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坎贝尔在一场智库研讨会上表达美国应该欢迎更多来自中国的学生,但他们要来学习人文学科而非粒子物理那样的理工学科。他说,没有足够的美国人学习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美国需要在这些领域招募更多国际学生,但要从印度这个美国的安全合作伙伴那里招,而不是从中国。
6月25日,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在《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则声称,中国正阻止中美公民之间的正常互动。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一边明目张胆地在政策层面上对特定中国留学生群体进行排斥和限制,阻碍中美正常人文交流,一边倒打一耙,抹黑指责他人!这就是美式霸凌行径。
众所周知,早在2018年,特朗普执政时期,美国司法部就启动了臭名昭著的“中国行动计划”,旨在遏制中国政府对美国科学研究所谓的“窃取”,一些华裔科学家被FBI逮捕并被送上刑事法庭。后来,即使该计划名义上已被终止,但其遗留下来的“寒蝉效应”依然笼罩着学术界。
据美国《科学》杂志有关“中国行动计划”对华裔科学家的迫害文章统计,在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调查的246人中,103人失去工作,超过五分之一的人被禁止在4年内申请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给他们的学术生涯带来重大打击。这246人中有81%的科学家是亚裔。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对近1400名在美国大学担任终身教职的华裔美国人的调查显示,72%的人表示没有安全感,42%的人害怕在美国开展研究。
另据《自然》杂志报道,近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代表在一场学术界参与的论坛上,公开承认“中国行动计划”对在美亚裔科学家造成了歧视,并承诺进行修复。然而,美国政府实际行动上的改变却显得缓慢,在阻碍中美人文交流起到重要作用的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依然拒绝参加相关论坛,这表明在具体执行层面上,对华裔科学家和中国留学生的歧视并未得到实质性的缓解。
典型案例如《2023年美国侵犯人权报告》显示,中国留学生孟菲(化名)2023年12月19日在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被美国海关先后两次扣留长达20小时,抵达洛杉矶等待转机时又被扣留5小时后遭遣返,她不仅在审查官的诱导及两名持枪和电棍的警察注视下被迫签字“接受遣返”,还遭到让人倍感屈辱的搜身,被单独禁闭12小时。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言人4月表示,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7月至2024年4月,遭美方无端滋扰盘查遣返的中国公民近300人,其中持有合法有效材料的留学生超过70人。2023年11月以来,仅在华盛顿杜勒斯机场就发生了10起中国留学人员入境时受滋扰、盘查并被注销签证遣返事件。
事实上,干扰阻碍两国人文交流的不是中方,而是美方。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借口,无端滋扰盘查遣返中国赴美留学生、学者,给当事人造成极大伤害,制造了严重的“寒蝉效应”。
而与之相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展现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和风范。中国始终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发展中美关系,致力于促进中美人文交流。6月24日,2024年“鼓岭缘”中美青年交流周在福建省福州市拉开帷幕,这是中美建交以来规模最大、形式内容最丰富的青年交流活动。
此前,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乒乓球代表团来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个青年学生代表团来访、美国友城长滩的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大学生代表团来访、美国犹他州友好代表团来访、美国艾奥瓦州马斯卡廷中学20多名学生来访……等等一系列的中美青年互访活动,都受到了中国的高度重视和热情接待,生动诠释了“中美青年相知相亲、携手同行,成为两国友好的新一代使者,为中美关系发展接续注入动力”的意义。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彼此在经济、科技、教育等多个领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对于全球稳定与繁荣至关重要。无论是出于根深蒂固的霸权逻辑和零和博弈思维,还是出于“内病外治”,避重就轻转移公众对国内复杂社会议题的注意力的短期策略,阻碍中美人文正常交流无疑是一种短视且无效的行径,它不仅加剧了中美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破坏了两国人民之间多年积累的友好感情,还为未来的合作设置了重重障碍,无助于双边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中美关系的根基由人民浇筑,中美关系的大门由人民打开,中美关系的故事由人民书写,中美关系的未来也必将由两国人民共同创造。
希望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以实际行动促进两国人文交流,以人文交流赓续中美友谊,助力“旧金山愿景”转为实景,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俞嘉桐 田赟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