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云超  >>  正文
读书日话读书
邢云超
2023年04月27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1995年11月15日确立了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又称“世界图书日”,“世界图书与版权日”(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每年的这一天,全球逾百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图书及阅读宣传活动,加强版权法治保障,增加全民保护知识产权意识,“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年老还是年少,贫困还是富有,健康还是疾患,皆可享受阅读快乐”。

读书日的设立适逢西班牙著名专家塞万提斯和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辞世纪念日,又是法国作家莫里斯,美国作家博纳科夫及冰岛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拉克斯内斯等多个作家生日,因此读书日的宗旨是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号召人们阅读和学习,尊重和感谢在文化、文学、艺术及科学技术诸方面为人类文明贡献卓越的作家、思想家和文艺大师。

新时期的读书与传统意义上有很大不同。在电子时代和AI社会,读书的时间安排、内容及方式的取舍给人们带来不同困惑。多媒体的参与和互联网的使用,虽然让阅读效率倍增,但借助现代工具只能带来浅尝辄止和避重就轻。信息的快速获取以牺牲思想内容为代价,以手机和电脑为介质的阅读无法取代纸质书籍,长期的、习惯性的浅表化、碎片化阅读,不仅弱化思想而且致使肤浅甚至愚昧。

功利主义的潮起潮落造成出版物鱼龙混杂,沉渣泛起。封建迷信,男欢女爱和猎奇刺激及“外强中干”和表里不一的狂躁杜撰以及不法分子的剽窃盗版极易让读者疏忽大意。出版机构为快速盈利,作品出版把关不严,精品次品来者不拒。网络术语和俚语充斥字里行间,对文字文风,文化文明的弘扬产生副负效应。缺少信息性、思想力和学术背景的书籍汗牛充栋。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读书怡情,足以傅彩和长才。当你拿起一本书,有否看看是哪家出版社,是否了解其作者背景。当你准备阅读时,面对的是简易快餐狼吞虎咽还是美味佳肴细品慢嚼?知晓作者观点、学习思辨方法、捕捉可用信息及感受美轮美奂精辟文字皆是令我们个性彰显、智慧闪光和快速成长的基础变量。

据统计2022年全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超八成,人均纸质书阅读4.78本,逾三成有听书习惯。广东2022全民阅读指数报告显示阅读率94.79%。香港出版总会,教育工作者联会及文联提出“香港全民阅读阅读日”;读书日当天,澳门全城共读,大街小巷书香。在内容选择上读者多倾向趣味、励志和寻求自信与心安,更多则希望通过专业书籍提升能力,在充斥竞争且不确定的未来更具竞争性。

读书问学谈文论艺已成我们的生活方式。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的人生思考通过作品展示了开阔胸襟和乐观情怀。陶渊明的“会意”读书亦不无重要。文采藻饰,寻章摘句不完美。“未晓处且放过而不必太滞”的不求甚解未必可行。读书能弥补人生各种精神缺陷,即可谓“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正确的读书态度与方式不可或缺,思考和探究不可避免。

弗兰克·韦尔切克“万物原理”对宇宙万物,人类进步及思维发展形象比喻和描述:人的寿命跨度相形大爆炸时间纬度和长短,不堪一提,但是,人的完整一生中所囊括的有意识瞬间远多于宇宙历史所包含的人类寿命的数量。我们被赋予丰富的内在时间,因此有精力借助阅读认识世界,有条件通过表达和写作创新实践。社会发展消灭多个行业但同时又催生了更多多学科跨领域崭新职业。

世界设立读书日,各国也有各种阅读会和读书会不同纪念方式。徜徉在书山之路,探索做人之道,寻觅人生真谛,追逐文明之光,在“经典必读”,“自我成长“,”完人教育“,”哲学思辨“和”经典文艺“中和名人交流,与历史牵手,聆听时代声音,把握时代脉动,拓展全球视野,仰望独立精神,在人文和科学中畅游,让宇宙走进心灵,期待文明的天空闪耀群星,令我们的生命更加富含趣味和意境。

【责任编辑:吕佳珊】
智库专家,社会学学者,英语语言文学教授,现居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