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军良  >>  正文
新时代教师的品德修炼与内涵提升研究
曾军良
2021年05月25日

摘 要:新时代教师要与时俱进、反思前行、创新超越、拼搏奉献,要努力转变理念、修炼品德、提升内涵、教书育人,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现代教师,努力培养“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魅力教育;五育并举;品德修炼;内涵提升;关键能力;核心素养

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把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要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北京实验学校首创魅力教育,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项目,旨在培养一批既能脚踏实地,又能仰望星空的知行合一的教师,既有高远的教育情怀,又有田野研究精神的新时代教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教育公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如何贯彻党的精神,让党对教育的要求变成我们自觉的创新行动,对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高度负责,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发展最好的教育,这是每一位教师肩负的历史责任与崇高使命。新时代教师要与时俱进,创新超越,要努力转变理念、修炼品德、提升内涵、教书育人,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现代教师;要拼搏奉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转变理念,发展综合素养

一个人如果仅仅有很多知识,只能算一个移动硬盘;一个人如果仅仅熟练掌握了各种技能,最多算一个熟练工;一个人如果只会思考而欠缺知识和技能,只能算一个空想家。如果想成为真正的人才,一方面是知识积累和技能的训练,另一方面是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与发展。我国基础教育在知识积累和技能训练上一直稳打稳扎,但在思维发展与关键能力的培养上亟需突破。现代教育需要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努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又能改造未来社会的优秀人才。

(一)强化关键能力培养

2017年9月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培养认知能力、培养合作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职业能力;培养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学会学习、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的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过集体生活,学会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遵守、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格,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创新创造;培养职业能力,引导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树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践行知行合一,积极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校教育中,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打牢知识与技能的双基,重视人格的健全,又有突出关键能力的培养,培育创新意识、激活创新灵感、激发创新潜能、孕育创新智慧,形成创新能力。真正培养出时代所需的创新人才,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打下人才基础。

(二)突出核心素养提升

世界各国的教育都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受全球关注的七大核心素养——沟通与合作、创造性与问题解决、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批判性思考、信息素养、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这些素养很重要,特别值得我国教育者思考与借鉴。但每个国家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历史文化与时代特征,要培养适应我国未来社会又能改造未来社会的优秀人才,需要在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核心方面,开展系列化的创新教育,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每个学生的终生发展,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教育的智慧与力量。

每一位教师要站在新时代,深刻认识培养核心素素的价值与意义,要自觉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贯彻教育的全过程;要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融进学科教育中、融进每一堂课中;要将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学科教学的每一个章节、每一个教学目标结合起来。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只是一种理论探索与嘴上功夫,而是要变成一种教育行动、扎实推进、落地有声、成果凸显,真正让教育担当起为国育才的历史重任。

(三)提供优质均衡教育

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基础教育在知识、技能、解题能力、认真、勤奋、刻苦方面都表现突出,但在实践能力、创造性、好奇与兴趣、独立思考、合作与沟通、自尊自信、人生观等方面还存在种种问题。中国教育面临的最重要最突出的矛盾是学生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的问题。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的历史使命。新时代教师都要积极行动起来,要成为教育改革的主人、学校发展的主人,用自己的教育情怀与教育创造,去书写欣欣向荣的教育明天。

推进学区制教育改革,集团化办学、城乡一体化教育发展,开展精准教育扶贫,实现优秀校长、优秀教师的有序流动等等,都是实现教育优质均衡的有效途径,每一位教师要有政治责任感、国家使命感,要热情投身这场教育改革中,将个人的发展融进教育整体发展之中,在推进教育均衡优质的事业中主动有为、积极奉献、创新创造、建功立业。

修炼品格,提升教育魅力

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这是现代教师的使命使然,也是现代教师优秀品格的必然呈现。教师品格的修炼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对教育有敬畏之情,决不能把教育干成小买卖,而要把教育当成崇高的事业去追求。教师需要教育信仰、教育情怀、教育精神,才能逐步修炼成现代教师的品格。

(一)感受美好

教育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精神与精神的启迪,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让教师的情感细腻、生活充实、价值彰显、生命成长、感受欢愉。教师要能用运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到生活中进步、积极、美好的一面。教师要胸中如日月,胸怀博大、善于包容、尽情奉献。教师要思想澄明眼晴亮丽,善于发现孩子的细微进步,善于多维度、立体式、全过程地激励孩子前进。要看到学生的美好。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家庭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国家的未来,在他们身上寄托万千美好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是家庭的力量之源,都担负着家庭的美好期待。教师要把每一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培养,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未来社会的公民,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教师要勇于挑起重担、不辱使命、努力前行、追求美好!

