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的“双十一”购物节走向国际,从东南亚到中东北非再到拉美,成为各国时尚购物潮流,日益成为中国电商与海外消费者、中国消费者与海外商家互联互通的桥梁。今年,“双十一”的海外溢出效应持续释放,在印度尼西亚也逐渐成为潮流。
据统计,10月31日晚8时起至11月8日,广州海关累计监管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清单2677.3万票,同比增长53.1%。其中,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清单343.2万票,主要进口商品为食品、化妆品等;跨境电商零售出口清单2334.1万票,主要出口商品为服饰、塑料制品等。国内国际“双十一”同期举行,在大促销的带动下,跨境电商“买卖全球”更加通畅。
两则新闻,让我们既看到了购物节的火爆,更看到了通过跨境电商,打通国际大循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出海,打造全球贸易物联网,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新渠道。
跨境电子商务是数字经济和外贸的一个交叉的、跨界的产物。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在10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道,数字贸易可以简单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以数字交付为特点的贸易方式,贸易对象是数据。二是以数字订购为特点的贸易方式,通常跨境电商交易的是货物,通过数字订购来实现。
跨境电商通过数字技术优化国际交易和生产流程,降低交易和生产成本,优化供需匹配,高效配置各类跨境资源,能为对外贸易和跨国资金双向流动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制造业门类齐全、产业链长,而且中小企业集群特别密集,所以跨境电商对我国整体产业发展能发挥特别重要的带动作用,带动国内实体经济长链条、大体量发展。
业内专家认为,“产业带+跨境电商+数字化柔性供应链”不仅可以帮助产业带出海拓展国际商机,同时从更长远层面帮助国内众多产业通过数字化柔性供应链升级,实现“小单快反”、按需供应,切实提升“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和发展能级。
“小单快反”即平台利用实际市场需求来预测销售和控制生产,在实时分析跟踪时尚趋势的前提下,针对所有SKU(最小存货单位)都从非常小的订单开始,每一个SKU一般以100到200件起订,如果销售趋势好则立刻增加订单,如果销售不达预期则中止生产。基于“小单快反”、按需供应,从源头减少了产业浪费,促进产业均衡发展。“小单快反”模式助力大量传统制造企业迎来“蜕变”。
海外需求是中国发展跨境电商的外在驱动力,而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创新能力等则是出海的内驱动力。跨境电商平台通过不断为供应商提供数字化技术工具,实现各链条各环节的在线化协同,使企业直接面向消费者,按需生产,实质上已是在助力中国打造万物互联的全球贸易物联网。
跨境电商发展速度快、市场潜力大、带动作用强。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五年增长10倍,2022年达2.1万亿元。跨境电商占货物贸易进出口比重从2015年的1%增长到2022年的5%。今年1至9月,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1.7万亿元,同比增长14.4%,占同期货物贸易进出口比重的5.5%。服贸会期间发布的《数字贸易发展与合作报告2023》显示,2022年我国B2C电子商务交易额在全球占比达37.2%,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自2015年在杭州设立首个跨境电商综试区以来,截至2022年底,国务院已先后分7批设立165个综试区,覆盖31个省区市。跨境电商主体已超10万家,建设独立站超20万个,综试区内跨境电商产业园约690个。我国跨境电商贸易伙伴遍布全球,目前已与29个国家签署双边电子商务合作备忘录。是全球跨境电商生态链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
正如中国贸促会研究院院长赵萍所言:“跨境电商正在从外贸新业态转变为外贸新常态。” 据世贸组织预测,2026年之前全球跨境电商将保持27%的增速。据eMarketer预测,到2027年中国以外的全球零售电商将达到全年4万亿美元的规模。
作为一种新业态新模式,跨境电商已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新动能、转型升级的新渠道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抓手,一定要抓住全球化机遇跃升的关键时机,补齐人才、数字基础设施、国际话语权不足等短板,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打造全球贸易物联网,建设贸易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