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利  >>  正文
总台《城市脉动》彰显城市“里子”工程成就,增强“第四国土资源”效值
王永利
2025年01月22日

伟大的时代创造伟大的工程,伟大的工程反映伟大的时代。1月2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制作的纪录片《大国建造》第四季《城市脉动》开播。这是国内首次以专题纪录片的形式深层次聚焦“城市地下生命线”。每集40分钟,全片采取4K超高清摄制。三集纪录片《城市脉动》将镜头对准“城市地下生命线”,拍摄了35个防洪排涝、应急救援、水电气供应等“深藏不露”的工程,从城市更新、产业图新、脉动向新三个层面,真实记录我国城市发展“既重地上、又重地下”,生动呈现“里子”工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提升当代中国城市安全韧性,彰显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全景立体呈现地下管廊建设的奇迹,彰显“第四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成就。

建设城市地下管网,是城市的“里子”工程,是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既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命题,也是实现百姓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城市老城区地下管线超期服役,预计未来五年需要改造各类管网总量将近60万公里,投资总需求约4万亿元。加快“城市地下生命线”的建设正当其时,意义重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老旧管线改造升级,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

作为“第四国土资源”的城市地下空间,地下综合管廊好比城市“地下生命线”,将电力、通信、给水、热力、再生水、直饮水等多种市政管线集中廊内,可节约土地和运营成本,并有效缓解“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问题。

该片凸显了地下管廊建设的重要性和增强城市安全韧性的最新成就。中国超大、特大型城市已扩容至22座。发展空间急需增长,城市更新骤然加速。城市之下,市政管网集中置入地下廊体,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来增强城市韧性,兼容未来发展。目前我国城市地下供水、排水、污水、燃气、供热管道总长度367.65万公里。如横琴是中国建成体系最完善的第一条地下管廊,为横琴节约4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首都北京,在城市副中心、临空经济区及冬奥会等功能区,悉心构建了综合地下管廊体系。上海利用沉睡近30年的人防工程,以新型缆线管廊的形式,提升了城市安全韧性。厦门电力与清水进岛隧道工程,全国在建最长的过海综合管廊隧道,工程进度已经过半。平遥古城覆盖121条街道、总长30.22公里的综合地下管廊建设工程,将古城电力、通信、雨水、燃气、消防等地下管网全面提升,给古城嵌入一副“钢筋铁骨”。西安地下管廊项目跨了整个西安市三个行政区,三个主城区,这个全球最大的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工程,高效集约利用92万平方米地下空间资源,将地上景观、地下空间、地铁配套,综合管廊、和市政道路五大业态于一体,减少占用土地2200亩,让西安古城焕发青春。南京地下管廊建设,因地制宜,采用“绣花功夫”,“小尺度、渐进式、微更新”的方式,成为城市更新的生动实践。

该片以国际视野观照中国在推动与引领相关国际标准化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表现出了负责任的态度。耗时5年,中国牵头,德国、伊朗、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韩国,7国参与研编,首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综合管廊运维》ISO37175国际标准发布,发布大会在横琴举办。以横琴综合管廊建设和运维经验为蓝本的国际标准,将使全球城市受益。

(二)彰显地下建造新技术带来新气象,城市安全韧性提升带给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中国是“基建狂魔”,更是地下基建的领跑者。这得益于新装备新技术。盾构机,“地下工程的利器”。从技术到市场,中国盾构机从零起步,从追赶到领先,仅用了十几年时间,让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5%,全球市场占有率达65%。如今,中国的盾构机不仅满足国内需要,还出口波兰、克罗地亚等全球多个国家。

镜头聚焦通甬高铁苏州东隧道建设,这是“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沿海大通道的一个重要节点。因建设标准最高、里程最长、且时速达到350公里,正在盾构施工的地下工程,被誉为“中国城市高铁第一隧”。超前地质预报、探测雷达、刀盘自动监测、同步推拼等多项国内领先核心技术,确保隧道精准穿越苏州城区。