(二)坚守信念

要对教育充满信心,对学生充满信心。古罗马哲人西塞罗说:“信心就是抱着足可确信的希望与信赖,奔赴伟大荣誉之路的感情。”

教师只有将学生视为可塑造的栋梁,才会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耐心细致地去雕琢他,也才会由此产生无私奉献精神。“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有信心的教师才能教出有信心的学生。信心是对教育信念的坚守,是构建成功金字塔的基石。教师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学生充满信心、对教育事业充满信心。教师的信心来自自身专业的不断发展与超越,来自对每一个学生的信任与激励,来自对教育事业的崇高追求与不懈努力。拒绝自卑、不要自负、坚持自信,让自信成为促进师生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简化生活

教育是沉潜的事业、容不得轻浮暴躁、急功近利。教师要静以养心,做到“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教师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下身子,沉潜于教育生活,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让生活充满教育,让教育愉悦自己的生活。教师要比也要比读书、比学问、比贡献、比境界、比未来的美景。要感恩生活的馈赠,感恩生活给你物质与精神的享受,要感恩世界的给予,感恩世界给你提供生命的舞台,让你演绎生命的精彩。

提升内涵,滋养教师精神

教师的内涵决定教师的教育态度、教育理念、教育智慧、教育艺术、教育精神,如何让教师的精神博大,激发起自身的教育激情,通过教师的教育激情,激发起学生的精气神,让教育成为价值的导航仪、精神的播种机。新时代教师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如何提升教师的内涵?

(一)要有“至德”

德,是做人的根本,更是为师的关键。育人先育德,立德树人、修德养性、以德示范,这是做人的需要,事业的需要,家长的希冀,更是“有内涵的教师”必备的人格底色。修德养性,就要做到宠辱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拥有平和的心态;悦纳他人,融合共生,建构良好的人际关系;“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拥有至真、至善、至美、至爱的博大情怀。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修身养性, 体悟道德;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常修为教之德、常思自私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把“人”字写正,把“我”字看小,把“干”字放大,只有师德品位高,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

(二)要有“卓识”

识,知识、学识、见识。知识是认识,是经验,是做好教育的前提;学识是学术,是修养,是育人的基石;见识是思想,是智慧,是创新教育的法宝。作为教师,知识要广泛、宽厚,要能满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学识要专业,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思想、专业技术、专业眼光等;见识要独到,既要有专业的思维,又要有独特的智慧,看得远、想得深,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这就要求我们要多读书,乐读书,读好书,让自己浸润在文化的滋养里,由内而外散发光泽。

教师要具有全面性、专业性、通识性的知识结构。全面性是指既要掌握所教的学科知识,又要掌握教育专业知识。专业性也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对于学科专业,要求教师深入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体系、发展历史、发展趋势和前景。通识性指教师具有相关学科的知识。当前科学文化知识日新月异,而且知识的创新点都在交叉学科中。许多学者认为,引领21世界科技发展的是生命科学、认知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四大学科及其综合。通识性还有利于教师的自我文化修养。新时代教师要注重自我发展、终身学习,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典范。

(三)要有“全心”

心,爱心、责任心、恒心、平常心。对学生有爱心,“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用海纳百川的博大和宽容之心去包容千差万别的,甚至差异不啻于霄壤云泥的莘莘学子;对工作有责任心,对教育事业的坚守与担当,对每一个孩子的无限热爱与高度关注;对教育过程、教育科研有恒心,行百里者半九十,许多人跋涉至成功的边缘,却又功亏一篑。对一个教师的成长来说,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尤为重要;最后,凡事要有平常心,淡泊名利,既要有木秀于林的万丈豪情,又要有甘于沉潜的从容淡定。

每个学生都是他们自己家庭未来的希望。每个孩子都是一座拥有巨大潜能的宝库。每一堂课都是创造惊喜和收获幸福的殿堂。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用责任心去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用恒心去发现教育的规律,用平常心看淡个人的得失,让每个人都能从周围的人和身边的事中寻求真、感受善、发现美!

