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出入欧美尤其是西方大都市的朋友或许都有一种特别情结和深刻印象,那就是粤语、粤菜、粤剧、功夫茶乃至繁体字,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事实上,不懂粤语不谙岭南文化就像美国人不懂西班牙语很难进入美国高阶一样难入华人社交圈。早在清代,广州十三行已是中国联通世界、走向全球文化脉络和经贸的桥梁。广东风情与岭南文化不仅主宰国际华人社会、在异域文化熙来攘往中熠熠生辉,而且以其开放、务实、兼容、创新特点含四海灵气、纳五洲魂魄,引领世界潮流,启开东方文明风尚。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缘于学术活动、文化交流、招商引资和外事交往,笔者曾经多次涉足数十个西方华人街市。浙江温州人的希腊奔走、湖北武汉人的西班牙聚集、上海人的日本往来以及福建人的全球流动虽然皆已形成气候、产生影响,但在中国文化的传播与中华文明的弘扬规模化、系统化及发展流向方面,与鳞次栉比的岭南符号、广州元素乃至中华文明传统性与现代性交相辉映和潜滋暗长相媲美,岭南文化似乎更加令人神往和充满想象。
岭南文化的历史演绎和战略构建丰富中华文明内涵
岭南的“岭”即五岭,属地理概念,即自然地理分界线,是指广东南雄和江西大余之间的大庾岭、湖南境内的骑田岭及广西境内的萌渚岭、都庞岭和越城岭。五岭之南即为岭南,也就是今天的广东、广西、海南、香港及澳门地区。五岭以南属南亚热带,是岭南文化区。据悉,历史文献最早提到“岭南”一词是东晋。依照文化留存印记,岭南文化历经先秦土著、秦汉到晚清及至当代三个阶段。第二阶段影响最深远。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又是中国文化的强大根基,为人类进步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丰富了世界文明与文化的思想体系,其中岭南文化的创新性、包容性、和谐性与可持续性堪称文明互鉴、文化交流及人文合作之典范。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构成,岭南文化以其完善的文化传承及突出的创新特质已经并将持续助力中华文明发挥全球引领作用。
自从秦始皇统一岭南,岭南土著文化开始进入与中原文化和海派文化广泛碰撞、系统交流及深度融合阶段。东西结合、南北贯通、中外对话、古今传承,在中原文化影响及国外文明辐射下,农耕、饮食、风俗、异域文化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构筑了具有特色鲜明、独树一帜的岭南文化,催生了折衷中西、携手南北的岭南风情。广州曾作为中国唯一对外之地,其“一口通商”活化了商业、科技、宗教的对外交往。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历次变革,皆有岭南元素的参与和岭南文明作为重要引擎的核心推动。不管是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还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不管是彭湃起义还是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岭南精英的先知先觉,促进社会进步,引领中华文明从政治革新到经贸繁荣,从科教创新到艺体发展,在戏曲、音乐、文学乃至舞蹈竞技,在与世界文明对话中魅力四射,优势凸显。
古代岭南,天高皇帝远。如今岭南,中华文明之前沿。四十年前,蛇口半岛的隆隆炮声,迎来了开放的春天,为中华文明开新篇。港台的融合、西方的参与,为岭南文化的丰富与繁荣注入新鲜血液,插上腾飞翅膀。北方力量的进驻,内陆文明的加持,亦令岭南文化一夜之间空前灿烂,多姿多元。岭南文化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外国文明走进来提供了跳板、创造了条件。
岭南文化之于汉民族形成和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贡献非凡。作为中国政治和思想先导,谙熟中外文化的先行者孙中山很早就提出文化强、民族强及国家强。百余年后,“改良广州为一世界港口”和“大制造中心之繁盛都会”构想皆已实现。40年的改革开放,广东经济与文化再度腾飞。岭南新文化、新生活及粤式新面貌发生新变革,进入新阶段。广府、海洋、佛教、客家、潮汕及红色文化气势如虹,如日中天。
岭南文化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价值与凝聚作用
