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鹏  >>  正文
脑机接口未来趋势研判:技术突破、商业化困境与政策建议
王 鹏
2025年04月03日

在科技与人类进化的交汇处,脑机接口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突破生物与数字的界限。这项被誉为“21世纪最具颠覆性的技术”正在医疗康复、智能交互、认知增强等领域展现出惊人的潜力,其发展速度甚至超出了许多科学家的预期。2023-2024年,全球脑机接口领域迎来关键突破:Neuralink获得FDA批准开展人体临床试验,中国“北脑一号”完成首例无线植入手术,Meta公布非侵入式腕带脑机交互原型。这些里程碑事件标志着脑机接口技术正从实验室快速走向商业化应用。然而,在这场关乎人类未来的技术竞赛中,中国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需应对独特挑战。下面我们进行深入分析。

一、脑机接口类型分析

1、侵入式脑机接口优势

侵入式脑机接口通过手术将电极直接植入大脑皮层或更深层区域,能够直接采集到大脑内部的神经信号。这种直接采集方式使得信号的质量和精度远高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

侵入式脑机接口能够捕捉到非常精细的大脑活动,包括单个神经元或神经元集群的电活动,为高精度的大脑信号解析提供了可能。侵入式脑机接口能够实现高时空分辨率的信号采集,这对于需要精确控制外部设备或进行精细神经科学研究的场景至关重要。例如,在医疗领域,侵入式脑机接口可以用于精确控制机械臂进行精细手术操作,或者用于神经疾病的精准治疗。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神经系统疾病,侵入式脑机接口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例如,通过刺激大脑的特定核团,侵入式脑机接口可以改善帕金森病、癫痫等疾病的症状。

2、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优势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无需进行手术,通过外部设备(如EEG帽)即可采集大脑表面的神经信号,因此安全性更高。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使用相对简便,用户无需经历复杂的手术过程,即可实现与设备的交互,降低了使用门槛。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研发和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更易于普及和推广。这使得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在消费级市场具有更大的潜力,如智能家居、娱乐游戏等领域。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应用场景更加广泛,不仅限于医疗领域,还可以应用于教育、娱乐、军事等多个领域。例如,在教育领域,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可以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注意力;在娱乐领域,可以用于开发新型游戏和虚拟现实体验。

3、半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分析

设备植入大脑表面但不深入大脑皮层,如清华大学研发的NEO脑机接口,将电极植入硬脑膜外部。兼顾信号质量与安全性,在临床应用和消费级产品之间取得平衡。

   半侵入式脑机接口相对安全,降低了免疫排斥和手术并发症风险。并且信号质量较高,比非侵入式更准确,适用于医疗和康复。

面临的挑战是仍需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和监管门槛;技术尚处于早期阶段,商业化程度较低。

二、脑机接口领域主要企业深入分析

1、主要企业

三博脑科:作为一家以脑科医学为主业的企业,三博脑科在脑科领域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行业地位。随着脑科学与计算机、AI等技术的融合发展,三博脑科有望借助自身专业优势在脑机接口技术的临床应用等方面取得突破。

家和智能:主营业务为研发和生产智能耳机、智能音箱等消费电子整机产品。家和智能在智能硬件产品的接口设计方面有一定优势,可为脑机接口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和制造经验。

利和科创:作为深圳本地创新基地平台服务营收第一的企业,利和科创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和创新平台。可通过投资、孵化等方式推动脑机接口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资金和市场等多方面的支持。

中科信息:在人工智能等领域有深厚技术积累。可将其模式识别、数据分析等技术应用于脑机接口的信号处理和模式识别环节,提高脑机接口系统的性能和准确性。

其他企业:如爱鹏医疗、赢去科技、创新医疗、诚意通、相遇医疗等,这些企业在医疗、智能控制、消费电子产品制造等领域各有优势,正积极布局脑机接口领域。

2、市场竞争格局

我国脑机接口行业正处于发展初期,行业内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市场格局尚未定型。大部分企业均布局非侵入性脑机接口产品,这些产品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便、成本低等优势,更易于被市场接受。只有少数几家企业进行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的研究,这些产品虽然信号质量和精度高,但手术风险大、成本高,市场接受度相对较低。在非侵入性脑机接口领域,竞争相对激烈,各企业纷纷推出自己的产品和技术方案。在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由于技术门槛高、市场接受度低,竞争相对缓和。

3、竞争门槛

脑机接口技术涉及信号处理、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多个领域,对研发团队的跨学科专业知识技能要求极高。例如,需要神经科学专家来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和信号特征,需要计算机科学家来开发高效的信号处理和模式识别算法。

从技术研发到产品落地需要经历漫长的周期,包括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临床试验、产品注册等多个环节。这对企业的资金实力和耐心是极大考验,很多小型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可能因为资金不足或技术难题而被迫放弃。脑机接口技术的研发和生产成本高昂,特别是侵入式脑机接口需要复杂的手术和精密的设备。例如,侵入式脑机接口的研发需要建立专门的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平台,购买昂贵的手术设备和电极材料。

脑机接口领域需要神经科学、生物医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的稀缺性增加了企业的招聘难度和成本,也限制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三、脑机市场发展趋势及挑战

1、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将其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并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支持脑机接口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例如,北京、上海等地发布了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为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医疗需求的增加,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同时,脑机接口技术还在教育、娱乐、军事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预计未来我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迭代,脑机接口技术有望实现更多突破。例如,提高信号采集精度、解码精度、降低手术风险等。同时,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也将推动脑机接口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我国脑机接口产业链布局逐渐完善,涵盖了上游的脑机接口设备、芯片和手术器械,中游的信号采集、处理和分析系统,以及下游的应用端外设和软件。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步成熟,我国有望形成完整的脑机接口产业生态。

2、存在的困难和挑战

信号采集精度仍然是一个关键问题。侵入式脑机接口虽然能够直接读取大脑信号,但其信号质量和精度受限于电极的数量和位置;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则面临信号噪声大、分辨率低的问题。植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也是一个重大挑战。植入式电极需要与大脑组织长期共存,但目前的材料在生物相容性和耐久性方面仍存在不足。电极的长期稳定性也是一个难题。电极的老化和失效会影响脑机接口系统的性能和寿命。

脑机接口技术的研发和生产成本高昂,特别是侵入式脑机接口需要复杂的手术和精密的设备。这限制了脑机接口技术的商业化进程和市场接受度。非侵入式脑机接口虽然成本相对较低,但其性能和应用场景也受到一定限制。如何提高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性能和拓展其应用场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脑机接口技术可能引发对个人隐私的侵犯。大脑信号包含着个人的思想和情感信息,如果这些信息被不当使用或泄露,将对个人隐私造成严重威胁。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可能引发伦理争议。例如,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增强人类能力是否会导致社会不平等加剧?脑机接口技术是否会被用于操控个人行为?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深入讨论。目前,我国脑机接口领域的监管政策和标准尚不完善。这可能导致市场混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未来,需要加强对脑机接口领域的监管力度,制定完善的监管政策和标准,确保脑机接口技术的健康、有序发展。

【责任编辑:严玉洁】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数据资产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南昌理工学院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