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剑阁而带葭萌,踞嘉陵而枕清水”,昭化古城外、金牛古道旁、天雄古关下,一座小村落依山傍水,扼秦蜀古道要冲,“诚天设之雄”。
这座川北小村落,因村后牛头山古蜀道上的天雄关而得名。当地流传有“要上牛头山,难过天雄关”的民谣,千百年来,天雄村路险民瘠。
今天的天雄村,却是路畅业兴,成为了乡村振兴的示范村。
走进天雄村,只见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一行行挺拔的风景树、一幢幢整洁的农家院、一座座明亮的果蔬棚,好一派生机盎然的农家风光。
带我们探访的广元市政协副主席、时任昭化区委书记刘自强说,在时任浙江省委主要领导同志的亲临指导下,有浙江兄弟的倾心帮扶,“往日贫困的天雄村,正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雄起!”
生 态 致 富
1996年,率先富起来的浙江人,来到了路险民瘠的天雄村。
按照党中央对口帮扶的扶贫开发安排,浙江省对四川广元、南充市的126个贫困村开展“越过温饱线示范村”建设,天雄村就是其中之一。
天雄村多砂质土壤,村民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但不能通车的泥巴小路,让蔬菜难以及时出村售卖,人们只得舍菜种粮,或者外出打工养家。
“要致富、先修路”。昭化区政府和浙江帮扶者投资修建了天雄关隧道、白龙江大桥,紧邻天雄村的昭化水电站配置了过江通道,进村的沥青大道和村内主干路、村组路、入户路、景区路、产业路纵横交错、相互通连。
路畅车通,让多年身背肩扛向周边市场供菜的村民赵礼荣看到了希望,“通了路,我的菜半小时就能到广元。”他的菜地面积也越滚越大。
在赵礼荣的带动下,外出打工的村民吴长兵、郭子斌等人也返乡种菜。吴长兵说,“回乡种菜不仅可以顾家,收入也比在外打工强得多。”
赵礼荣、吴长兵等村民种菜,张国勇、唐勇等村民种果。红提葡萄、火龙果在天雄村里红火了起来。天雄村党支部、村委会因势利导,通过土地流转,大力发展以大户为主体的果蔬种植产业,“粮食自足、果蔬挣钱”。
在蔬菜大棚里,种植大户罗元忠指着一垄垄飘香的韭黄说,昭化有上千年韭黄种植历史,曾是给朝廷的贡物,称“贡黄”。2011年,昭化韭黄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我们的韭黄远销浙江、上海、江苏、广东等地。”
流出土地的村民张强武说,他不仅获得了土地流转费,还能在蔬菜种植基地务工,每月能拿1500元至2000元工资,一块地挣了两茬钱。”
2004年5月16日,时任浙江省委主要领导同志率领浙江省党政代表团,来到天雄村考察对口帮扶工作。在红提葡萄产业园,浙江省委领导向业主张国勇详细了解了市场前景、经营收入等情况后,告诉时任天雄村党支部书记的杨仕满,天雄村的产业抓得好,“‘生态致富’的路子选对了。”
川 浙 协 作
浙江省委领导的肯定和指点,坚定了天雄村当家人和村民“生态致富”的决心。天雄村党支部书记尚明洪说,“这就是我们村的振兴之路。”
随着对口帮扶的开展,天雄村出现了不少浙江人的身影。
2014年,徐宝贵从“中国草莓之乡”浙江建德大洲村来到天雄村。“这里土地肥沃,冬天比浙江暖、夏天比浙江凉,特别适合种植草莓。”
徐宝贵租赁了10亩土地,开始草莓育苗、种植草莓。天雄村的土壤、气候和他采用的花芽分化育苗技术,第二年就让他尝到了“甜头”。
“我的‘天雄草莓’不但品质好,还可提前10天左右上市。”在徐宝贵的带动下,又有8名浙江建德人来到天雄村,租赁土地种植草莓。
5年前,曾在湖北种植草莓的徐乐春,得知自己的建德老乡在川北找到了种植草莓的“宝地”,于是来到天雄村,租下4亩地育苗、8亩地种莓,结果苗壮果甜。于是他又引来两个建德老乡,一起在天雄村租地种莓。
徐乐春说,“他的20万株草莓苗除了自用,还卖给各地莓农。草莓不仅在当地销售,还销往甘肃、北京等地,甚至卖回到我的建德老家。”
看到浙江莓农种植草莓挣了钱,天雄村的几户村民动了心。村民盛丁山拜浙江老莓农赖宏清为师,在自家地里种下4亩草莓。盛丁山说,他不仅学到了草莓种植技术,而且他家种草莓的头一年,就挣下了七八万元钱。
育苗、栽种、管护、病虫防治,浙江莓农一对一、手把手地向天雄村村民传授种莓技术,徐乐春说:“谁来问我怎么种莓,我都会告诉他。”
天雄村党支部、村委会看到了技术帮扶的“造血”效能,于是先后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200余万元,对土地和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吸引更多的浙江莓农来村里种草莓,鼓励更多的本村农户向浙江莓农学习种植技术。
目前,8名外来的浙江莓农和4户本村莓农共种植草莓280亩,携手打造出浙川协作草莓产业园,天雄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川北“草莓村”。
(注:本文照片均为昭化区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