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鹏  >>  正文
家长与孩子:两个世界的碰撞 ——《抓娃娃》影评
王 鹏
2024年07月23日

作为开心麻花的又一部力作,由沈腾和马丽主演的喜剧电影《抓娃娃》成为了暑期档目前排片量第一的“院线大片”。对于很多观众来说,《抓娃娃》是一部老少皆宜的合家欢电影,能够给人们带去欢声笑语。但在我看来,《抓娃娃》不仅仅是一部单纯的喜剧片,还是一部有着深厚寓意、反映着社会现实的讽刺片,也是一部对家长、孩子都有着思考意义的教育片。

借助喜剧片的外壳、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来演绎讽刺的灰色内核并输出自身的观点一直以来都是开心麻花的常用电影手法。《羞羞的铁拳》、《西虹市首富》、《李茶的姑妈》等等电影,都是喜剧的外壳包裹着讽刺的内容。这么做的好处,一方面能够扩大受众面。对于儿童和只想放松的成年人来说,这些电影有着大量喜剧元素和架空幻想,不仅能够让观众感受到笑点,获得最纯粹的快乐,也能够通过虚构的故事背景,满足观众的美好向往。例如,当年红极一时的《西虹市首富》就通过沈腾饰演的“王多鱼”角色,满足了平凡大众所幻想的“一夜暴富”梦。而对于想要从电影中寻找思想的人和专业影评家来说,开心麻花的这些电影无一例外都有着极为深刻的意涵,通过夸大现实、倒转现实,为电影增添了讽刺内核。例如《李茶的姑妈》,就生动描绘了一群追名逐利、以身上位,想吃富婆“软饭”的“懒汉”形象,讽刺着拜金的社会现实。

回到《抓娃娃》故事本身,如果说《西虹市首富》是构建了一个实现财富自由、人人都为之向往的“乌托邦”(Utopia),那么《抓娃娃》就构建的是一个生活在陋室之下的“敌托邦”(Dystopia)。乌托邦是一个虚构的美好世界,人人平等,不用为生计发愁,每个人都能好好生活;敌托邦则是乌托邦的反面。敌托邦社会中,每个人都受到监视,人的本性遭到压抑,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压迫。乔治·奥威尔的《1984》中,就描绘了一个在“老大哥”监视下,人人自危的“敌托邦”。

从背景架构和世界线上来说,《抓娃娃》与经典电影《楚门的世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楚门的世界》中,楚门所生活的地方,其实是电视剧公司搭建的一个巨大的摄制场,他从小就生活在“剧场”之中。《抓娃娃》也是如此,主角马继业从小也被演员环绕。“奶奶”是李老师假扮的,院子里的邻居都是请来的专家教授所充当的演员。马继业也从小生活在“剧场”之中。

但是,《抓娃娃》又不同于《楚门的世界》。《楚门的世界》是完全虚假的,楚门不论走到哪里,都被监控室里的“老大哥”监视着,他所接触的人都是事先安排好的演员。马继业不一样,他的生活既是真实的,又是虚假的。他的奶奶是虚假的,但父母又是真实的;他的邻居、路上碰见的外国人都是虚假的,但学校里的同学、老师又都是真实的。对于楚门来说,他的世界是完全虚假的,要么彻底逃出,要么完全沉溺其中,只有两种选择。但对于马继业来说,这样一个虚实交错的世界,比楚门的世界更加复杂。一方面,马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他有着自己的思想,不可能永远陷于剧本之中;另一方面,由沈腾和马丽饰演的父母又是真实的父母,马继业也不可能像楚门一样,不管不顾地彻底从中脱身。

因此,马继业才会产生烦恼。高中的马继业在政治课上和肖央饰演的政治老师展开了大辩论,争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这就是马继业的烦恼。他长大了,开始感觉到身边存在着虚假的现实,但同时,父母对马继业的爱又是真实的,让他不知所措。最终,马继业选择快刀斩乱麻,自导自演了一场戏,直接揭开了电影的真相。

从电影细节上来说,《抓娃娃》这部电影有着许多细微的隐喻与小彩蛋。首先,《抓娃娃》的电影片名就很耐人寻味。电影结尾中,沈腾的一句话让人寻思良久:“你以为是我们操控了你的人生吗,你也操控了我们的人生!”。《抓娃娃》表面上是父母抓着孩子的人生,但实际上,孩子也反过来控制了父母乃至其他人的人生。沈腾和马丽本来也能享受物质生活,但他们为了培养孩子,也不得不居于陋室之中,每天为孩子忧心忡忡。

此外,我认为《抓娃娃》还有一层更深的含义。“抓娃娃”用通俗的术语来说就是玩娃娃机,就是“抽奖”。很多人都玩过娃娃机,控制摇杆来抓取自己想要的娃娃。电影中,沈腾和马丽也是如此。沈腾想要的娃娃,是毕业于清北大学,能够继承家业的娃娃。但是,大儿子马大俊在沈腾的视野里就是一个“废柴”,承担不了继承家业的大任。于是,“大号练废了”,沈腾就开始练小号,重新抓一个娃娃。因此又生了小儿子马继业,试图抽一个能上清北大学的头奖。为了达成目的,沈腾才有了电影中的各种让人啼笑皆非的“骚操作”。但是,马继业最终也没有让沈腾彻底如愿。在电影的结尾,沈腾对马丽说,要给马继业一个礼物作为补偿,那就是给他生一个弟弟妹妹。这既可以看作是导演想要活跃氛围的无心之语,也可以看成是沈腾最真实的内心流露。“马继业”这个号还是不如我意,我还想再开一个号、再抽一个娃娃,上了清北大学工商管理系,最后继承家业。