(四)要有“阅读”

教师内涵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阅读。阅读的广度,改变你生活的内涵;阅读的深度,决定你思想的高低。积极倡议现代教师要走进阅读的世界,让阅读丰厚自身的翅膀,才能在广阔的教育蓝天中尽情飞翔。

北京实验学校启动全员读书工程,每一位教师都参与行动,做新时代文明教师,每年学校给每一位教师购置10本书,开展读书交流系列活动。学校工会、各学部、学校都极力支持教师的读书活动,成立了多个教师读书社团,各社团的活动定期有效开展。从“读我喜爱的书”开始,引发兴趣,营造氛围;然后进入“读有营养的书”逐渐形成习惯,最后达到“读有思想的书”,提升自我,惠及后代;我们还建议成年人“为孩子而读书”“和孩子共读一本书”。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不爱读书主要是因为家长不读书。所以我们提出“读书做文明人,从爷爷抓起”,成年人读书就是在做教育,是能让我们的孩子能够获得一份生存的自信和应有的尊重。因此,我们不仅要全民读书,还要世代读书!

爱读书还要会读书。读书是一个缓慢的滋补过程,切忌急功近利。读书是一程没有终点的旅行,终身学习;读书是一个伟大的公益事业,切忌得失算计;读书是一笔无形的财富积蓄,零存整取。我们的愿望是:让读书成为教师永久的时尚,让读书成为教育未来的希望。

(五)要有“精神”

教师的精神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当前,在教师需要主要存在着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重物质需要轻精神需求,二是忽视教师精神需要的丰富性和多层次性。针对当前教师精神需要的特点和激励中存在的问题,学校管理者进行合理调适与激励,充分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真正赋予生命意义的是教师的精神状态,教师要努力践行“忠诚教育、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的教育价值观,做教育精神的贵族。教师要有以下“精神”: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躬身垂范的表率精神、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勇挑重担的实干精神。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精神存在。只有教师的精神振奋,才有学生的精神成长。

创新范式,培养魅力教师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是促进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主要积淀者。北京实验学校通过倡导“六种精神”来锻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团队: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遵纪守法的自律精神、顾全大局的合作精神和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并通过在各类活动中加以实现。

我校十分注重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教师全职业属性发展。学校以人力资源部为中枢,以课程科研处和学法中心为两翼、四个工作室为辅助,开展人才培训工作,使教师专业培训走向了自主选择、主动发展、特色发展之路。

(一)战略规化保障

学校先后制定并印发了《学校十一大发展战略书》《学校十五大发展战略书》。其中,人才强校战略肩负着培养高水平人才队伍的重任。学校开展了教师培训选修系列活动。每学年年初调研教师的培训需求,开展有个性需求的教师培训活动。教师培训从行政规定参与到个人选择参加,教师的培训从被动走向主动。教师缺什么九选择补什么,这样的培训增强了针对性,减少盲目性,提升了培训的效果。

(二)创新培训范式

成立特级教师工作室、班主任工作室、青年教师工作室、教科研工作室,四个工作室包括特级教师工作室、班主任工作室、青年教师工作室,工作室成为培养教师的四台发动机,分层次、有针对性培养教师,以促进班主任教师、中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特级教师工作室主要培养高端教师,班主任工作室培养德育骨干,青年教师工作室培养青年教师,教科研工作室行全员科研,全面科研,全过程科研,所有教师都参与校本课题或区市级以上课题研究,还专门成立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研究”课题组,始终将教师课题立足于课堂教学,把科研活动与常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认真探索、集体思考、大量实验、创新实践, 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育人质量的全面提升。培训方式多样,包括开展校本选修课、研讨式、竞赛式、同课异构、师徒结对、以课题为载体、读书交流会、心理调节拓展活动等,教师参与度和积极性高;各学部、教研组、年级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抓好教师全员的共性培训活动。每年的寒暑假都要精心设计全员六天的培训课程,开办幼小初高教师北师大国培标准的高端教师研修班、教育管理高端研修班;推行全员导师制,每个领导与教师都要承担导师任务,导师工作开展“五个一”工程:每天与孩子见一次面;每周简短交流一次;每两周发送一条激励短信;每一个月开一次集体会议;每一个月进行一次深度对话与交流。

学校着力进行青年英才培养实验研究,以打造学校未来的高端人才,提升未来学校人才竞争力。主要办法有:一是实施“青蓝工程”,按照严入口、小规模、重特色、高水平的原则,每年选拔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教师进行专门培养。二是遵循育才多元化培养的原则,大胆启用青年英才担任负责人或骨干力量,促进青年英才快速、健康成长。三是通过外出深造、岗位轮换、在职辅导、专项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青年英才的综合素质。

(三)引进高端人才

有好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有名师引领才能更好促进教师队伍的发展。近十年来,学校共引进特级教师23人,市、区级学带与骨干教师100余人,博士、硕士教师100余人。教师队伍堪称师德高品位、专业高学识、能力多方位、科研高水平、工作高成果。为学校落实育人方式变革奠定了人才基础。与此同时,学校重视教师梯队培训,实现了教师队伍的梯队化发展。学校被评定为“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基地校”“北京市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示范学校”。