《易经》中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展现中华先民使命观。“化成天下”即改变且形成世界新秩序。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及后世儒家提出以文载道诠释古人世界观及治理方法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道”引导百姓,“礼”影响庶民,产生归服之心;“以艺通心”强调文化功能是内心世界的外化,艺与心系文与质、表与里关系。文艺联通人性,沟通世界并实现人与人、群与群之间信息交流和情感互动。
岭南文化的开放性特质对政治、经贸发展和涉外法制建设产生强大影响,在凝聚共识、弥合分歧、抵御外来政治思潮和文化入侵上具有建设性作用和特殊历史意义。岭南文化具有粤港澳共同历史文化基础,其天然的亲缘关系和相同文化记忆为港澳地区的民族责任和国家认同提供纽带、方便互通。岭南文化对港澳居民归属感潜移默化,一度与由乱港分子偷梁换柱建构的“本土意识”和意识形态“障眼法”,不共戴天。
2019年之前,学界通常从时代特征和国际环境解读香港探根求源,忽视了从文化教育视角破解谜团。通过整合岭南文化,凝聚共同力量,利用港澳、广州及岭南独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探寻文化交集、文明共识乃至灵魂家园。
岭南文化是粤港澳地区的共同创造,又是粤港澳高度融合的文化基点。粤港澳发展不能只靠内部整合,其未来成长空间迫切需要在全球格局中架构和发展。岭南文化的不竭源泉和生发能量与湾区国际化进程共命运,同抑扬,协同发展,应当全面呈现港澳地区岭南文化的全球流动、与异域文明先进文化比肩、强化对岭南新文化创造的自信及在全球地缘政治博弈背景下的民族担当和勇敢直面。
岭南文化的建设与成长有益于中华文明的全球引领
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及黄河流域相形而言,文化轻快飘逸,秀美别致。有学者认为,岭南文化倾向于实用主义、缺失厚重之感,因此岭南文化被视为“轻质型文化”。人类发展史亦证明,文化单薄或在某种意义上抑制创新力积蓄与爆发。岭南文化的先进性与可持续性虽有中原文化及海外文明的碰撞与交汇,但非遗立法等保护机制,对于在文化传承与建设上克服实用主义短视行为和功利主义浮躁作风意义非凡。
文化与文明是人文社科的两个范畴。广义的文化分为物质、制度、习俗等层面,而文明则源于古拉丁文civis。一般认为,文明不仅在于追求衣食住行,而且励志秀德,提升人类高尚境界。“文明”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二者有先后,有了人,便有了自觉与不自觉的文化创造,但并非有了人就有了文明。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与社会达到的成果,也是文化发展之高级阶段。
文化与文明目前具有多种研究类型,不同研究路径和方法具有多种成果和发现。文明与文化软实力之于人类进步及社会和谐功能凸显,而对于国际关系研究议程,从社会学及人类学视角观察仍然任重道远。学理的发展变化具有颇多空间。不论是岭南文化、中原文化还是闽南文化,皆在国家政经、科教及社会发展实践中不断内化与完善,而政策扶植、学术探究和产业开发为文化聚合推波助澜。
文化作为政治经济的反映,反过来在政经格局中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和谐,有益于国际社区构建,令中国文化及中华文明生根发芽,形成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地区和城市伴随中国实力的提升和国际影响的提升的主导与互鉴。岭南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文化颇具海洋气质,而这种气质在各国交往和国际贸易中流光溢彩,与国际社区接轨及发达地区互联。
岭南文化在开明政治、繁荣经济和国内外多元文化映衬下有益于新质生产力发展,从而推动世界和平、践行人类共同命运发展观。民族复兴需要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中国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下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亦在复杂国际背景和特别历史阶段孕育出了具有先进性的新思想新理念。不管是国际战略构想抑或国家政策制定,惟厚植先进文化、弘扬人类文明,方生生不息,引领全球发展。(邢云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