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鹏  >>  正文
《重点举措》引领营商环境新飞跃:精准施策激发市场活力,筑牢法治底线护航经济发展
王 鹏
2024年09月06日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优化营商环境成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提振经营主体信心的重要举措。2024年9月3日,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最新决策部署,印发《市场监管部门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举措(2024年版)》(以下简称《重点举措》),围绕整体优化目标,按照既要“放得活”又要“管得住”的要求,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市场监管领域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政策举措。

《重点举措》的印发对于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具有深远的重要意义。同时,《重点举措》也重点回应了企业关切的重点,致力于解决企业跨省迁移难、冒名登记问题、职业索赔乱象、监管执法公正性等一系列难点问题,推动构建更加现代化、科学化的市场监管制度体系,以适应新领域、新业态经营主体的需求,并通过创新性举措吸纳更多市场经营主体入市。

一、精准施策破解企业难题:提升市场主体的信心和预期

《重点举措》回应关切,解决实际问题,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经营主体反映强烈的重点难点和堵点问题,如跨省异地迁移、市场准入隐形门槛等,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这些措施体现了对市场主体需求的精准把握和积极回应,有效回应了市场主体的关切,提升了其经营信心和预期。

《重点举措》对企业关切的回应具体体现在市场准入便利化、公平竞争环境、企业权益保护、减轻企业负担等方面。在市场准入方面,简化市场准入流程,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动实现市场准入“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在竞争环境方面,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执法,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企业权益保护方面,法规范职业索赔行为,完善行政执法裁量权基准,避免“小过重罚”和“类案不同罚”现象,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指导地方制定首违不罚、轻微免罚、减轻处罚清单等措施;在减轻企业负担方面,推动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减轻税费负担、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针对企业跨省迁移难的问题,《重点举措》提出通过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则,明确企业跨省迁移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标准,实现企业异地迁移直接到迁入地办理登记;针对冒名登记问题,则要加强经营主体数据质量监测和监管,完善撤销登记工作机制,依法严厉打击虚假登记注册行为,解决企业被假冒登记的问题;对于职业索赔乱象,应当依法规范职业索赔行为,明确职业索赔的适用范围和界限,防止其滥用权力扰乱市场秩序;为保障监管执法公正性,则需要完善行政执法裁量权基准,指导地方制定首违不罚、轻微免罚、减轻处罚清单等措施,确保监管执法公正性和一致性。

《重点举措》重点回应了企业关切的市场准入便利化、公平竞争环境、企业权益保护等问题,并致力于解决企业跨省迁移难、冒名登记、职业索赔乱象等难点问题。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引领开放与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力

《重点举措》注重对外开放与改革创新,一方面,《重点举措》提出优化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发挥自贸试验区的改革高地作用等措施,有助于吸引更多外资,推动中国经济进一步开放和国际化。另一方面,在巩固现有营商环境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制度措施,如深化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健全公平竞争制度机制等,旨在通过制度创新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使企业能够更专注于生产和创新。《重点举措》在营造便利规范的市场监管领域经营主体准入、退出环境方面,提出了多项创新性举措,这些举措有利于吸纳更多市场经营主体入市。

首先,在优化市场准入流程方面,《重点举措》提出通过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则,简化市场主体的登记注册程序,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同时,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在经营主体登记、登记档案查询、市场监管领域许可审批事项办理等多个环节的应用,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互通共享,提高市场准入效率。针对连锁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重点举措》提出研究探索便利化、规范化准入举措,简化准入流程、手续和材料,探索实行告知承诺制,降低连锁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完善个体工商户登记、推广电子营业执照的应用、简化连锁门店准入流程等措施将从多个方面促进企业运营效率的提升和运营成本的降低,为企业创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发展空间。

完善个体工商户登记通过优化个体工商户登记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材料,可以加快登记速度,使企业能够更快地获得合法经营资格,从而提前进入市场开展业务,提高运营效率。与此同时,简化的登记流程意味着企业可以减少在登记过程中投入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成本,从而直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个体工商户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个体工商户登记有助于激发创业活力,增加市场主体的数量,促进市场竞争,间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推广电子营业执照的应用也能够提高办事效率、降低使用成本并且增强监管效能。一方面,电子营业执照具有便捷、高效的特点,企业可以通过电子方式快速获取和使用营业执照,无需再到现场办理相关手续,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另一方面,与纸质营业执照相比,电子营业执照无需印刷、邮寄等费用,降低了企业的使用成本。同时,电子营业执照还可以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互通共享,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推广电子营业执照的应用有助于监管部门实时掌握企业的经营状态和信息变更情况,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减少对企业的干扰和负担。

简化连锁门店准入流程则有利于加速市场布局、降低扩张成本、统一管理标准。对于连锁企业而言,简化连锁门店的准入流程可以加速其在市场上的布局速度,使其能够更快地抢占市场份额,提高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同时,连锁门店准入流程的简化意味着企业在扩张过程中可以减少在申请、审批等环节投入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成本,从而降低扩张成本。此外,通过简化准入流程并实行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有助于连锁企业实现各门店之间的统一管理和标准化运营,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其次,在完善企业实名登记机制方面,《重点举措》提出要完善企业实名登记机制和程序,确保市场主体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防止虚假登记和冒名登记现象的发生,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