从《抓娃娃》的电影英文名也可以看出导演的用意。电影的英文名是“successor”,意为“成功者”。对于沈腾和马丽来说,成功者就是上了清北大学工商管理系的小孩。沈腾和马丽饰演的父母,就是典型的中国式大家长的真实写照。电影既刻画了大家长的行为,也展现了大家长的思想。电影中沈腾和马丽睡前读书,但却是在演戏,把手机藏在书后,营造虚假的读书氛围;马继业天天受苦,沈腾和马丽却偷偷出去潇洒。现实也是如此,许多家长让孩子多阅读,自己却在玩手机;孩子去上补习班,家长出去打麻将。

电影中还有很多小的讽刺细节。例如,开头贾冰饰演的老板和丁老师就展现出了有钱人对于“穷人”的“蔑视”。学校是个小社会,同学之间也攀比,老师也攀比,也无怪乎马继业捡瓶子会被嘲笑。沈腾在体育馆包场演戏,环卫工吐槽“没点关系连瓶子都捡不着”,反映着人情社会、关系社会、金钱社会。李老师活人办葬礼,葬礼本来是悲伤的,但是电影却营造了喜剧的氛围,让人捧腹大笑,同时也感到荒谬至极。专家将马继业的培养量化成六维图,把孩子的性格、能力等多方面复杂的成长过程简单化成数据,就跟玩游戏一样比拼数值,暗示现在的家长喜欢比较孩子的证书、分数等量化标准。这些小细节,都是电影对于社会现实的细微写照。可以说,导演对于当下的社会,有着极为深入的观察与思考。

作为电影,《抓娃娃》也少不了传统的彩蛋环节。电影中的许多地方都在“玩梗”或致敬。例如开头,贾冰的儿子叫贾启强,就是在玩《狂飙》的梗。《狂飙》中的主角叫高启强,而贾冰也在《狂飙》中饰演了角色徐江。于是导演将贾冰的姓和主角高启强结合了起来。还有,沈腾和马丽坐车时,司机上车方式也很有意思,直接从车窗跳进了驾驶位。这其实是在致敬许多港片中的经典动作——跳车窗。例如《高压线》中,乌鸦哥张耀扬就跳车窗上车;《黑社会2》中,东莞仔林家栋也通过跳车窗方式上车。

站在上帝视角来看,《抓娃娃》的本质还是以经济条件为基础,有钱才能演出这么一场戏。对于有钱的沈腾和马丽来说,这就是体验生活,是一场笑料,马继业随时有能力从这种现实中脱离出来,马丽多次发脾气要跟儿子摊牌就是证明。他有退路可走。但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这就是生活,他们不可能从节省水费、上早市等现实中脱离出来。他们没有退路可言。这是电影背后的现实心酸。

但导演还是没有过份展现这种心酸的现实,相反,电影还是秉持着满满正能量,在情节的设置上做到了“大团圆”。马继业受到监控的生活并不是他自己选择的,因此,他最终还是追随了自己的本心,去上体育大学。作为父母,沈腾和马丽也没有再干涉儿子,而是选择了尊重,顺其自然。

当马继业进入地下监控室后,监控室响起了巨大的警报,意味着马继业未来的生活将发生巨大改变。而当马继业走出地下室的那一刻,外面阳光明媚,孩子们在自由的嬉戏玩耍,也意味着马继业之后将走向自由,迎来更光明的人生,能够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沈腾向儿子喊出“你还回不回家吃饭了!”那一句时,就已经表明他们作为父母,接受了儿子自由选择自己未来的权利。一只雄鹰在天空翱翔,意味着马继业和马大俊两兄弟,可以真正做回自己。最终马继业虽然考了705分的超好成绩,但是没有去清北,而是追随了自己的儿时梦想,回归了本心。马继业跑马拉松时,马大俊也在为他加油打气,意味着兄弟二人的和好。马继业还是改不了捡瓶子的习惯,为电影增加了喜剧诙谐的气氛。大儿子马大俊也成功登顶珠峰,真的掌控了自己的人生。

“老马,我不需要你瞧得起我了!”马大俊在珠峰顶高喊的这一句话,我认为是全电影的核心观点之一。这让我想起了韩愈《师说》中的一句话,“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虽然论述的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但我认为将其用在家长与孩子的亲子关系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与青年人的未来选择息息相关。在电影中,有一个地方值得讨论。最终马继业是以705分的超高分数考进的体育大学。按常理,这个分数在现实中就是一省状元的存在,清华北大可以随便选择。因此,不光是家长,许多看电影的年轻人也会对此感到困惑和不解,认为马继业没有必要为了体育的理想而浪费了高考分数。青年人到底应该根据现实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选择,随波逐流,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还是应该坚持初心,不去在意他人的眼光与评价,我行我素,全力实现梦想。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家长代表着现实,孩子代表着梦想。这一对矛盾谁也战胜不了谁,谁也说服不了谁。就像马继业和肖央在政治课上辩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一样,事物都是在矛盾运动之中成长的。青春的选择没有对与错,家长与孩子都在现实与梦想的矛盾之中不断长大。家长会在现实的重担之下,看到梦想的曙光;孩子也会在梦想的陪伴之下,理解现实的不易。

最终,《抓娃娃》给出了它所认为的答案:不要把小鸟困在笼子里,要让雄鹰自由翱翔。马继业和马大俊兄弟,如同画在高考答题卡上的雄鹰一样,选择追随自己最初的梦想,不惧他人的眼光,茁壮成长。

【责任编辑:严玉洁】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北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数据资产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南昌理工学院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