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中出现了饭圈文化中的极端行为,在网络上引起热议。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在多个平台集中整治饭圈乱象。本文旨在探讨饭圈文化背后的心理学机制,带来的影响和如何正确看待和培育良好的饭圈文化。
饭圈文化源于娱乐圈,是指一群粉丝组成的团体以打榜、应援等方式给偶像宣传,提高它的商业价值。近年来,饭圈变了味,粉丝不计成本疯狂打榜,和其他粉丝群体互撕对骂超越道德下限,为了流量不顾法律红线恶意营销或造谣。自从饭圈文化开始拓展到体育圈,这些饭圈乱象也层出不穷。
一、饭圈文化的心理机制
1.自我延伸与认知失调
自我延伸是指个体将外部的人、物、观念或经历纳入自我概念的过程,以此来扩展自我的边界和增强自我认同。现代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对现实的不满与失望使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了近乎完美的,有自己理想中的特质形象的偶像,并形成强烈的情感联结。偶像实质上是粉丝对自己的延伸,通过他们的成就来满足自己对自我价值认同的心理需求,即他们的成功,是我的一部分,他成为了强者,也是我的一部分。通过这种自我认同的方式,可以增强粉丝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但是,当偶像经历失败、挫折时,会出现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指个体在面对新信息或新情境时,发现自己的信念、态度或行为之间存在不一致,这种不一致导致心理上的不适感或紧张感。为了减少这种不适感,粉丝会在第一时间反击,认为是别人的问题,来维护自我的尊严。这将引起的饭圈之间的对抗,如争论和诋毁,会加剧认知失调,另外,粉丝为了不使沉默成本,如时间、金钱变得没有价值,会更加积极坚定地认同自己的偶像,并对他方进行负面评价。
2.互联网时代对饭圈乱象的催化作用
共情指个体能够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感和感受的能力。在互联网时代,共情常常操纵着网民的情感。粉丝利用共情激发他人的情感反应,从而引起他们的态度转变或行为。比如,粉丝在社交平台上展示失败者的困难、“可怜”和成功者的“冷漠”,不仅加强观众对获胜者的敌对心理,也加强了同一饭圈里其他粉丝的共鸣,让那些原本还处于理智的粉丝变得感性化,超过了理智,加入饭圈对抗中,让对抗规模不断扩大。
其次,在网络效应下,粉丝只关注和传播与自己观点相符合的信息,通过点赞、评论、转发等方式,增加了这些信息的可见度,形成了“病毒式传播”,不断加剧饭圈内外的认知偏差,即人们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系统性偏差,这些偏差可能导致决策、判断和感知的不准确。对内,会出现群极体化和确认偏误,导致他们对信息处理更加片面,对立情绪增强,从而加剧认知偏差。群极体化指一个群体内部,成员的观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极端。确认误差指寻找和关注那些符合自己观点的信息,忽视或贬低相反的信息。对外,路人有更大几率无意中接触到大量粉丝过滤后的信息,可能会影响非粉丝网民对这件事的认知,更容易接受和传播这些信息,从而产生认知偏差。
二、饭圈文化对体育界的影响
1.积极影响
互联网的普及而推动体育圈的“破圈”,与此同时,饭圈文化必然渗透到其中。
增强体育运动的关注度与影响力。自我拓展理论指出,人们有将喜爱的事物包括在自我概念中的倾向。而追星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粉丝在支持偶像的同时,也会在无意中受到他影响,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比如喜欢乒乓球运动员而开始学习并接触乒乓球这项运动,并逐渐发展为自己的兴趣爱好。邓亚萍在谈到体育界的饭圈问题时曾说,当年,很多人是因为乒乓球这项运动本身而喜欢上了她,但现在,更多是因为喜欢某个运动员,才慢慢对运动项目产生兴趣,但最终的目的是相同的的,都是为了让这项运动得到更多的曝光,吸引更多人感受到运动的魅力,提升竞技体育的观众参与度。
