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汕头南澳岛,天高云淡,海蓝山青。武警广东总队汕头支队南澳中队的军营房前,两株高大的木棉树遒劲挺拔,枝繁叶茂。
英 雄 祭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前夕,南澳中队的守岛官兵们在黄花山上的中国义勇军南澳抗日牺牲将士纪念碑前列队,向英烈默哀敬礼,宣誓弘扬“南澳抗战精神”,扎根海岛、守土卫国。
1938年6月20日,日军攻占南澳。7月17日,370多名中国义勇军将士渡海登岛,在岛内群众的支援下,奇袭日军,收复南澳。7月20日,2000多名日军在舰艇、飞机的掩护下进攻南澳,中国义勇军将士在南澳岛打响了广东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首场血战。尽管义勇军将士浴血奋战,击毙日军2名联队长和数百名日军、击落日机一架,但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南澳岛再陷敌手,义勇军将士除80余人渡海撤回大陆,全部壮烈殉国,无一人降敌。
南澳岛龟埕村的义勇军南澳抗日忠烈陵,安葬了南澳义勇军将士共139具遗骸。南澳的朋友告诉我们,在南澳岛猎屿湾,还有清戍台澎故兵墓,在“忠魂”两个大字后,安葬着199位戌守台澎殉职的清代官兵遗骨。
武警南澳中队指导员黄凌说,弘扬“南澳抗战精神”,就要像咬定南澳海岛的木棉树,捍卫英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和安宁。
英 雄 誓
1957年,第一批解放军驻岛官兵登上南澳岛,垒石安营,并在军营前种下两颗木棉树苗。68年间,两株茁壮成长的“英雄树”,记录下一批批守岛官兵的强军步伐和气魄,见证着一代代守岛官兵的忠诚与奉献。
南澳大桥通车前,登岛只能靠轮渡船,岛上缺水缺菜。2014年登岛的二级警士谭阳红,是南澳中队军龄最长的兵。他说,当年岛上经常断水断电,吃水要去后山挑井水,烧开净化才能饮用,“一趟趟挑、一锅锅烧,一杯净水从班长传给队长、队长让给新兵,一杯水转了一圈。”于是,官兵们在石山掘出“大庆井”;没有蔬菜,就从石缝里抠土垦出“巴掌地”,种菜改善伙食。
和艰苦相伴的,是寂寞。一些没见过大海的新兵,刚上岛时觉得新奇,没过多久就感觉索然无味,甚至嘀咕“南澳南澳、难熬难熬”。
指导员黄凌说,中队自办“海岛之声”小广播和《海岛卫士》手抄报,让官兵们学习党的指示精神,弘扬社会主旋律;在“英雄讲堂”上,组织官兵讨论“我向英雄学什么”等话题;办起书香军营、强军影院、VR活动室,丰富军营的文化生活,“南澳难熬”的嘀咕变成了“扎根南澳”的誓言。
英 雄 情
87年前,南澳民众煮饭煲汤,冒着日军的炮火,送到中国义勇军将士的抗日阵地,掩护幸存官兵返回大陆。指导员黄凌告诉我们,今天,南澳民众仍然将守岛官兵视为亲人,关心着他们的生活,记挂着他们的付出。
曾荣获“广东省爱国拥军模范”的南澳岛第一代女民兵、老军嫂黄婵兰,是南澳中队的邻居。40多年,她为中队一茬茬官兵缝补浆洗、嘘寒问暖,被官兵们亲切称为“兵妈妈”。如今,黄婵兰年逾古稀,就让儿子接过拥军班,夏天将绿豆汤、冬天将姜茶送到军营门口,等候官兵们巡逻归来。
警士孙杰2022年高考落榜,参军来到南澳。2024年,孙杰报考军校再次失利,并在一次高强度军事训练中出现尿血。黄婵兰不但用草药治愈了孙杰的身体疾病,而且耐心开导他放下心里的“包袱”。今年,孙杰再次报考军校,终于在我们登岛前夕,收到了联勤保障部队工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孙杰告诉我们,是“兵妈妈”让他终于圆了“大学梦”。
武警南澳中队的官兵们已经把黄婵兰看作自己的亲妈妈,每年新兵下队,都要向“兵妈妈”报到;老兵退役,都要与“兵妈妈”道别。
英 雄 骨
八月的南澳岛,碧海晴空,骄阳似火。武警南澳中队的训练场上,中队长郑潇轩说:“‘夏练三伏’,好兵是在恶劣环境中磨练出来的。”
南澳岛直线距离台湾仅162海里,素有“粤东屏障、粤闽咽喉”之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戚继光、郑成功、刘永福都曾在南澳岛驻扎、募兵,郑成功更是在南澳岛募得数千义士,才有了日后渡海收复台湾的壮举。
指导员黄凌告诉我们,中队有些官兵曾觉得,和平时期没必要把“发条”拧得过紧。中队坚持用习近平强军思想武装头脑,聚焦备战打仗和实战实训,“随时作好南澳岛由‘前哨’变为‘前线’的准备。”
清闽粤总兵府前的招兵树下,至今放着一块“验兵石”。相传当年郑成功在此地募兵,测试标准,就是搬起这块119公斤的巨石走3步。上等兵周成瑞刚上岛,就被班长带到了“验兵石”前,对他提出了训练目标。
自此,周成瑞跟着老兵,苦练一招一式。终于,身板瘦小的周成瑞在支队的比武竞赛中,与战友们一起赢得了“最猛海岛兵”的称誉。
周成瑞说,若要经得住海岛的风浪,就得有钢筋铁骨。
英 雄 树
夏时是台风多发季,汕头气象台预警,今年第14号台风“蓝湖”将在广东沿海一带登陆。汕头市作为沿海城市且处于东南沿海地震带,常年受到台风和地震风险威胁。中队长郑潇轩说,和平时期,南澳岛守岛官兵面对的劲敌就是自然灾害,“因为它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013年,40年间登陆粤东的超强台风“尤特”袭击南澳岛,岛上20多只渔船受狂风海浪的冲击脱栓。中队官兵与狂风暴雨搏击4个小时,协助渔民搜寻漂失渔船21只,排除险情10多处,转移受灾群众100余人。
2023年3月1日晚,军营附近独居的八旬李奶奶家中浓烟滚滚。中队官兵不到三分钟就赶到现场,冒着浓烟背出李奶奶,扑灭了大火。
中队长郑潇轩告诉我们,中队战台风、灭山火,参与“雷霆扫毒”、处置劫持人质、扫黑除恶等行动,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11名官兵荣立二等功和三等功,多次被上级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四铁”先进单位。
离开军营,南澳岛游人如织。陪我们登岛的武警广东总队汕头支队政委姜富勇对我们说,南澳岛已成旅游胜地,不但守岛部队生活条件大为改善,更加强了官兵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就是经济发展对强军建设的促进作用。”
突然,我们看到有游客正与值勤的武警战士打卡拍照。于是,我告诉姜富勇政委:“我们的武警官兵,就是南澳岛上雄姿挺拔的‘英雄树’。”
(作者:杨应森、王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