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上午,中央编办正式批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内部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政府对民营经济的高度关切和支持。新设立的民营经济发展局将负责监测、分析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组织拟订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政府与民营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重大问题,以提高民营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新设立的民营经济发展局将成为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专门工作机构,这一举措将有助于进一步释放民营经济的活力,推动其高质量发展,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民营经济的重要作用
第一,从数据的角度来看,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民营企业不仅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还创造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对外直接投资。此外,民营企业的数量一直在稳步增长,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也在不断扩大。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的数量已突破3000家,而在《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民营企业的数量已从2012年的5家增至2022年的28家。仅从2020年初到2022年8月份,民营企业就净增加了1184.7万家,占过去10年净增总量的三分之一。这一数据清晰反映了民营企业在经济体系中的积极贡献和持续增长的趋势,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和稳固基础。
第二,民营经济在众多领域具备显著的代表性,包括但不限于新能源、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等,从而构成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在创新、投资和出口方面的积极作用也愈加显著, 其中, 高新技术企业在民营企业中的比例超过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70%。此外,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
第三,民营经济由大量中小企业构成,与就业、人口增长以及共同富裕的实现密切相关,同时也在促进收入和消费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民营企业在城镇就业人数方面占据着超过80%以上的比例,而对于新增就业的贡献率更是高达90%。此外,民营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强,导致了更多的税收流入国库,为政府提供了更多的财政支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等方面。
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支持措施
首先,在法规层面,我国政府通过营商环境条例以及民营经济20条等法规举措,积极致力于支持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从去年年底的党的二十大到2023年的全国两会,均明确提出了优化民营环境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法律法规,特别是营商环境法规,旨在为民营经济提供法律法规层面的坚实支持。自2023年以来,我国更是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其中包括了7月19日发布的《意见》以及7月28日由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税务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等相关文件。这些法规和政策的出台,为民营经济提供了法律法规保障,为其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环境。
其次,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许多地市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如北京、广州、上海和深圳等城市, 这些措施旨在为民营经济提供稳定的政策支持,以确保其持续健康发展。例如, 以广州市近期发布了《广州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该政策文件从支持政策、服务体系、法治环境和社会氛围等四个方面全面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另外, 河南省政府也颁布了《关于支持河南省民营经济示范城市试点若干措施》,该政策覆盖了项目支持、创新激励、金融支持、培训等多个领域,特别强调鼓励试点地区进行改革突破和创新探索,以推动民营经济的更加积极发展。这些地方性政策的出台,为民营经济提供了有力的地方性支持和引导,有助于加强地方与中央政策的衔接,推动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
第三,从资本市场和政策角度来看,相关的利好政策已经出台,而中国的PMI指数在八月份开始回升,资本市场信心也在恢复,这将有助于促进民营经济未来的发展。因此,可以预见在下半年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民营经济将继续拥有发展空间,特别是在数字中国、数据要素和数字经济等领域。
建议与影响
首先, 各地政府应更加专注于与民营经济相关的事务, 以更积极地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第二,可以设立专门的政府部门,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一套完善的体系,以更有效地协调营商环境、政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数据要素和数字经济等各个方面,以促进民营经济的持续增长。这将有助于实现各个领域的协同发展,从而更好地支持民营企业的发挥作用和贡献。
下一步需要做的工作包括以下三点。首先,从中央到地方,需要尽快落实三定方案(即定机构、定职能、定编制),明确管什么和管哪些,以及推动民营经济的法制化发展。其次,通过数字化方式,利用数字平台和政务服务系统,及时了解民营经济的发展态势和需求,以便及时提供支持和鼓励其发展。第三,通过优化营商环境的方式和方法,积极促进和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以此带动整体经济的增长。
最后,民营经济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竖式融合和数据要素市场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活力,因此,应积极激发民营企业的积极性,让他们深度参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动力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