推动体育产业发展。首先,饭圈文化下,粉丝愿意为支持喜爱的运动员消费,比如购买相关产品、购买门票观看比赛,运动员影响力扩大了,这样更多品牌会找他来合作代言,获得投资,进一步提高他的商业价值。同时,明星运动员代言通过网络社交媒体传播,又增加了体育运动和运动员本身的曝光度,形成体育产业运转的良性循环。其次,为了满足饭圈粉丝的需求,体育赛事组织者会增加见面会,提供VIP等方式,吸引粉丝消费,提升赛事影响力。再次,促进产业链发展。饭圈文化下更多人参与进体育运动,带动了体育用品制造、教育培训、场馆建设等多个领域的发展。最后,推动体育产业国际化。饭圈大多是跨越国际的,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粉丝交流,能吸引国内外的关注提升国际赛事影响力,并促进不同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经验分享,推动产业标准国际化。
打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饭圈文化伴随着大量的线上、线下的社交活动,粉丝可能会自发的组织相关线下体育活动,这些活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体育氛围,鼓励更多人参与体育运动。粉丝还可以发布体育打卡活动,促进粉圈内更多人加入体育运动。另外,随着饭圈文化的影响力增大,媒体也会报道更多相关的体育活动,提高更多人的健身意识。
2.消极影响
对偶像的追随如果发展为了过度依赖,就会出现极端行为,影响个人的正常生活。有些粉丝为了支持偶像过度消费,倾家荡产。沉迷短视频或追星活动,忽视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导致个人生活混乱。另外,如果习惯性的在遇到困难产生压力时通过追星消遣,逃避问题而不去解决。长期以来会形成恶性循环,陷入焦虑,甚至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出一些疯狂的行为:他们跟踪偶像,不顾道路安全跟车行驶;购买消息,日夜蹲守他居住的在酒店房间等等。不仅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还触犯了法律。
体育界的畸形饭圈文化影响还会运动员正常生活。在社会认同原理下,粉丝通过支持喜爱的运动员来建立自己的社会身份,但很多粉丝追随的明星球员,是通过网络营销、短视频或二次创作认识接触,然后喜欢而追随的,并不是建立在有相关运动的基础,通过观察比赛而喜欢他的,这种身份认同导致粉丝更多的是关注于运动员,而不是比赛与运动本身。另外,在粉丝的情感联系下,他们将运动员的成功视为自己的成功,将运动员的失利视为自己的失利。在这样的前提下,自己支持的运动员失利时,粉丝的情感反应会非常强烈,甚至指责、攻击或造谣对方运动员,这种“以爱之名”的行为,破坏了强调公平竞争、尊重对手的体育竞技精神。粉丝不仅没有做到尊重对手、正视输赢,还伤害了其他运动员和粉丝。另外,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这种行为还会影响己方运动员的心理状况和比赛表现,败坏他的形象,损失路人缘。
三、理性看待并培育良好的饭圈文化
今年奥运,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体育宣传文化工作会议上表示坚决抵抗畸形饭圈文化对体育领域的侵蚀,中国奥委会也发布了声明,坚决杜绝饭圈乱象向体育领域蔓延。从此次奥运看来,仅靠这些远远不够。
第一,理性看待饭圈文化。对待饭圈文化应有客观公正的评价,要承认饭圈文化带来的积极影响,不能因为一些负面事件而否定整个饭圈,同时也要警惕畸形饭圈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避免盲目崇拜和追求。
第二,全社会要一起努力培育健康的饭圈文化。对于国家和政府,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依法处置造谣、诽谤等违法行为。对于社会,要加强对媒体平台的监管,优化网络环境。对于粉丝群体,要理性思考,理性追星,不能让感性占据了决策的大部分,支持自己喜欢的偶像的同时,尊重对手,更多关注体育竞技本身。
第三,运动员要加强自我管理。要放平心态,不要过度关注和依赖粉丝支持,要把重心放在训练和比赛本身。另外,要与粉丝良性互动,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让更多人认识到体育精神的真正内涵,让体育回归其本质。
第四,针对饭圈中年轻人居多的现状,要加强教育引导。通过认知重构,帮助年轻粉丝充分认识到饭圈文化的正面、负面影响,引导他们建立合理的认知框架,平衡好个人生活和追星。其次,要进行情绪管理教育,教给他们一些如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合理宣泄等调节情绪的策略,避免过度情绪化,造成网络冲突。而对于已经受到饭圈文化侵蚀的年轻人,要及时提供专业的心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