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赟宗  >>  正文
中美青年互访,相知相亲 携手同行
田赟宗
2024年03月01日

综合新华社报道,1月4日至8日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乒乓球代表团应邀访问北京;1月3日至12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个青年学生代表团应邀到访北京、成都、深圳;1月7日至12日美国友城长滩的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大学生代表团一行12人应邀访问青岛;1月7日至13日,美国犹他州友好代表团一行13人应邀访问北京和上海;1月24日至30日,美国艾奥瓦州马斯卡廷中学20多名学生应邀访问北京、河北和上海;2月3日至14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艺术团一行80余人赴美国洛杉矶、明尼阿波利斯、马斯卡廷和芝加哥参加2024年“欢乐春节”活动……。这是继去年12月北京大学乒乓球队应邀访美之后,一系列的中美青年互访活动,生动诠释了“中美青年相知相亲、携手同行,成为两国友好的新一代使者,为中美关系发展接续注入动力”的意义。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美两国之间具有深厚长远的历史积淀、拥有丰富现实交织的民间根基。中美关系的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

我们要为人民之间的交往搭建更多桥梁、铺设更多道路,而不是设置各种障碍、制造“寒蝉效应”。正基于此,去年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中国领导人宣布,中方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让他们亲身感受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与中国青少年交心交友、互学互鉴。

于是,我们看到,在青岛,美国留学生体验围炉煮茶乐趣、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在纽约,中国留学生与当地友人共同体验贴春联、包饺子、舞龙狮等春节文化习俗;在清华大学,中美青年乒乓球队“重走乒乓路、一起向未来”,在竞技交流中重温“小球转动大球”的光辉历史;在北京,中美青少年一起打八段锦、扮演京剧角色,了解中国书法、国画、民族服饰,还一起书写“福”字体验新春习俗;在马斯卡廷中美青少年用交响乐、爵士乐、民族舞、武术等精彩演出一起为马斯卡廷中学师生和市民呈现一场别样“春晚”……。文化交流拉近了心灵距离,笑脸定格了友谊传承。

中美两国年轻一代,文化不同,理念不同,“我希望青年人常来常往,播撒友谊的种子,加深对彼此的理解。” 美国友城长滩的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大学生康•肯尼斯•黄说。“相信他们能感受到文化的温度、友谊的温度,并带着共同的期许,携手缔造一个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地球村。”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学生王祎说。

中国无意挑战和取代美国,乐见一个自信开放、发展繁荣的美国。同样,美国也应该欢迎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中国。建交以来,中美关系虽历经风雨,但总体向前发展,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两国双边贸易额从1979年不足25亿美元到2022年近7600亿美元,双向投资从近乎为零到2600多亿美元,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关系已多达284对。中美还在诸多地区热点和全球性问题上开展了有益合作,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然而,当前某些美国政客固守错误对华认知,做出对华打压遏制等不符合美国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极端做法,出台了一系列限制举措,部分美国政客出于一己私利,炮制所谓“间谍气球”“间谍农田”“间谍港口起重机”等闹剧……持续对华肆无忌惮的污名化,将反华打造为所谓“政治正确”,这是极不负责任。

中美关系的未来是由人民创造的。越是困难的时候,越需要拉紧人民的纽带、增进人心的沟通,以民间共同且强大的良好意愿,不断校准中美关系的现实经纬与时代方向。

尤其是青年,展望未来,青年一代关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走向与前景,也包括中美关系在内的国际秩序走向。基于中美关系的重大世界影响,两国青年一代更有必要树立正确务实理性的彼此认知,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正确原则,从而确保在两国社会层面形成并巩固防止两国关系颠覆性变化的民意“防波堤”。这也正是中美青年互访的意义所在。

从国家和人民利益、从全球福祉出发,稳定的中美关系,无疑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态度。今年是中美建立外交关系45周年。站在中美关系新的“十字路口”,当代青年重任在肩。面向未来,让“旧金山愿景”落地变成“实景”,确保中美关系不偏航、不失速、更不能相撞,始终处于正确航向上,行稳致远,需要中美青年拿出勇气和智慧,共同把握。

【责任编辑:吕佳珊】
国际关系学院战略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