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瞭望财经 张曙霞
餐厅大排长龙,景区游人如织,热门影片票房屡创纪录……今年以来,随着促消费政策持续“上新”,消费市场释放出强劲活力与潜力。
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今年1-2月,线下消费热度指数同比增长13.6%,生活服务消费热度指数同比增长20.1%。其中,休闲娱乐、餐饮、旅游热度分别同比上涨79.1%、15.4%和5.9%。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提升消费能力、提高供给质量、增强消费意愿、解决制约消费突出矛盾问题等方面部署全面提振消费的7大行动、30条举措。
《方案》释放什么信号?如何不断优化供给,打造可持续消费新场景?如何通过扩大开放,进一步释放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围绕这些问题,瞭望财经专访了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
增收减负与高质量供给齐发力
瞭望财经:《方案》释放出什么积极信号?
魏建国:从目前来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投资和出口,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方案》释放的最重要信号,是中央对于充分激发市场潜力、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决心和信心。
瞭望财经:《方案》提出“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实施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怎样看待这些举措的积极意义?
魏建国:《方案》把促进城乡居民增收放在首位,抓住了关键。在促进居民增收的同时,《方案》提出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聚焦百姓关心的养老托育、医疗教育、生活服务等问题,研究建立育儿补贴制度,提高部分学生资助补助标准,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为老百姓减负,这其实也是让老百姓手上可支配的钱变多。
除此之外,我认为,政府还可以研究适当调整基本民生项目的物价,进一步减轻老百姓的支出负担。比如,是不是可以进一步降低电信资费,减少公共交通费用?
瞭望财经:《方案》提出“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从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需求的目标出发,如何进一步优化供给?
魏建国:“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是提振消费的另一个发力点。除了增收减负,提振消费也需要供给与需求侧“双向奔赴”,供给要不断适应老百姓对消费场景和消费需求的变化,要用高质量供给撬动需求,用创新场景重塑体验,用制度性开放激活市场。
当前供给不充分、不完全与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之间存在矛盾。如果看不清这一点,不从供给和需求两头同时发力,仅仅指望老百姓多花钱多消费,难度会不小。
目前,一些供给端的质量、场景和服务仍停留在20年前的“老套路”中。一些企业还在用老观念做产品,用工业化时代的“刚性生产”应对个性化需求。例如,餐饮业有的企业还在比拼菜品数量而非用餐体验,服务业对于不同年龄段、特定群体的需求关注不够。
应该要认识到,市场需求并非静态不变,消费需求呈现螺旋式上升特征——当基础需求被满足,个性化、品质化、情感化的新需求就会涌现,供给侧必须建立快速响应机制。
今后的供给端,要更加注重精细化、个性化,更加注重场景创新,更加注重消费体验。
从商品供给来讲,生产经营者要把柔性生产提上日程,及时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从服务供给来讲,无论是餐饮还是旅游,某些老的质量水平、老的服务观念、老的消费渠道、老的消费场景不太行得通了,一定要尽快调整改变。要把消费体验放在首位,增加互动性和参与感。
比如,一些地方、一些企业通过文化赋能的办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结合在一起,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这种做法就很好。像电影《哪吒2》、游戏《黑神话:悟空》、AI智能体等,都是体验感、参与感非常强的消费场景。
新型消费蕴藏巨大机会
瞭望财经: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1031万人,首次突破3亿人。针对庞大的老年群体,《方案》提出,支持地方发展老年助餐服务,积极发展抗衰老、银发旅游等产业,释放银发消费市场潜力。如何评估银发消费的空间,为了进一步激发银发群体消费潜力,需要做好哪些保障?
