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鹏  >>  正文
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优化数据流通机制
王 鹏
2024年08月05日

国家数据局自去年10月份挂牌成立以来,坚持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一条主线”,统筹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三个建设”的工作思路,奋力开创数据工作新局面。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其市场化配置改革是释放数据价值、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为建立一个更加开放、安全和高效的数据流通环境,要促进数据流通中的障碍消除,突破数据要素流通卡点,不断提升数据要素的市场价值,为我国数字经济的持续繁荣奠定坚实基础。

一、构筑坚实数据基础设施:推动高效数据流通

坚持促进流通使用,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和促进高质量发展。当前普遍认为,数据要素市场还处于“做大蛋糕”阶段,数据流通交易的规模、效率、规则均有待提升。从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出发,要着力构建数据流通交易体系,确定数据流通交易发展的目标等。从收益分配制度建设方面,更聚焦激励机制建设,发挥价格形成机制作用,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近期,国家数据局正在组织编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力争在当前情况下,说清楚数据基础设施的概念、发展愿景和建设目标,凝聚社会共识,明确建设方向,推动构建协同联动、规模流通、高效利用、规范可信的数据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的编制和发布将对行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通过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指引》将为行业提供一条清晰的发展路径,使实施数据基础设施项目时有据可依,从而促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规范化和有序化,避免资源浪费和盲目投资的风险。《指引》支持地方城市先行先试,通过真实场景的应用来牵引技术进步,推动数据基础设施领域的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将丰富数据基础设施的解决方案,满足不同行业和场景的需求。《指引》将推动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跨主体的数据流通,促进跨行业的合作与创新,有效打破数据孤岛,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加速数字经济的发展。

在监管层面,《指引》将为监管部门提供政策依据,加强对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流通的监管。通过监管的加强,将规范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流通的市场秩序,保障行业的健康发展。此外,完善的数据基础设施为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会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同时推动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指引》的实施不仅会带来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机遇,也为促进社会各领域的全面数字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为中国的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能。

二、清除数据流通障碍:强化数据流通协作

当前,我国聚焦数据流通利用环节,围绕重要行业领域和典型应用场景,在统一基础设施底座的基础上,部署开展隐私计算、数据空间、区块链、数联网等多项技术路线试点,自上而下谋划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支持地方城市先行先试,以真实场景牵引技术进步,丰富解决方案供给,促进数据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跨主体的高效可信流通利用,但在数据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跨主体流通的过程中仍存在卡点。

首先,数据确权难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由于数据的无形性和可复制性,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流通权在法律和实践中难以明确界定,导致权属关系模糊不清。现有技术手段的不足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尽管数据加密和数字水印等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标识和追踪数据的权属,但这些技术的普及程度还不够,难以在大规模数据流通中广泛应用。正如国家数据局指出的,构建适应数据要素特征、符合市场规律、契合发展需要的基础制度至关重要。

其次,数据孤岛壁垒严重。各部门和区域的数据系统独立运作,缺乏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这导致数据在不同系统之间难以顺畅流通。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不同的数据格式、数据结构和数据交换协议增加了数据整合和共享的难度。当前,地方和行业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虽有积极探索,但仍需进一步统筹协调,以实现数据高效流通。

数据安全问题是数据流通中的一大挑战。在数据流通过程中,数据面临泄露和滥用的风险,不仅威胁个人隐私,还可能对企业机密造成损害。数据泄露可能导致敏感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从事诈骗、恶意营销等不法活动,而数据滥用则可能导致不正当竞争和市场混乱。现有的数据保护机制和法律法规尚不完善,难以全面保障数据安全。需要建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包括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和安全治理等政策,有效提升数据安全和利用效率。

此外,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是数据流通的一大障碍,使得数据整合和共享的成本和难度大大增加,影响了数据的有效利用。不同数据源采用不同的数据格式,即使数据格式相同,数据结构也可能存在差异,导致数据无法直接互通。

最后,数据市场建设不完善也是数据流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现有的数据市场交易机制不健全,交易规则和定价机制尚未完善,影响了数据的流通效率。数据市场监管体系也未完全建立,存在数据交易乱象和风险,进一步制约了数据的流通和利用。未来,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通过改革创新,建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谋划,有助于充分释放数据潜能,促进数据高效流通。

三、突破数据流通难点:提升数据流通价值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流通是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数据要素流通领域的探索正不断扩展和深入。近年来,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各地方、行业、领域开展了积极探索,形成了隐私计算、数据空间、区块链、数联网等多种技术解决方案,为数据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然而仍存在许多问题阻碍着数据要素流通的进一步发展。

一是技术成熟度与普及度的问题亟待解决。虽然隐私计算和可信空间等技术在数据流通中的应用已经初见成效,但仍处于发展阶段,技术研发的挑战不容忽视。要进一步推动这些技术的发展,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同时,需要推动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培训,提高企业和社会中这些技术的普及度,以确保技术创新能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二是亟需完善法律法规,为数据流通提供重要保障。随着数据流通的日益频繁,现有的数据保护法律法规已显不足,需要制定更加全面、细致的法律法规来保护数据安全。在数据流通中,明确数据生产者、流通者和使用者的权责关系至关重要,这不仅能确保数据的合法使用,还能促进数据流通的健康发展。

三是数据标准化与互操作性的问题。当前,各行业和领域的数据标准尚未统一,缺乏标准化的数据规范导致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互联互通难度较大。因此,加快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促进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互操作性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可以降低数据整合和流通的难度,还能提高数据利用效率,促进数据资源的共享和价值实现。

四是数据市场建设不完备,这也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数据交易机制的完善,包括定价、交易规则、结算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健全和规范。数据市场的监管机制也亟待建立,以确保数据交易的合法性和公平性。信用体系的建设可以提高数据交易的可信度和安全性,从而吸引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到数据交易中来,推动数据要素市场的健康发展。

五是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随着数据流通的加剧,数据安全技术研发和应用需要不断加强,提高数据在流通过程中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同时,完善用户隐私保护机制,确保个人隐私在数据流通中不受侵犯,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此外,还需提高公众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意识和认知,通过教育和宣传,使公众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据安全保护中来,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可信的数据流通环境。

数据流通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数据基础设施是实现高效、安全数据流通的基础,通过提供技术支持、标准化和安全保障,确保数据在跨部门、跨区域间的顺畅传输,要推动二者协同发展。消除数据流通障碍、强化数据治理机制、加强数据产权保护,是确保数据要素充分利用的关键。未来,要推动数据流通体系的不断完善,实现高效、安全的流通,从而支持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严玉洁】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北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数据资产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南昌理工学院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