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理念提出十年来,已从中国倡议升级为全球数字治理的重要共识,在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数字合作方面实现了从 “理念输出” 到 “实践落地” 的跨越。本文从十年实践的核心价值、关键成果矩阵、未来深化路径三个维度,系统剖析其对全球数字治理的深远影响与发展方向。
一、十年实践的核心价值:从理念到全球治理的范式跃迁
该理念的价值重塑体现在思想引领、共识凝聚、普惠共享三个维度,为全球互联网治理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一)理念引领:全球数字治理的思想指南
理念立足信息革命与世界变局交汇的时代背景,从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界定网络空间的公共属性,强调 “尊重主权、合作共赢” 的治理逻辑。其 “四项原则”(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和 “五点主张”(数字基建、文化交流、经济创新、网络安全、治理体系),打破了零和博弈的传统思维,为全球互联网治理指明了 “多边共治” 的方向。
(二)共识凝聚:从中国倡议到国际认同
理念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被写入联合国、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超1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决议文件。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平台的持续举办,推动理念转化为全球行动,在数字基建、网络安全、规则制定等领域形成多边协作机制,有效破解了全球数字治理 “赤字”。
(三)普惠共享:数字鸿沟的系统性弥合
针对全球数字发展失衡问题,理念强调 “发展优先”,推动中国通过 “一带一路” 数字互联互通项目,向发展中国家分享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经验,援建光纤网络、5G 基站,培训数字人才,助力其实现经济数字化转型,让互联网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全球。
二、关键成果矩阵:制度、技术、合作的三维突破
十年来,理念的实践成果集中体现为国际共识扩大、平台规则完善、务实合作深化三个层面,为全球数字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国际共识:从区域响应到全球认同
理念的国际认同度持续提升,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形成广泛共鸣,也推动发达国家参与多边数字治理对话。例如,中国推动的《全球数据安全倡议》获得 80 余个国家和组织支持,为数据跨境流动、隐私保护等议题提供了 “中国方案”。
(二)平台规则:从对话机制到治理体系
以世界互联网大会为代表的多边平台,成为全球数字治理的 “议事厅”。同时,中国在联合国框架下推动网络空间负责任国家行为规范讨论,参与人工智能伦理、数据跨境流动等新兴领域规则磋商,推动全球数字治理从 “碎片化” 走向 “体系化”。
(三)务实合作:从单点帮扶到生态共建
在数字基建领域,中国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光纤网络、数据中心,非洲国家互联网普及率显著提升;在网络安全领域,中国与 86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应急响应合作,协同打击网络犯罪;在文化交流领域,通过 “丝绸之路数字文化遗产” 项目,推动多语种数字文化产品开发,促进文明互鉴。
三、未来深化路径:共识、技术、生态的协同发力
要持续践行这一理念,需在数字经济、治理机制、南南合作三个方向深化国际协同,推动全球数字治理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演进。
(一)数字经济领域:标准协调与普惠发展
加强数字经济标准国际协调,推动建立全球统一的数字贸易规则、数据跨境流动准则,营造一体化合作环境;通过技术转让、人才培养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数字技术应用能力,缩小 “智能鸿沟”;完善跨境电商服务体系,在数据流动、供应链保障等方面优化规则,释放数字经济全球化潜力。
(二)网络治理领域:机制创新与安全共治
推动制定全球性网络公约,完善多边对话协商机制,使治理规则更充分反映发展中国家诉求;加强网络安全技术合作,共建跨国威胁情报共享平台,联合研发隐私计算、漏洞修复等关键技术;鼓励各国探索符合国情的治理模式,同时强化国际交流,推动治理实践的互鉴与创新。
(三)南南合作领域:技术普惠与能力建设
深化 “数字丝路” 倡议,向发展中国家输出低成本数字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如开源技术、低代码平台);建立南南数字技术联合实验室,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开展联合研发,提升发展中国家技术自主能力;开展 “数字领袖培养计划”,为全球南方国家培育本土化数字治理人才,增强其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