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与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下,网红经济已成为拉动产业增长、重塑品牌格局的关键力量。然而,“个体网红昙花一现”“网红城市高开低走”“文旅地标单点热度难续”等现象频发,折射出流量转化为长期价值的深层矛盾。本文基于“问题-原因-对策”的分析框架,从个体网红的持续影响力构建、网红城市的品牌建设平衡、文旅城市的全域动能延伸三个维度,结合政策导向与国际经验,探索网红经济与品牌建设的破局路径。
一、个体网红:从“流量红利”到“价值沉淀”的学术路径
个体网红实现从“鸡排哥”式偶然爆红到持续影响力的跨越,需遵循内容赋能、品牌锚定、生态协同的学术逻辑,破解“流量不可持续”的行业痛点。
(一)内容创新:从“场景化”到“知识化”的价值升维
摆脱“快餐式流量”依赖,需从“视觉噱头”转向“深度内容”输出。知识类网红可通过垂直领域知识挖掘(如拆解网红经济的商业模型)、案例化讲解(结合“直播带货合规性”等行业案例)、互动式问答(直播中解答“网红变现渠道”等受众关切),构建高价值内容体系;场景型网红如“鸡排哥”,需深挖景德镇陶瓷工艺、市井文化等地域内核,打造“网红+文化叙事”的内容矩阵,让流量因“文化共鸣”而非“场景猎奇”实现长效留存。
(二)品牌建设:差异化认知的锚定与强化
明确价值主张、风格定位、受众画像是流量转化为品牌资产的核心。例如,定位“新消费趋势观察者”的网红,可在内容中贯穿“理性消费、品质生活”的价值主张,通过数据化分析、场景化测评强化专业形象,使受众形成“消费决策参考=该网红”的稳定认知,从而在同类竞争者中建立壁垒。
(三)生态协同:跨平台与跨界的影响力扩容
基于抖音(短视频传播)、微信(私域运营)、B站(圈层文化)等平台属性,调整内容策略实现“全域触达”;同时通过品牌联名(如与景德镇陶瓷品牌推出“网红款文创”)、机构合作(参与地方文旅局“城市推广计划”),打破圈层壁垒,将个人流量升级为“产业生态势能”。
二、网红城市:短期流量与长期品牌的经济平衡术
网红城市突破“爆红即沉寂”的循环,需在特色内核、产业基础、城市治理、战略规划中找到支点,实现从“流量依赖”到“价值引领”的转型。
(一)特色内核:不可复制的品牌基因塑造
城市流量的可持续性,源于对地理禀赋、历史底蕴、产业优势的深度挖掘。重庆以“山城地貌+江湖文化”为核心,通过洪崖洞、长江索道的场景运营,形成“8D魔幻城市”的独特品牌;西安锚定“大唐文化”,从“摔碗酒”场景延伸至大唐不夜城、汉服经济,实现从“流量城市”到“文化IP城市”的跨越。对景德镇而言,需以陶瓷产业为根基,避免“盲目跟风”,将千年瓷都的文化底蕴转化为品牌核心竞争力。
(二)产业生态:流量红利的本地化转化
网红城市的终极价值,在于将流量转化为本地产业的长期增长。西安借网红热度推动“文旅+餐饮、住宿、文创”融合,形成完整产业生态;重庆依托流量带动“火锅产业链、山城文创经济”升级。景德镇可借“鸡排哥”热度,培育陶瓷直播电商、陶艺研学、瓷文化主题文旅等业态,让“网红热度”成为陶瓷产业升级的“催化剂”。
(三)战略规划:从“营销短期化”到“品牌系统化”
需制定阶段性品牌战略,明确“品牌定位(如‘世界瓷都·创意文旅城’)、目标受众(年轻文旅客群、陶瓷产业投资者)、传播路径(跨界联名、国际展会)”。例如,初期以“鸡排哥”场景吸引流量,中期通过“国际陶瓷博览会”强化品牌认知,长期通过陶瓷文创产业链构建实现价值沉淀。
三、文旅城市:单点热度到全域文旅动能的通用破局策略
当文旅城市面临“单点网红地标热度难续”的困境时,需从资源整合、产品创新、营销协同、服务升级四个维度破局,并借鉴国际“网红城市”的转型经验,实现从“单点爆红”到“全域长红”的跨越。
(一)资源整合:构建“网红场景+全域资源”的联动生态
以某网红餐饮、打卡点为切入点,整合城市的历史文化遗址、特色产业园区、非遗体验项目等资源,设计“网红场景+文化体验+产业研学”的复合型旅游线路。例如,将网红美食街与城市博物馆、手工技艺工坊串联,推出“城市记忆深度游”,让游客从“为一处景来”转变为“为一座城留”。
(二)产品创新:打造“可感知、可消费、可传播”的文旅IP矩阵
围绕网红场景的文化内核,开发差异化文旅产品。一方面,推出“网红同款”衍生商品(如特色文创、主题美食);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客群设计沉浸式体验产品(如亲子研学营、青年潮流打卡活动)。同时,结合城市产业特色,开发“非遗+科技”“民俗+时尚”的跨界产品,通过“打卡消费-社交传播”的链路实现流量价值转化。
(三)营销协同:借势流量实现“全域形象”的破圈传播
利用网红场景的既有流量,在社交媒体发起“#城市烟火气#”“#文化深度游#”等话题挑战,鼓励游客分享全域旅游体验;联合文旅KOL、旅行博主推出“城市全景游”专题内容,从“单点网红”向“全域文旅目的地”的品牌形象升级。此外,可借力大型节事活动(如国际文化节、产业博览会)扩大城市影响力,吸引多元客群。
(四)国际经验借鉴:从“网红”到“长红”的全球范式
巴塞罗那以“建筑艺术遗产+城市节庆活动”保持文旅活力,京都通过“古建筑保护+传统文化展演”强化品牌标识。对文旅城市而言,可从三方面借鉴:
• 文化传承:加强历史遗址、非遗技艺的保护与活化,建设文化博物馆、传承体验基地,让游客深度感知城市文化底蕴;
• IP打造:举办“国际文化艺术节”“产业创新峰会”,打造“文化+科技”“传统+潮流”的跨界IP,提升城市国际知名度;
• 城市升级: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优化公共服务与旅游设施,打造“宜居宜游”的城市环境,让“网红热度”沉淀为“城市气质”。
结语
网红经济与品牌建设的本质,是流量效率与价值沉淀的辩证统一。个体网红需通过“内容、品牌、生态”三维构建持续影响力;网红城市需在“特色内核、产业生态、战略规划”中平衡短期与长期;文旅城市如景德镇,需以“资源整合、产品创新、国际借鉴”实现单点热度到全域动能的跨越。唯有锚定“价值导向”,才能在网红经济浪潮中实现从“短暂爆红”到“长期长红”的品牌进阶,让流量红利真正转化为产业升级、城市发展的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