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晚,第九届亚冬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幕。亚冬会的举办,不仅是中国冰雪运动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国家冰雪运动战略的成功实践。自从哈尔滨在前两年迎来了“爆火”现象后,现在已经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冰雪产业链条,并通过稳步发展,实现了规模经济的积累。本文将探究哈尔滨冰雪产业稳步发展背后的推力来源,并分析亚冬会为哈尔滨带来的经济红利,并汲取国外的经验,针对冰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进行探索。
一、哈尔滨冰雪产业背后的创新举措
1.文旅产业稳中求进,创新发展
哈尔滨市的冰雪旅游业早已出圈,近年来的稳步发展也引起人们关注其背后独到的发展思路。近年来,哈尔滨推出了“全季化”冰雪旅游模式。通过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的结合,哈尔滨不仅在冬季推出滑雪、冰雪节等传统项目,还通过夏季的冷气体验、冰雪文化展示和温泉等项目,延长了旅游季节,吸引全年游客。冰雪文化村、雪地漂流等新型项目的引入,也大大丰富了游客的体验形式。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哈尔滨的冰雪文旅产业也在不断引入高科技元素。哈尔滨在滑雪场和冰雪景区中广泛应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游客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服务。例如,滑雪场通过智能化的雪道管理系统,实时监测雪道的状况和游客流量,确保游客的安全与滑雪体验。同时,哈尔滨还开发了基于位置服务的APP,为游客提供智能导航、天气预报、实时票务等信息,使游客能够更加便捷地享受冰雪旅游的乐趣。
2.振兴制造业:冰雪装备产业迅速发展
作为老牌工业基地,哈尔滨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同时也具有得天独厚的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在这个基础上,哈尔滨加强冰雪装备器材研发制造,支持开展冰雪设施设备关键技术攻关,发展壮大个人冰雪运动器材产业。支持冰雪文旅领域设施设备更新项目实施,扩大装备器材应用市场。培育发展寒地测试、寒地中药材、数据中心等特色产业。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冰雪场地装备和道路清雪设备两大装备生产体系,同时加速建设冰雪运动装备制造产业园,重点扶持冰雪运动装备制造、特色冰雪文化产品制造等企业发展,奋力打造冰雪运动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3.冰雪文化深入人心,散发独特魅力
哈尔滨的冰雪艺术深受地域文化和独特风情的影响。冰雪雕刻师张宁阁表示,哈尔滨的冰雪文化深深融合了地域文化和独特风情。在冰雪产业的发展中,哈尔滨注重将当地特色文化注入冰雪产业,不断提升冰雪产业的品位格调。黑龙江省歌舞剧院、哈尔滨芭蕾舞团等艺术团体走进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等景区进行展演,群众在哈尔滨中央大街、冰雪大世界展示特色民族文化,哈尔滨向世界展示着当地独一无二的冰雪文化,以文化之绚丽多彩为冰雪产业注入动能。
二、亚冬会视角下冰雪经济的长期经济效应
1.产业结构升级,多元化发展
以哈尔滨亚冬会为契机,哈尔滨市精心规划建设的冰雪装备产业园区,以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质的配套服务和极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包括安踏、探路者等在内的众多国内知名品牌纷纷入驻。在这一代表性的入驻背后,产业转型升级正处于“进行时”。
在传统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亚冬会对高端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的需要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产品的创新。哈尔滨作为历史上重工业的基地,近年开始转向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化产业等方向。亚冬会的举办,将为这些传统行业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地方经济从传统的资源依赖型向创新型、绿色型经济转型。特别是在冰雪装备、智能化体育设施等高科技产业领域,冰雪经济的长远效应将使哈尔滨逐步成为全球冰雪产业链的枢纽。
2.冰雪经济构筑强大凝聚力:东三省协同发展
亚冬会不仅是哈尔滨的盛会,它还带动了东三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冰雪产业集群化发展。冰雪经济的长期效应之一便是其产业聚集效应,通过亚冬会这一平台,哈尔滨的冰雪产业将逐步与周边区域经济紧密结合,共同推动冰雪产业的集群化、规模化发展。
哈尔滨作为冰雪产业的核心城市,凭借其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为东三省其他城市提供技术支持和经验借鉴。在未来,通过建立区域性冰雪产业联盟,哈尔滨可以与沈阳、长春等周边城市共享这些设施资源,并为其他城市的冰雪项目提供专业的咨询和建设指导。
东三省的冰雪产业从来都是一荣俱荣,我们期待看到冰雪经济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在凝聚东北发展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培育出更具活力的规模冰雪产业和冰雪经济。
三、取长补短:国外冰雪产业发展透视下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1.低碳环保:冰雪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
许多冰雪大国尤其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注重冰雪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瑞士和奥地利等国的滑雪场在能源使用方面进行了大量创新,致力于实现低碳化和能源自给。例如,奥地利的某些滑雪度假村通过安装太阳能板和利用地热资源来为滑雪设施供能,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此外,许多国外滑雪场的建筑和设施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并在设计上充分考虑生态保护和能源效率。瑞士的滑雪度假村,建筑物的外墙和屋顶常采用具有高隔热性能的材料,同时大规模使用绿色屋顶和雨水回收系统,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哈尔滨可以借鉴这些国家的绿色办赛和绿色设施建设经验,推动冰雪产业的低碳化、绿色化发展,避免过度开发和资源枯竭的问题。
2.人才培养与冰雪文化的渗透
在国外,冰雪产业不仅限于冬季旅游和体育赛事,还深入到青少年教育和冰雪文化的普及。以芬兰为例,滑雪和冰雪运动被纳入学校体育课程中,孩子们从小就能接触到冰雪运动,这为冰雪产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国外的冰雪产业注重多元化的产品开发,例如滑雪装备的高端定制、冰雪文化旅游项目等,丰富了冰雪产业的内容和形式。哈尔滨可以通过加强冰雪文化的推广和冰雪教育的普及,培育一代又一代的冰雪爱好者,进一步扩展市场和产品的附加值。
目前,围绕冰雪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黑龙江省政府已经计划实施“冰雪龙匠”定向培养计划,做强冰雪经济“政校企”技能人才培养联盟,通过订单定向培养急需紧缺的技术技能人才,为冰雪运动、文化、装备、旅游等产业的协同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此外,黑龙江省还开辟冰雪人才职称晋升“绿色通道”,支持优秀人才破格晋升高级职称。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冰雪人才深耕于这一领域,让冰雪文化扎根、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