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州市路桥区螺洋街道水心草堂内传来阵阵稚嫩童音。30名步入小学一年级的孩童,身穿统一汉服,额点朱砂,在古朴雅致的院落中,完成了属于他们的“开蒙礼”。这场以“乡村十礼”为主题的仪式,不仅是对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一次还原,更迎来了特别的参与者——来自多米尼克的海外友人小帕和他的孩子。
活动伊始,孩子们穿上一件件汉服,在主持人的帮助下整理衣冠。随着仪式推进,活泼好奇的孩子们渐渐安静下来,认真跟随主持人的指引。“先正衣冠,后明事理”,孩子们用小手仔细抚平衣襟。
在“盥洗礼”环节,孩子们依次将双手浸入清水盆,正反各洗一次后擦干。随后进行的“行拜师礼”环节,他们模仿着主持人的动作,双手交叠、拇指内扣,向先师孔子恭行揖礼。尽管动作尚显稚拙,但每个人都努力保持着仪态的端庄。
“朱砂启智”仪式上,螺洋街道退休老党员余纪春手持朱砂笔,在每位孩子的额头正中轻轻点上一颗“红痣”。朱砂落额,寓意孩子从此眼明心明、好学问知。小帕5岁的女儿也仰起小脸,安静地接受了点痣。小姑娘随后有模有样地鞠躬致谢,引得周围家长纷纷微笑。
随后的“击鼓明志”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鼓面被用力敲响,在隆隆鼓声中,孩子们大声说出自己的志向:“我想当美食家”“我要开火车”“我想成为警察”。
值得一提的是,在“破壳开窍”环节,小帕受邀为孩子们送上用红纸包裹的“聪明蛋”,象征开启智慧、健康快乐。“启蒙描红”环节,孩子们握起毛笔,在主持人的指导下认真地写下一个“人”字。他们低着小脑袋,目光紧跟着笔尖移动,一撇一捺虽有些歪斜,但每一笔都写得极其专注。活动在孩子们清脆的经典诵读声中圆满结束。
小帕始终举着手机记录每一个环节。他表示,自己的家乡并没有这样隆重的入学仪式。“只有毕业典礼,没有‘开门礼’。”带孩子亲身参与这样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启蒙仪式,他认为是一次非常珍贵和难忘的文化体验,“我女儿今天表现得很棒,虽然才5岁,但她很投入。”
据悉,螺洋街道已持续4年开展乡村十礼之开蒙礼活动,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让“正衣冠、明事理、知感恩”的礼仪精神融入成长点滴,为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文化扣子”。同时,以开蒙礼为纽带,串联起家庭、学校与社区的文化共鸣,让传统礼仪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新生,不断涵养乡村文明新风尚,为螺洋街道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助力打造兼具文化底蕴与时代气息的幸福乡村样板。(罗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