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国  >>  正文
魏建国: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中非共同打造样板
魏建国
2024年09月06日

正在隆重召开的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是共商新时代中非友好合作大计的一次盛会。2000年成立至今,中非合作论坛见证着中非友谊赓续传承、历久弥坚,也推动着中非彼此成就、共谋发展。

2021年9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郑重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习近平主席指出:“我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就是为了让全世界聚焦发展,为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助力。”如今,在穿越时空、跨越山海、薪火相传的友好关系中,中非正大踏步地携手共进,走在共逐现代化之梦的通衢大道上。

可以说,中非携手推进开放共赢的现代化过程,就是全球发展倡议的一次生动实践——从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到国家的现代化之路,都在告诉人们,全球发展倡议是凝聚国际共识、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并且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伟大创举。

围绕“发展”同频共振携手前行

在40多年的对非工作经历中,我曾多次参与中非合作论坛相关会议的筹备和举办,也亲历着中非关系在友好合作和互利共赢中不断增强的一幕幕。我深切地感受到,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非友好合作不断走深走实。

在携手同行的道路上,发展振兴、共逐现代化之梦是永恒的路标。中非双方都有对实现现代化的追求、对团结合作的认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携起手来共谋发展,正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必由之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方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正是从解决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紧迫问题入手,聚焦发展、强调合作。这一倡议为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携手开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全球发展新时代,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遵循。在为国际社会跨越发展鸿沟、重振全球发展事业注入信心和力量的大背景下,这一倡议也为中非友好合作汇聚起强大势能,中非正共同打造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样板。

发展目标与理念上的同频共振,为中非在全方位战略合作中构建高水平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强大动力。当前,中国正坚定不移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非盟则在2015年通过《2063年议程》,这是一份有关非洲未来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在50年内建成地区一体化与和平繁荣的新非洲。今年2月,非盟宣布启动《2063年议程》第二个十年实施计划,标志着到2063年实现“繁荣、和平和一体化的非洲”愿景第二个努力阶段的开启。

非洲对于现代化的强烈渴望以及着眼和平繁荣的长远规划,都展现出了与全球发展倡议的高度契合性。这解释了为什么中非互利合作能够在价值追求上达到深刻共鸣,在步伐上协调一致。作为全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通过全球发展倡议等一系列国际公共产品,为推动世界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践行和落实这些中国方案,为中非互利合作、共谋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让双方命运与共的历史车轮在新时代背景下跑出“加速度”。双方在全球减贫、经贸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加深,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共同探讨适合各自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共同为全球发展贡献力量。

在历史进程中持续深化合作

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非领导人围绕“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共叙友情、共商合作、共话未来。这将为中非未来携手走在现代化进程的前列汇聚更加磅礴的力量,也将使全球发展倡议从“大写意”落实为“工笔画”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根植于传统友好,彰显于合作共赢,壮大于与时偕行。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和非洲老一辈政治家共同开启了中非关系新纪元。从那时起,中非在反帝反殖反霸、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相互支持、并肩奋斗,缔结深厚友谊。

20世纪70年代到世纪末,中非在经贸投资等领域实现共同发展,双向贸易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在制药、农业和人才培训等方面帮助非洲取得长足发展。非洲各国在独立自主发展过程中越来越看重中国发展的成功经验,派遣大批人员来华学习,以1976年开始正式运营的坦赞铁路为典型代表,中非共同铸就了一座座“友好合作的丰碑”。

进入21世纪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中非全方位、多层次合作持续加强。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五次踏上非洲大陆,两次主持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国内外同非洲国家领导人频密会晤,从“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到携手打造“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中非关系更加壮丽的前景不断开辟,中非合作新的历史篇章不断打开。正是在中非领导人政治引领下,中非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巩固发展,双方始终是风雨同舟的好朋友、休戚与共的好伙伴、肝胆相照的好兄弟。

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到2821亿美元,与2021年相比增长了近11%,连续第二年刷新历史峰值;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超过400亿美元,是非洲最主要的外资来源国之一;过去3年,中国企业为当地创造超过110万个就业岗位,投资建设的经贸合作区覆盖农业、加工制造、商贸物流等行业,吸引超过千家企业入区等等,这些都展示了中非在互利合作、共谋发展中所取得的显著成就。

为共逐现代化之梦注入新动能

除了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我在对非工作中的切身感受也印证着这样的事实。在非洲工作期间,我曾听一位非洲国家总统当面讲过:美国给非洲开出了药方——复制西式民主制度;中国也开出了药方——坚持独立自主。如今看来,独立自主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对于非洲来说才是一条真正宽广坦荡的大道。

在帮助非洲人民解决实际问题方面,中国始终言行一致。我经常说“此生难忘是非洲”,其中就包括难忘那些与非洲人民患难与共、共谋发展的日子。

我还记得,当时非洲百姓面临的最大疾病风险之一就是疟疾。面对有限的药品选择,非洲人对传统药品奎宁有着某种近乎执念的依赖,即便奎宁的副作用容易导致女性流产。这种情况随着中国对非医疗事业的有效开展逐步得到改善。当时我们国内生产一种名为“科泰新”的药物。在肯尼亚一个山村里,一位染上疟疾的当地妇女因服用奎宁而两次失去成为母亲的机会,后来她寻求中国医疗队的帮助,转而服用中国制造的药物“科泰新”。彼时,这在当地一些人看来是一个“相当冒险”的尝试。但仅仅三个疗程后,“奇迹”发生了,这名妇女不仅控制住了疟疾,还顺利诞下一个男孩。为了感谢中国药,她直接给孩子取名“科泰新”。

这种被科摩罗政府卫生部长称为“中国神药”的药物,在非洲抗击疟疾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青蒿素。现在,连青蒿素的供应模式,也已经由过去的中国供应非洲,变成非洲本地化制造及供应。这也成为构建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一个生动例子。

经过近70年的辛勤耕耘,中非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肩并肩、手拉手的中非友好合作关系,承载着中非人民对美好世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如今,中非交往的密度、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中非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内涵日益丰富,双方也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实践中收获着日新月异的成果。

习近平主席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讲话中提议,将中国同所有非洲建交国的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关系层面,将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现代化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国都不能掉队。”相信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将为非洲国家、为中非共逐现代化之梦提供新机遇、注入新动能;相信团结一心、携手同行的28亿多中非人民能够凝聚起磅礴力量,共同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中非共逐现代化之梦,必将掀起全球南方现代化热潮,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篇章。

(作者是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责任编辑:高琳琳】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