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5年9月27日,英国史托克顿与达灵顿铁路(Stockton and Darlington Railway, S&DR)正式通车。当日,斯蒂芬森驾驶“旅行号”机车牵引32节车厢完成首次载客运行,最高时速达24公里。这是世界上第一条采用蒸汽机车、可载客和货运的公共铁路,这被看做人类进入铁路时代的开始,距今已经200年历史。
中国铁路的历史也有150年了,并且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铁路网。
根据铁路部门给出的提示,2025年9月30日之后,纸质报销凭证将全面停用,由电子发票取代。虽然中国铁路很早就开始实行无纸化电子客票,本次停发的“纸质车票”严格来说只是报销凭证。但“ #纸质火车票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话题还是登上网络热搜。
“九三”之后,我走进了广场旁的中国铁道博物馆(原正阳门火车站),这里正在举办“从有到无”中国铁路客票的变迁展览。
根据资料显示,最初坐火车是没有车票的,人们都是直接付现金。
直到1830年9月17日,世界上第一张火车票在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正式运送旅客之时才诞生。这张车票长88毫米、宽60毫米,车票上只印有站名,而发车时刻、乘车日期及发行者签名均由售票者书写。
这种小巧的卡式车票有个专业名词叫埃多蒙桑式车票(或 埃德蒙森式铁路车票 Edmondson railway ticket)。
随着火车旅客的增多,手工填写车票的方式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1840年,英国有个小站的站长托马斯·埃多蒙桑发明了一种硬卡片式车票。这种车票尺寸为2英寸x1英寸(57x30毫米),用厚卡纸预先印好主要信息,既便携又成本低廉,并且推动了火车票管理的现代化。以后,埃多蒙桑式车票逐渐成为风靡世界的标准型车票,从1840年年代一直应用到1990年代。
在那漫长的150年里,没有计算机,售票员绝对是个技术活。
后来,在计算机加持下,车票可以现场分配、现场打印了。埃多蒙桑式车票“光荣退休”。
2008年,自动售票机上岗了。
2010年,开始实行实名制购票。
有了实名制,电话购票、网络购票就可以应运而生了,火车票“无纸化”也有了制度基础。
2018年11月,海南环岛高铁率先试点铁路电子客票。
2019年7月,电子客票试点范围扩大,成渝高铁沿线13个车站被纳入其中。
2020年6月20日,是可以载入中国铁路史的一天。电子客票在全国普速铁路推广实施,乘客可持有效身份证件“一证通行”。也是从那时起,旅客在纸质火车票上会看到“仅供报销使用”几个字,纸质火车票不再是乘车凭证。
2024年11月1日起,中国铁路客运开始推广使用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旅客若要报销,不再需要到火车站、车票代售点、自助机上打印铁路车票,也就是纸质报销凭证,直接在线上就能开具电子发票。不过,为了方便旅客和单位,铁路客运在全面数字化电子发票推行使用期间设置了过渡期,过渡期截至2025年9月30日。
2025年10月1日起,纸质火车票作为报销凭证的功能也将被电子发票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