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鹏  >>  正文
破解关键短板,夯实碳排放数据基础:意义、难点与发展趋势
王 鹏
2024年11月05日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 色转型的意见》有关部署,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加快构建碳排放双 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结合,着力破解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面临的短板制约,提升各层级、各领域、各行业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水平,制定《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发改环资〔2024〕1479号,以下简称《方案》)。到2025年,国家及省级地区碳排放年报、快报制度全面建立;到2030年,系统完备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构建完成。

《方案》两阶段目标之意义

首先,建立碳排放数据年报、快报制度,能够极大地提升碳排放数据的时效性和透明度。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碳排放数据的收集和发布周期较长,这使得政策制定者难以快速了解碳排放的动态变化情况。而年报、快报制度的建立,将使得政策制定者能够及时掌握碳排放状况,为制定和调整双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例如,通过年报和快报数据,政府可以及时发现碳排放增长较快的地区和行业,采取针对性的减排措施。

推动碳排放核算标准化,对于提高数据的可比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随着我国碳市场的不断发展,标准化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将为市场参与者提供统一的规则和标准,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据统计,目前我国碳市场中不同企业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存在一定差异,这给市场交易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通过发布一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和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促进碳市场的健康发展。

其次,构建系统完备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标志着我国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将为我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赢得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同时也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碳市场竞争提供有力支持。例如,国际上一些先进的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其企业在国际碳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我国构建系统完备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后,也将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有力支撑,系统完备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将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碳排放数据支持。这有助于科学评估双碳工作进展,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同时,也能够推动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和参与绿色低碳发展,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良好氛围。例如,通过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企业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自身的碳排放情况,采取更加有效的减排措施;公众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积极参与绿色低碳行动。

我国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之短板分析

首先,数据滞后不仅影响政策制定的及时性,还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以能源行业为例,根据相关统计数据,约有 70% 的企业认为碳排放数据的滞后性对其能源规划和投资决策产生了负面影响。在电力跨地区转移方面,不同地区电网碳排放因子的差异使得准确核算变得极为复杂。例如,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电网碳排放因子可能相差 20% 甚至更多,这给跨区域电力交易和碳排放核算带来了巨大挑战。

其次,我国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涉及多个部门,但协调机制的不完善严重阻碍了工作的高效开展。据调查,约 80% 的地区存在部门间数据共享不畅的问题,导致 “数据孤岛” 现象普遍存在。以工业领域为例,环保部门、能源部门和统计部门的数据往往难以整合,影响了碳排放统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此外,常态化核算和集成制度的缺失使得各部门在工作中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各自为政,增加了数据整合的难度。例如,在一些地区,不同部门对于同一企业的碳排放数据统计结果可能相差 30% 以上。

再次,现有的监测手段难以满足碳排放精细管理的需求,尤其是在一些关键领域。以制造业为例,约有 60% 的企业表示缺乏有效的碳排放监测手段,导致数据缺失或准确性不高。在核算方法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仍存在较大差距。例如,国际上一些先进的核算方法能够精确到具体的生产环节和设备,而我国的核算方法在科学性、准确性和适用性方面还有待提高。这不仅影响了碳排放统计核算的质量和可靠性,也使得我国在国际碳减排合作中处于被动地位。

最后,核查标准的不统一导致各地在碳排放核查过程中结果差异较大。据统计,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核查标准,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差,偏差可达 40% 以上。原始数据采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严重影响了数据质量。例如,一些企业的数据采集仪表种类繁多,品质良莠不齐,通信功能不完善,数据记录、统计、计算过程严重依赖人工,增加了出错的风险。约有 50% 的企业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出现过计算错误或篡改数据的情况。

未来发展展望与建议

首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有望出现更加先进的碳排放监测技术和核算方法。例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可以实现对碳排放的实时监测和精准核算。据预测,未来五年内,这些技术在碳排放统计核算领域的应用将增长 50% 以上。通过传感器网络和智能数据分析,可以实时获取各类设备和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数据,大大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其次,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国际合作对于完善我国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至关重要。我国可以积极参与国际碳排放统计核算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我国碳排放统计核算的水平。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在碳排放数据共享、技术交流和项目合作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的完善。例如,我国可以与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共同研究和开发新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和技术。

第三,各行业应加强协同合作,共同推动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的发展。不同行业之间可以分享碳排放数据和经验,共同探索适合本行业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和减排措施。例如,工业、交通、能源等行业可以联合开展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建立跨行业的碳排放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管理。此外,行业协会和企业也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制定行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和规范,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最后,公众的参与对于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的完善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碳排放统计核算的认识和理解,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碳排放监测和数据收集工作。例如,可以开发手机应用程序,让公众能够方便地记录自己的碳足迹,并将数据上传至碳排放统计核算平台。同时,公众的监督也可以促进企业和政府更加重视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提高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责任编辑:严玉洁】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数据资产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南昌理工学院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