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玉兰  >>  正文
吕玉兰:我教老外学汉语之比比划划
吕玉兰
2018年05月29日

经常有人问我:你教老外学汉语啊。那你英语是不是特别好?每次听到这样的推断,我都是莫名苦笑。客观地说,我在北语学了七年,后来连校园里卖包子的阿姨都奇怪地说:你咋还没毕业啊。七年中一半的课都是英文上的,校园里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老外,这学习时间和学习环境都是相当理想了。遥想当年也曾经是满口流利说,说起来挺唬人,说中国话也必须加个英文词的那种(好像哪位老先生说这就相当于牙缝里的肉丝,讽刺的就是俺们那种人)。不幸的是,自从在国内开始教汉语,由于二十年前满校园几乎都是韩国学生和日本学生,用英语交流太费劲了,英语就基本上就被搁在一边了,时光流逝,如今武功尽废。以至于有学生问我学了多少年英语,我都是以一句“很多年”支吾过去,因为自己目前这水平,实在不好意思说已经学了三十几年了啊!不幸的是我又没学好日语更不懂韩语,于是课堂上的比比划划就在所难免。一次我去给小学生做了个讲座,那里的老师热情给我拍了一组图片,我一看,天哪,每张照片都是可以用指手画脚和张牙舞爪来形容,可见我这教老外学汉语的职业病还真不轻啊。
说到比比划划,上学时印象深刻的是我们教授的特别提醒:“竖中指在西方是很下流的手势,用食指指着别人也是非常不礼貌的。”(现在几乎是人们的常识了,但是当时同学们可都是闻所未闻呐)老师还手把手地教我们:上课时请学生回答得用手掌示意,不要用手去指。
这一招本来挺好用,但是我上课有时候喜欢在教室里边走边说,走到学生面前时再伸手就不太方便了,所以有时候就干脆轻轻拍一下课桌,说一声:你回答。一个学期下来似乎都很顺利。哪想到最后全班参加结业式的时候,一个男生悄悄跑过来跟我握手说:“老师,告诉你一个秘密,我们全班人打了一个赌,看看谁敢在老师走过来拍课桌的时候抓住你的手,大家就都得给他十块钱,哈哈,不过,现在结束了,大家都还没敢这么做。”
    这件事当时吓了我一身冷汗,不经意间,差点被抓啊。从此告诫自己:莫伸手,伸手必被抓。于是痛改前非。
在教初级班的时候比比划划肯定是少不了的。点头摇头这样国际化的模式就不用说啦,其他的如用手势模仿声调调号也很常用。也见过个别老师用头的运动来比划调号的,比如三声就先点头后抬头,四声就快速点一下头,窃以为很不足取,因为真的有学生就跟老师学了这一招,一边念汉字,一边摇头晃脑,估计都会头晕的。
有些手势和比划就可能不是那么通用的,有些老师会和自己的班级发展出一套默契的个人化的非语言交流方式。刚刚入行的时候我去听一个老师的课,发现他两手同时向上一招呼,全班学生马上就会一起读起来,当时觉得好神奇,好有效率,马上就记下来准备照搬。随后我教了一个日本班,印象中好像是个退休老人的短期班,当时我活学活用,两手刚一招呼,期待全班郎朗的读书声响起来,未曾想全班的爷爷奶奶居然齐刷刷地站起来,白花花的头发,亮亮的老花镜,一片片迷茫的眼神看过来,我这个新手老师一下子愣住了。后来一想,对啊,这个手势更通用意义本来就是“请站起来”啊,盲目照搬不可取啊。
因为是和外国学生相处,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得小心谨慎。比如在中国,老师更像是长辈,拍拍学生的肩膀应该算是比较能被接受的,但是外国学生却不一定能接受。另外即使你教的是小学生,你也千万不要摸泰国学生的头,那可是要犯忌讳的。
除了自己的行为动作要小心以外,老师还得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各种千姿百态。因为学生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的,也带来了各具特色的非语言交流方式,其中有些是咱们中国人难以理解的。比如我们几乎通用的“点头YES摇头NO”,在有些国家是完全相反的。当一个来自保加利亚的同学特别向大家说明他们的这种清新脱俗的脑回路时,几乎全班同学都跟着她晃起了脑袋,然后都表示完全想不出这种动作和“YES”是咋联系上的。还有一次老师问一个学生:你说昨天去吃火锅了,那家餐厅怎么样啊?结果学生一上来就比划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老师吓了一跳:你不喜欢啊!后来才闹明白人家是说:好吃,吃得太多了,都吃到嗓子眼了!