镜头聚焦了“地下穿越”秦淮河的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遇到最大挑战。下穿秦淮新河段最浅覆土仅有2.6米,世界上都没有覆土这么浅的隧道施工,错综复杂的市政管线。燃气、自来水、污水、雨水等等,风险是成倍地增加。而中铁十四局宁芜铁路项目建设者操作庞大的盾构机,就相当于在繁复的绣布上精准绣线,而无损其他纹样。

镜头聚焦重庆老街地下管廊建设不影响地面建筑和不惊扰市民生活,同时还聚焦深圳地铁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过560公里,地下综合管廊与地铁线路共建,避免重复建设,共享地下空间资源。然而在同一空间作业,建造难度却成倍增加。谬子成像仪,它是通过宇宙谬子在穿透地层被成像仪检测到,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探测隧道上方的结构,像医院的X光一样,就可以看到人体内部的骨骼和内脏的情况。地下管廊成功穿越人口密集的城市,给重庆和深圳这样的大城市老旧街区带来新的活力。

地下管线出现跑冒滴漏怎么办?在高清摄像头、红外热成像仪、三维激光雷达等多种传感器的加持下,机器人的检测更为精确。裂缝、变形、腐蚀点或者沉积物堵塞,都逃不过它的“火眼金睛”。问诊城市地下“生命线”,机器人借助微开挖或不开挖修复技术,规避“马路拉链”,实现管网的精准“治疗”。为城市更新提供更多的解决之道。

不断延伸的地下综合管廊,不仅疏通了城市的“生命线”,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更准确迅速应对“看不见”的风险。让预警更精确,应急响应更快,合肥采用100多种监测传感器,8万多套前端感知设备,涵盖全市51座桥梁 ,2000多公里地下管线和58公里综合管廊,涉及2.5万个城市高风险点。仅2024年,合肥“城市生命线”监测系统,日均处理数据500亿条。成功预警各种管网险情200余起。上海光谷中心总长5.8公里的未来立体城,涵盖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公共通廊、综合商业体。通过分层来解决公共交通、货运物流、市政管网等多方面的压力。在上海,建设者也正在挑战城市深地空间。他们要利用公园、绿地和边角用地,打造“深坑车库”,来解决城市停车难的痛点。城市安全了,便利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就提升了。百姓无不感慨“愁难急盼”的痛点减少了,感慨日子越来越甜蜜。

(三)紧扣时代跳动脉搏,瞄准前沿“里子”工程,用“两脚泥”拍出了中国地下建筑美。

该片摄制团队,行程2多万公里,努力践行“四力”,用“两脚泥”拍出了中国城市“里子”美。4K超高清摄制,航拍、穿越机、360度拍摄等多种拍摄手段展示超级工程视觉奇观。重画面语言,造型语言,构图精湛,剪辑考究。可以说,是财经题材纪录片精品。

揭秘性强。如中国制造超大型盾构机、地下管廊监测传感器、未来立体城、深坑车库等,首次公开亮相,激发国人自豪感。

“好看炫目并有趣”是该纪录片创作的一大特色。纪录片《城市脉动》的这种美学追求,是因为题材决定的。建筑题材相对枯燥,似乎并不适合对于大众的电视传播,所以就必须要用匠心和精心设计的表达方式来达到“好看并有趣”的效果。故事化叙述+镜头冲击力强,让每个故事都落在有趣的看点上,如平遥古城将古代建城智慧与现代技术深度融合,传承道法自然的深刻内涵;厦门综合管廊在抵御超强台风方面展现出强大能力;南京小西湖历史街区用“绣花功夫”进行微更新;上海徐汇区巧谋善为,让沉睡近30年的人防工程以管廊的形式重获新生……该片化枯燥为神奇,化神奇为有趣,让观众津津乐道。

落实总台“满屏皆精品”的要求,《城市脉动》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倾力打造的纪录片项目,以专业水准,匠心的精良制作,生动讲述城市建设“里子”工程奇迹,反映了地下管网建设是民心工程,也是良心工程带给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彰显了国家主流媒体责任,打造了纪实精品节目。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制片人、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