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鹏  >>  正文
推动北京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解析《北京市外商投资条例》
王 鹏
2024年06月13日

5月31日,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北京市外商投资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分为总则、投资促进、投资保护、投资服务、投资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将于7月1日起施行。《条例》旨在促进外商投资,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规范外商投资管理,服务和融入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条例》的发布背景

全球供应链正进行深度调整,而我国产业结构正值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在这一背景下,国内各地的生产建设正在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创新型方向发展。此时鼓励并吸引外商投资和外资企业积极参与创新链和产业链,能为各地产业发展带来资金和技术优势。截至6月2日,今年已有广东、江苏、重庆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有关外商投资的针对性政策举措。其中,多地举措强调要鼓励和支持外资参与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投资活动。这些新政策鼓励外国投资者和外资企业积极参与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趋势,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化和对高质量外商投资的重视。

《条例》通过地方立法形式作出制度设计和承诺,为外商在京投资、经营提供保障,旨在以法治力量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条例》的特点

1.更完善的政策环境

首先,《条例》旨在为外商投资创造更优政策环境,促进外资在北京市的发展。破除影响外商投资准入的隐性壁垒是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关键。《条例》规定实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负面清单外的领域按内外资一致原则管理,鼓励外资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投资,并支持设立跨国公司总部和研发中心等。《条例》还强调公平竞争,确保外商投资企业享有平等的政策支持和参与政府采购的权利。此外,《条例》要求涉外政策制定过程公开透明,广泛听取外商投资企业和相关协会的意见,有力推动北京市进一步对外开放。

2.更优质的投资服务

同时,投资服务是《条例》的一大特色。《条例》在上位法基础上,固化了近年来北京市在外资工作中深受外资企业肯定的服务保障方式,并对“京策”一体化政策服务平台、“圆桌会议”政企沟通机制等创新做法作出具体规定。此外,《条例》要求完善外资企业登记注册流程,实现全过程网上办理,并推动外商投资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实施综合窗口受理。同时,《条例》提出外企研发、生产、销售等数据的跨境安全流动,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便利,自贸试验区则获得更优待遇。《条例》还明确了建立境外职业资格认可目录,为外资企业相关人员提供出入境便利,以进一步提升外商投资服务质量,促进外商投资便利化。

3.更全面的权益保护   

最后,《条例》加强了对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和诉求解决。《条例》规定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对故意侵权者适用惩罚性赔偿,并确保政府履行对外商投资者的承诺和合同,必要时依法补偿损失。《条例》还规定北京市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形式的外商投资企业政企沟通机制,定期听取听取外商投资企业、商会、协会的意见,并通过服务热线和诉求采集系统回应企业诉求。同时,要求检查外资企业时避免重复检查,对低风险企业减少抽查频次,确保内外资企业平等适用行政处罚标准。这些措施旨在提供更全面的权益保护,为外商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投资环境。

下一步工作

在吸引外资进入我国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几个关键问题。首先是技术保密与知识产权保护,需要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确保外商的技术和知识产权得到充分保护,防止技术泄露,并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外商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其次是市场准入与公平竞争,应进一步放宽外商投资的市场准入条件,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为外商投资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同时建立健全公平竞争机制,确保外商投资企业在市场上能够公平竞争,不受歧视。

最后是合作与共赢,需鼓励外商投资企业与国内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同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推动产业升级,通过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国内外企业的共同发展。

今年下半年,进一步吸引外商投资的工作重点涵盖持续优化投资环境、加强投资促进活动、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以及加强与国际接轨。具体措施包括:完善法律法规,提高行政效率;积极举办投资洽谈会,加强宣传推广;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提供全面的后续服务;对接国际标准,加强国际合作,以进一步吸引外商投资,推动北京经济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

【责任编辑:严玉洁】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北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数据资产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南昌理工学院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