此外,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方面,《重点举措》提出全面实施通用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第二版),研究建立个体工商户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制度,根据市场主体的信用风险状况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研究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优化抽样工作,降低同一生产企业同一类别产品的抽检频次,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

而在依法规制职业索赔行为方面,针对职业索赔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重点举措》提出依法规制职业索赔行为,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则,明确职业索赔的适用范围和界限,防止其滥用权力扰乱市场秩序。

同时,在强化社会监督和信息公开方面,《重点举措》提出强化市场主体的信息公示义务,督促企业及时、准确、完整地公示相关信息,提高市场透明度和社会监督力度,并且通过加强社会监督和信息公开等措施,建设诚信市场体系,提高市场主体的诚信意识和自律能力,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

三、深刻洞察,明确方向与要求:助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重点举措》在促进平台经济有序发展、强化标准化建设以及健全电子商务监管、数据安全等方面认证认可制度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要求,展现了对当前平台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所面临挑战的深刻洞察和积极应对。

首先,《重点举措》明确提出促进平台经济有序发展的目标,这体现了政策制定者对于平台经济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等方面重要作用的认可,同时也意识到平台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标准化是保障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重点举措》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标准,可以规范平台企业的运营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促进公平竞争。

针对电子商务监管、数据安全等关键环节,《重点举措》提出要健全认证认可制度。这有助于加强对平台企业的监管力度,保障消费者权益和数据安全,维护市场秩序。

为了更好地护航平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平台企业以及消费者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协作。

在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方面,需要加快制定和完善与平台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平台企业的责任和义务,规范其经营行为。同时,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平台企业和消费者的法律意识。

平台经济涉及多个领域和部门,需要加强跨部门协同监管。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机制,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率和效果。

此外,在标准化建设方面,需要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标准化组织等制定和完善平台经济相关标准,推动标准在平台企业中的广泛应用和实施。通过标准化建设提升平台企业的服务质量和竞争力。

在数据安全方面,建议建立健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明确平台企业在数据收集、存储、使用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平台企业数据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力度,保障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安全和隐私。

同时,为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应鼓励平台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同时,为平台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降低其创新成本和市场风险。

构建良好的市场环境是平台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需加强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推动平台企业诚信经营。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同时,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和引导工作,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四、坚守法治和政策底线:发挥协同效应,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重点举措》全面覆盖市场监管领域,强化法治保障与安全底线,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与可持续发展。这一文件强调法治建设与制度完善,体现了系统性、整体性,将多项职能领域融合,形成综合政策效应,提升市场准入效率和监管效能。

首先,《重点举措》是市场监管部门优化营商环境的综合性文件,覆盖了市场监管领域的多个方面,包括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监管执法、制度建设、基础支撑、政务服务等多个职能领域,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政策文件,增强了政策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增强了政策融合整合效应,使各方面举措相互配合、协同高效。《重点举措》的印发有助于加快完善市场监管领域制度规则,构建更加现代化、科学化的市场监管制度体系,以适应新领域、新业态经营主体的需求。这一文件中提出了多个具体方向,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

在完善登记管理制度规则方面,推动法律法规配套实施,推动出台《公司法》配套实施规定,明确存量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5年认缴期限的具体适用规则,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明确的法律指引。同时,制定出台《个体工商户促进发展和规范登记管理规定》,解决“个转企”直接登记、集群注册、强制注销、过罚不当等难点问题,促进个体工商户的规范发展,并且制定出台企业名称申报指引,强化知名企业名称预防性保护机制,保护企业名称权,防止恶意抢注和冒用。

在完善公平竞争制度规则方面,《重点举措》提出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推动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完善审查标准和审查程序;推动修订《经营者反垄断合规指南》,推动出台《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研究制定《关于药品领域的反垄断指南》等,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执法。同时,《重点举措》提出制定出台横向经营者集中审查指引,制定《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申报技术规范》,优化经营者集中简易案件审查思路方案,研究起草非横向经营者集中审查指引,提高经营者集中审查的效率和科学性。

《重点举措》特别关注了新领域、新业态经营主体的需求,提出优化新业态、新领域经营主体登记制度,研究完善经营主体登记管理基础法律制度和商事相关法律制度,以适应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需求。同时,针对连锁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重点举措》提出研究探索连锁企业便利化、规范化准入举措,简化准入流程、手续和材料,提高市场准入效率。除此之外,《重点举措》提出全面实施通用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第二版),研究建立个体工商户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制度,通过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实现对新领域、新业态经营主体的精准监管和有效服务。《重点举措》也提出加快全国企业统一登记管理系统、国家网络交易监管平台等智慧监管平台建设,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监管效能,为新领域、新业态经营主体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监管服务。

其次,《重点举措》将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表明市场监管部门对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视与支持。这将激发市场监管部门内部各层级、各部门的积极性,共同为优化营商环境贡献力量,确保相关政策的有效执行和落地。

《重点举措》更加强化法治保障,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提出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则,通过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执法,加强经营主体数据质量监测和监管,强化质量基础设施支撑和标准引领,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这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激发市场活力。

同时,《重点举措》坚持筑牢安全底线,保障可持续发展,强调加强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重点举措》的印发对于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提升了市场主体的信心和预期,降低了企业合规成本,促进了公平竞争,还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了政策的协同性和系统性。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营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严玉洁】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数据资产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南昌理工学院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