下,纵然它很难生产和创造新观点,但它至少能为绝大多数人搭建和提供一个基础性阶梯,甚至是试错性尝试,站在坚实的内容与实践基础上,人类智慧的演绎将拥有更辽阔的空间,人类思考的力量将更加高效地被利用和释放。(王鹏)

【责任编辑:许聃】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北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数据资产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南昌理工学院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