魏建国:首先,要重视中国老龄化加速的趋势,认识到老年人口规模庞大的现实。在此基础上,一定要转变观念,打破“老年=节省”“老年人不愿意花钱、不愿意消费”的刻板印象。老年群体是消费提振和内需扩大的重要潜力群体。
一方面,市场要发力,深入研究、精准把握老年人的需求。以早餐这个日常的消费场景为例,老年人时间充裕,餐饮业可以提供适合口味、营养需求的丰富选择,让他们花30分钟甚至1小时享受早餐,既满足健康需求,也丰富生活。除了餐饮,在洗衣、化妆、美容、保健、文体、教育特别是老年大学等领域也要深入研究老年群体的需求,推出老年人真正需要的服务。
在银发旅游方面,一些地方开行“银发专列”,这是好事,但同时还要重视老年人出行旅游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从家门口到车站再到车上,持续提升适老化无障碍交通出行,全程为老年人提供便利的出行服务和舒适的旅游消费体验。此外,面向银发群体的游轮服务,一定要保障安全,提高服务水平,设计好配套项目,为老年游客精心安排好沿途日程,做到小而细、静而趣。
另一方面,政府也要有所作为,既要通过一定的运营补助或综合性奖励补助、对老年人给予补贴或发放老年消费券等方式,鼓励培育拓展银发服务和消费场景、推动银发消费,也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加强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优秀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此外,还可以借鉴国外经验,推动国内各方不断创新消费场景,满足老年群体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瞭望财经:《方案》提出,支持数字消费、人工智能+消费、健康消费、低空消费等新型消费加快发展。如何将新技术、新模式转化成老百姓愿意花真金白银体验的消费场景?
魏建国:一切的转化和创新,都要从老百姓的需求出发。
比如低空消费,一个很有潜力的场景就在医疗领域。近年来,虽然我们国家的医疗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一些大城市大三甲医院诊疗水平甚至可以比肩国际先进水平。但由于医疗资源非常集中,地面交通效率还不够高,很多地方的老百姓在生命危急时,很难及时得到高水平的救护。
发展低空经济,有望解决这个难题。比如,在城市楼顶、地上花园等合适的区域开辟停机坪,发展低空救护,可以让更多患者得到更及时的医疗救护。
又如,随着物流、电商等产业的发展,快递、外卖成为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很多快递、外卖小哥骑着两轮或三轮的电动车风驰电掣般穿梭在车流人流中,存在比较突出的交通安全隐患。在这些领域也可以探索低空飞行,用低空快递投递到指定区域,再由人工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配送。
不过,这些场景的实现,需要前期大量的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
服务业扩大开放,将带来“鲶鱼效应”
瞭望财经:去年年底,国家卫生健康委、商务部等部门发文,明确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福州、广州、深圳和海南全岛设立外商独资医院。这次《方案》再次提出,稳步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医疗等服务领域扩大开放,对提振消费、和国内服务提质升级有何积极意义和影响?
魏建国: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医院,是对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特别是对一些疾病诊疗方面短板的有效补充,非常有意义。
预计接下来,在此前8个城市和海南全岛的基础上,医疗领域的开放还会进一步扩围。
这正是呼应了老百姓的需求。比如,位于海南自贸港的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享有“特许医疗、特许研究、特许经营、特许国际医疗交流”等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其中特许医疗是指尚未在国内批准使用或上市的医疗技术、医疗器械和药品特许准入。也就是说,在这里,有需求的患者可以请国外的医生开展治疗、用上国际创新药械。
服务业扩大开放,是中国更加自信的表现,也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标志,这让更多的国际人士相信,中国的市场不仅是货物贸易的大市场,也是服务贸易的大市场。
接下来,我们要更加致力于向制度型开放要红利,加大规则规制、标准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包括对外资市场准入的放宽、对内外资一视同仁等。通过深化制度改革,降低服务贸易壁垒,让全球范围内的土地、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向中国市场聚集、转起来、动起来,实现最佳配置,从而推动服务业质量的全面提升,促进国内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
瞭望财经:随着《方案》的落地实施,国内乃至全球消费格局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魏建国:可以预见,未来中国消费市场将成为全球最瞩目的市场,不仅表现在购物方面,在旅游、养老、健康、教育、科技以及文化艺术等领域,都会形成一股巨大的消费浪潮。
更重要的是,随着我们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中心的同时,也有望成为全球消费市场的“链主”,这将带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
未来,凭借超大规模单一市场的巨大优势,中国的经济发展、消费提振,将切实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繁荣,并助力全球经济呈现出更加公平、公正、透明、平衡以及绿色新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