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利  >>  正文
总台《能源浪潮》用生动故事揭秘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王永利
2024年03月12日

3月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五集纪录片《能源浪潮》开播。纪录片以开阔的国际视角、生动的实践现场、鲜活的人物故事、结合有纵深的历史史料,集中体现了中国能源转型升级中高质量发展的故事。纪录片共五集,每集35分钟,分别为《绿能世纪》《博弈争锋》《重装之力》《蓄势而发》《鼎新未来》。全景聚焦我国能源产业发展是实力与潜力,呈现积极推进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过程中的努力和动力,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做出更大贡献。一幅幅“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能源之变的大美图景,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徐徐铺展。

纪录片《能源浪潮》3月6日至10日22点档在央视财经频道(CCTV-2)首播,央视财经客户端、央视频、央视网同步上线。节目一经播出,引起两会代表、委员的热议和好评。

一、彰显“绿色能源”辉煌成就,揭秘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澎湃动力。

能源是经济的命脉。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9日下午就新能源技术与我国的能源安全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此次会议强调,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我们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更大力度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为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从能源领域“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到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我国能源发展新旧动能加速转换,非化石能源快速发展保持良好势头,能源结构转型绿意更浓,绿色能源消费水平持续提升。中国自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以来,坚定不移履行承诺,加速能源结构转型,与国际社会携手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使命与担当。

从全球最大、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补电站建设投产,到地下2400米的地球最深实验室寻找暗物质,探访新能源科技前沿;从世界上最深最远的漂浮式风电平台运行,到我国三代非能动核电“国和一号”,均在纪录片中首揭面纱;此外,能源领域动能无限的澎湃故事:“光热+光伏”电站、压缩空气储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太空光伏新材料等最新技术突破,都在纪录片《能源浪潮》中一一呈现。

二、生动讲述大国工匠精益求精攻克技术难关的故事,展现最美能源劳动者奉献的风采。

新能源辉煌成就的背后,除了制度优势外,关键因素是一大批大国工匠精益求精攻克技术难关勇于担当勇于奉献。如王金国指挥长从事水电开发26年。在两河口水电站,他参与建造的大坝是目前我国已建成最高的土石坝,295米,完全由泥土和石块填压而成,不掺杂任何混凝土。而200层楼高的边坡,从上到下,从东岸到西岸,一共打入23000多根锚索,这是水电建设中从未有过的工程量。2022年3月,历经17年的修建,两河口水电站六套机组全部投产发电。这个机组每分钟166.7转,世界领先。

“以电池为动力,构建能源互联网,满足电力需求”,是83岁陈立泉院士坚持不懈的方向。陈立泉被业内称为“中国锂电第一人”,中国第一块锂电池、第一块固态电池,都在他的主导下诞生。经过持续攻关和积累,中国的多项新能源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已全球领先,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洁电力供应体系,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中国正在成为世界能源发展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推动者。

梅艳是杏子川采油厂工程师,她们的团队把化工厂产生的废弃二氧化碳注入地下,岩层中的原油被挤压出来,二氧化碳完成驱油的使命,得到利用的同时,它也被永久的封存到了地下,减少了大气中的碳排放。在陕北大地书写中国CCUS奇迹。

王高伟他们集合了业内优势力量,三年的合力攻关,研制出安全高效的450米智能化采煤装备,在5G的助力下,这套巨无霸已经在地下400米一键采煤。而张宏伟团队已经用上了世界首套也是中国首套护盾式掘进机器人系统,没有履带也没有轮胎,全靠自动化智能化操作。强大的能源装备,正在成为中国打通能源大通道的利器。

安装海上超大型风力发电“大风车”,需要专业海工船,船体长143米,宽43米,重达1万吨。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中,这个庞然大物必须做到纹丝不动,其关键是隐藏在钢筋铁甲中的液压系统,是定海神针的秘密武器。瞿龙团队正在利用世界一流的表面处理技术,使液压油缸的使用寿命延长到了二十年。上世纪五十年代,液压行业几乎在一片空白中起步。70多年过去,中国液压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重要名片……

该片打破了常规纪录片只见成就不见人的窠臼,详细生动讲述人的故事,从而让纪录片感动人心,并具有了人情味和温度。

三、场面宏大、画面精美、节奏明快、制作精良,社会反响良好。

《能源浪潮》深度观察中国能源绿色高质量发展,内容硬核、场面宏大、画面精美、节奏明快、表达专业,强悍的能源动力装备,震撼的两河口水电站、定日镜、海上漂浮式风电平台、国和一号、世界上最深的地下实验室——锦屏地下实验室等工程奇观,极致的能源“煤变白”“人造太阳”等工业之美,尖端的能源材料工艺如“冰丝带”光伏发电玻璃、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等,前沿的能源产业探索如“导管架风机+养殖网箱”一体化智能装备、制氢设备等等,都在纪录片《能源浪潮》中充分展现。

摄制组行程超过10万公里, 深入新质生产力一线,拍摄了30多个鲜活的新能源故事。记者编辑努力践行“四力”,制作精良。在拍摄手法上,摄制组大量使用航拍、高速摄影、穿梭机等手段,通过特殊的视角和震撼的镜头,将能源世界拍摄出“生命感”,让看似冰冷的能源工业题材变为有血有肉、有细节有温度的感人故事。同时,节目大量运用数字视效,直观呈现能量转换、动力传递的工作原理,揭示能源工业制造之绝、之奇、之美。整部纪录片为观众呈现能源工业迷人的场景,见证创新一线激动人心的时刻与饱满的人物形象,立体展现绿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双碳”目标的创新实践,如何为中国和世界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

《能源浪潮》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倾力打造的纪录片项目,得到国家能源局大力支持,多位院士专家参与节目策划与方案设计,保证了该片的学术水准、专业水准,匠心的精良制作,打造出讲述超级工程背后超级能源装备、超级制造、超级动力的故事的精品力作,更具备国家相册和典藏价值。(王永利)

【责任编辑:吕佳珊】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制片人、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