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资源条件较好,产业基础比较雄厚,区位优势独特,发展潜力巨大。
东北是老工业基地。在辽宁沈阳中德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集群正加速形成;在内蒙古,当地依托风光资源,加速布局新能源产业,在建和拟建的新能源规模超1.6亿千瓦,约占全国三分之一;在吉林,沿松花江的29个文旅项目正加紧建设,当地利用生态资源和冰雪经济,不断将“冷资源”打造成为“热产业”。
长光卫星已初步建成以“吉林一号”为核心的航天信息全产业链发展格局,辐射上下游企业近700家。未来将在卫星批量化生产技术等方面继续深耕,为东北的高质量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吉林省牢固树立“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目前已建成75座滑雪场,拥有319条雪道,滑雪场单日最大接待规模达到了12万人次。下一步还将深挖冰雪资源优势,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黑龙江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超过2亿亩,力争产量保持在1500亿斤以上。辽宁盘锦160多万亩水稻即将丰收,蟹稻共作的绿色种养模式,让农民既丰产又丰收。
继续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当前,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利于东北把科教和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凸显东北的重要战略地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强化东北的战略支撑作用。
东北振兴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国有企业振兴专项行动,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当前,辽宁省在实施国有企业振兴专项行动中,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以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等举措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以设立辽宁振兴发展基金等举措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是东北的首要担当。今年黑龙江省全面启动实施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全力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东北振兴应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进一步还需大规模推广水肥一体化加密植的栽培技术,快速提高玉米单产水平,为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作出新的贡献。
东北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要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满洲里海关应不断提升口岸通关能力和跨境通关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推动外贸保稳提质,在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上见行动、见实效。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要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平时产得出、供得足,极端情况下顶得上、靠得住。加大投入,率先把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同步扩大黑土地保护实施范围,配套实施河湖连通、大型灌区续建改造工程,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建设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
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东北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在我国加强东北亚区域合作、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要增强前沿意识、开放意识,加强与东部沿海和京津冀的联系,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在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
抓住转型的契机,整合优势资源,加速融合发展。
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整合和优化科教创新资源,加大研发投入,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培育产业园区,加强对口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要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扭转投资不出山海关的局面。
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协调关系,加强诚信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为各类经营主体创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环境。要抓紧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加快中小型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强化金融监管机制,重塑健康金融环境。
提升教育水平,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加大对东北高校办学支持力度,提升全民特别是年轻人受教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加快边境地区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建设,加强边境村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留住现有人口,同时鼓励发展边境贸易、边境旅游和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支持在边境城市新建职业教育院校,帮助县城和小城镇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和人口聚集能力。优化创新产业环境,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加大人才振兴的政策支持力度,打造更多创业创新平台,支持东北留住人才、引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