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全球经济治理的关键时刻,中国再次强调“高水平对外开放”,绝非以往开放模式的简单延续,而是一次在理念、制度与战略层面的系统性升级。这既是中国对世界之变的主动回应,也是中国自身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走得更稳、更远的自我变革。中国将以何种姿态链接世界?新的制度红利如何释放?面对国际规则博弈、区域融合瓶颈与跨境风险挑战,如何在挑战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在此背景下,作为研究院成立五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重要一环,2025年11月24日下午,由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主办的第六期海纳讲座——“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在深圳前海召开。本期讲座邀请原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先生,分享他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高’在什么地方”这一主题的深度思考。
本次讲座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教授主持。他在开场发言中指出,2025年APEC会议将在深圳举行,而前海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在此时举办以高水平开放为主题的海纳讲座具有重要意义。郑永年表示,“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作为前海的重点智库之一,此时探讨高水平开放,恰逢其时、意义深远。”
谈及当前国际形势,郑永年指出,全球局势正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无论是中美关系、中日关系、还是俄乌战争的走向,越是在不确定的国际环境中,中国越要坚持以我为主、推进改革开放——这是我们能够把握的确定性。”他进一步强调,开放的根本目标在于实现合作共赢。“魏建国先生将阐释高水平开放‘高’在何处,这非常重要,但更关键的是后半句——开放必须走向共赢,”他指出,“任何走向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做法,只顾一国利益而无视全球协作的行径,都是不可持续的。”
当前全球经贸新格局呈现
“六化并存”的复杂态势
当前,全球经贸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呈现何种新趋势?魏建国认为,当前全球经贸新格局呈现了“六化并存”的复杂态势,具体表现为“集团化”与“碎片化”、“多极化”与“双边化”、“服务化”与“绿色化”三组并存特征发展。
在“集团化”与“碎片化”方面,魏建国表示,“区域贸易协定正成为大国划分经贸势力范围的核心工具”。他指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覆盖全球GDP的30%,区域内90%的货物关税已归零”,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这一制度红利推动中国对东盟出口在今年前四个月同比增长9%。与之相对,《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美墨加协定》(USMCA)则通过原产地规则等条款形成区域性贸易壁垒。他指出,“亚洲已成为全球自贸协定最密集的区域。”
在“多极化”与“双边化”方面,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贸治理中的话语权显著提升。魏建国分析,中国主导的《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与欧美主导的数字贸易规则形成制度竞争,同时双边经贸协定已成为多国风险对冲的重要手段。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目前生效的双边协定数量已达349个,较十年前增长34%。
在“服务化”与“绿色化”方面,服务贸易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魏建国通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数据举例,2024年全球服务贸易总额达8.6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9%,增速显著高于货物贸易。他进一步指出,全球数字服务贸易占比已提升至58%,跨境电商、云服务、数据流动等绿色低碳型贸易形态正在重塑全球价值链格局。
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高”在何处?
“昔日,我们开窗是为了呼吸一口新鲜空气;今日,我们推窗是要拥抱整个星辰大海。”魏建国用生动的比喻讲述了在面对国际贸易规则和区域融合挑战的背景下,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是如何应运而生的。他从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高”在何处的战略内涵。
一是“高”在开放的形态深化,正在实现从“流动性开放”到“制度性开放”的深刻转变。魏建国指出,这不再是简单依靠关税优惠,而是通过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的改革实现深层次开放,其核心在于推动由“政策红利”向“制度红利”的根本性转变。他强调,高水平开放要求我们在知识产权保护、公平竞争、负面清单管理等领域进行“刀刃向内的革命”,构建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国内制度体系。“制度改的‘深’将铸就开放的‘稳’与‘久’,让全球投资者不仅‘愿意来’,更能‘放心留’、‘发展好’”。
二是“高”在开放导向的转变,正在由“客场全球化”向“主场全球化”升级。“占全球市场规模五分之一的中国市场,将决定未来全球商业格局中的许多关键领域。”魏建国表示,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将更加强调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动我国从“全球工厂”向“全球市场”转型,并更加积极地参与乃至引领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这将促使深耕中国逐步成为跨国公司的战略必选项。
三是“高”在开放布局的优化,中国正从“区域突破”转向“全局协同”,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魏建国认为,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搞单兵推进、不搞零打碎敲”。他以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为例,特别强调了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重要性。“它是以创新为核心,以紧密协作为基础,具有强大的自我发展、更新再造能力和全球影响力的商业生态系统。”他指出,世界级产业集群代表着最高形态的产业组织方式,是各国争夺高端制造业和知识经济领域战略制高点的“杀手锏”。
四是“高”在开放能力的提升与拓展,正推动中国由“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跃升。魏建国将“通道经济”形象地比作“酒肉穿肠过”,而“枢纽经济”则是一个大型的“铁路中转站”或“大熔炉”,能够集资源、散需求、带周边。他强调,“开放战略将聚焦‘通道关键节点’,打造全球资源配置的枢纽。”他以上海和江苏为例,指出上海通过服务制度的创新,实现从“要素流通门户”向“价值分配中枢”的跨越;江苏则努力创建“数字经济经理人”制度,抢占未来“数字经济”全球高地。他进一步指出,深圳面临着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大考”,前海作为改革开放特区中的特区,被推上时代潮头,更要承担起世界枢纽的重要责任。
在热烈的气氛中,本期海纳讲座圆满落下帷幕。魏建国先生的演讲高屋建瓴、视野宏阔,以其深厚的政策积淀与前瞻性的战略洞察,系统性地阐释了全球经贸变局下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航向。展望未来,期待深圳前海——这片始终挺立潮头的改革热土,能够继续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乘开放之势、聚全球之智、筑创新生态,不仅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为中国高水平开放提供“湾区样本”,更在世界经济的蓝图中书写开放合作共赢的“中国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