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硕  >>  正文
多方协力,减少校园欺凌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黄硕
2024年05月31日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不时进入公众视野,刺痛公众神经,有的欺凌事件甚至造成学生伤亡的严重后果。如何有效预防、制止、治理校园欺凌行为,一直被社会各界高度关注。(2024年5月29日 《法治日报》)

校园欺凌需要严肃对待,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学生之间的“闹着玩”。学生在成长阶段,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同样重要,二者缺一不可。由欺凌导致的心理问题有时比身体上的伤害来得更厉害,随着欺凌的持续,出现心理阴影的概率上升,心理阴影的形成如同给心理健康“挖坑”。

校园欺凌多数情况下体现在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在校期间,同学之间发生的欺凌不可忽视,有时表面上看像是孩子“闹着玩”,实则需要引起学校、教师及学生家长的重视,因为这类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可能发生由小到大的渐变过程,如果处理不当,欺凌的受伤程度由量变到质变,或造成心理疾病,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绊脚石”,甚至影响社会交往方面的发展。

久久为功,防范与妥善处理校园欺凌是一项持续的工作。我国有地方的有关部门已开展预防校园欺凌教育活动,这类活动发挥了提前预防、防微杜渐的作用,增强了学生应对校园欺凌的能力。

欺凌发生后,具体如何处理,需要有关部门还是在学校范围内来处理,具体看欺凌的程度和所造成的后果。欺凌行为如果构成违法犯罪,显然不能算作情况轻微,超出了学校处理的范畴,交给有关部门处理,进一步起到震慑和警示作用。

学校采取的预防及处理欺凌的措施与来自家庭的心理安慰可产生联动效应,为被欺凌学生提供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上的保障。

校园欺凌有时呈现出程度上渐变的特点,跟校方、教师、家长以及学生本人的处理和应对方式有关。学校方面出台校规校纪,出手保护被欺凌者,让在校学生周知同学间不可为的边界;设立心理咨询室,邀请心理医生帮助受欺凌的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细节往往可看出某些端倪,家长要善于观察孩子的细节变化,例如,孩子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突然变少,或是性格上的突变,搞清楚这类变化是否与欺凌有关。

在学校、教师、家长所构成的客观环境的协助下,作为校园欺凌的涉事主体之一,被欺凌的学生需要的是勇敢面对及采取正确的方法来应对,不要有惧怕心理,及时和老师、家长等沟通。

各方共同努力,建立协调机制,预防和应对欺凌情况的发生,在校内着力打造方便学生与学校沟通的渠道,让带班老师能够第一时间了解班上学生受欺凌的状况。校园欺凌越早发现,越有利于采取措施,减少欺凌给学生成长带来的影响。(黄硕)

【责任编辑:吕佳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