有些学生的一些行为做派在中国的语境中是不太有礼貌的。比如有的学生上课戴着帽子,我有一次假装很温柔地问她可不可以摘下来,为了安抚她还好心说明:这样是为了看到你的眼睛,这样就知道你是不是理解了。其实这可有点强人所难了,因为后来才知道不少韩国女生戴帽子上课的原因居然是“早上起床晚了没来得及洗澡洗头”,后来也就不管了。另外像课堂上有的学生穿拖鞋上课,有的上课一直坐在那里抖腿,有的翘着二郎腿,还有的每逢感冒必定大声擤鼻涕,而且据说在很多国家中大声擤鼻涕不算不礼貌。还有的学生跟老师说话时靠得太近,据说在他们国家半米之内很正常,而老师就得边说边退。咋办?还是得说,但是还不能当时愣愣地批评,最好得空时提醒,至少让他们知道在中国这显得不礼貌。
反过来说,有的学生也被中国人的一些非语言交流手段深深伤害了呢。有学生非常不解地说,为什么你们打招呼就是点点头就完了,连问好都省了。这个,我想不少老师一定对不少学生这么打过招呼,没办法学生太多了啊,你也不想想,老师得在校园里一路跟认识的学生打招呼该多累啊。再说,好多老师也不见得记得每个学生的名字啊。说到打招呼,老师也有话说呢,这要是中国学生,老师都看见你了,你敢不打招呼,那可真是不肖弟子,可是外国学生却很难说,亚洲学生整体表现较好,日韩学生表现超好,前些年甚至常常是90度鞠躬大礼参拜。还曾经有个泰国学生,每次单独指导她论文时,她都半蹲半跪在我旁边,说了几次她也不改,只好随她了。而其他国家的学生似乎就不那么在乎跟老师打招呼这回事,下了课就是大路朝天各走一边的比比皆是,老师们渐渐也都习惯了。毕竟只有东亚系统中才会有那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式的尊师文化。
还有个学生非常不解地问,在路上有人匆匆走过,都撞我身上了,我知道他们不是故意的,但是为什么不道歉呢?我后来留心观察,果然不少人都没道歉,很多人也不在意。你说让我这个老师咋说呢,不能简单承认说咱们不够礼貌吧。最后我支支吾吾说:嗯,这个嘛,道歉当然最好,但是在一向熙熙攘攘的北京街头,估计撞到别人的机会太多,大家也习惯了,老说太麻烦,然后就省了。国情决定的,国情决定的。
既然学生都在中国学习生活了,老师们还得适当地教学生一些中国人常见的手势动作。比如最基本的一到十的数字手势,不学不行啊。学生给我讲过一个例子,他到中国酒吧里喝酒,乱糟糟闹哄哄的音乐声中,他比划了一下拇指和食指,结果服务生给他拿来了八杯啤酒。他到那时才知道,中国人居然可以简洁到用两只手指就能代表八啊,太博大精深啊!
但是学习中国人的各种非语言交流方式也一定得有甄别,这对外国学生来说也不容易。他们哪能分得出来哪些动作行为是高雅的,哪些是低俗的,哪些是痞气的,哪些是正常的呢?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西方男生,他有不少中国哥们,这当然是好事,但是他的语音语调行为做派却让老师们觉得说不出的别扭。有件事非常能说明这种感觉,一次我为了什么事批评了他一句,结果他一个一米八多的大个头,突然就弯下了腰,抬起头来,嬉皮笑脸地看着我,举起手来作势要打自己嘴巴,一边说着:老师,我错了哈,那您打我啊,您打我啊!
那一刻差点没忍住要打他啊!

【责任编辑:管理员】
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二十余年。目前外派在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舞蹈与表演孔子学院担任汉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