(四)研发学法课程

审视当下的教育,我们会发现更多的研究指向老师应该如何教,而很少从专业的角度研究学生应该如何学,因此,使学法研究走向专业化,成为学生的必修课显得尤其必要,学法指导实验研究也正是基于此而提出的。此项研究以开设的学法指导课作为实验研究的载体,依据学生实际,量体裁衣,探讨最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方法。当前该课程设置在海淀区,乃至全国尚属首例。该课程内容以曾校长的专著《高效学习方略》为基础教程,从情感教育、励志、脑科学、认知论及学习方法等角度,系统讲授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如何调整心态、增强自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如何科学有效的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对科学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曾校长专著《高效学习方略》,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被评为全国教育科研成果特等奖。

(五)统编国家教材

为了维护西部地区的稳定和平和发展,努力为国家大局稳定做出贡献,学校组织教师团队,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创新,凝练智慧、研发教材。学校38位教师参与了《新疆、西藏内地高中预科班国家教材》编写,现已经有25本国家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其中罗霞、周清华、王冬梅、廖向群、燕飞5位教师担任教材主编。本套国家教材的编写,既填补了新疆、西藏内地高中预科班没有教材的问题,也为民族稳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教育保障,还充分展示出新时代教师的敬业和充满探索的精神,有效提升了干部、教师的课程教材的研究力和领导力。

同生共长,培育时代新人

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有好的教育。师生关系的主导方在教师,教师有改善师生关系的责任与使命。教师要多陪伴学生,多和学生一起生活,一起活动,一起学习,在相处中相遇、相识、相知、相依、相靠,实现同生共长。教师要善于欣赏学生,会欣赏、多包容,善激励、多期待,多把尺子、多元评价,积极等待、静待花开。新时代教师要高举立德树人的大旗,推进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科育人、全活动育人。教师要把育人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对每一个学生倾注师爱、尽职尽责、耐心引导、绝不放弃,努力把每一个孩子培育成时代新人。时代新就人是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是身心健康、诚实守信、积极进取、自律自强、创新创造的人。

(一)身心健康之人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保持体格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社会发展以人为本,人的发展以健康为中心。健康不一定代表一切,但是没有健康肯定就没有一切。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民健康是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

锻炼身体、保持运动。每一位教师都要高度重视体育教育,要努力提升体育教育的魅力,培育体育锻炼的习惯,丰富体育课程,培育一门体育特长,培养终身锻炼的习惯。要确保在校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以上,要积极践行“每天锻炼一小时,心情舒畅一整天,积极带动身边人,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新理念,让运动带来生命的活力,促进生命健康发展。

科学膳食、平衡营养。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科学膳食,学校食堂要依据青少年成长需要的营养,科学选择早中晚食材,引导学生饮食要注重各种营养的平衡,膳食要讲究科学。

心理健康、豁达乐观。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创建心理咨询室,为每一个孩子配备成长导师,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释疑解难;用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善于把控情绪。多与同学、老师相处,拥有一批知心、知己、知音。善交际,人际关系好,人缘好,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富于幽默感。幽默感是心理健康的高级表现,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和谐生活的润滑剂。要保持快乐生活的习惯,生活上要知足长乐,与人交往上要助人为乐,享受人生要自得其乐。

(二)诚实守信之人

中华民族是诚实守信的民族。“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必信,行必果”,形象的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人们不但为诚实守信的美德大唱颂歌,而且努力地身体力行。一个人要想立足于社会,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诚实守信是一种社会公德,是社会对做人的基本要求。学校要创造性地开展诚实守信的教育,围绕诚实守信开展专题讲座、主题班会、魅力论坛、诚信板报、诚信之星等系列活动,倡导诚信做人,创建诚信文化,让诚信成为一种优秀品质,成为孩子优秀做人的基础,为孩子一生发展打牢根基。

(三)积极进取之人

你的个人“愿景”是指你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成就,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你的“终极成功画面”是怎样的。当你有一个想要去实现的愿景,如果它的最终成功画面能够活生生的出现在你的脑海中,而这个成功画面是你一心想获得的生活、成就、价值、意义……它就会带给你无比的激情动力,带领你全身都极度专注在“如何去达成”的行动上。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强烈的愿望能够激发你前所未有的力量。培育志趣爱好、激发理想追求、激活成长动力,自我约束、自动发力、自觉成长。要将自己的梦想融进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

(四)自律自强之人

青春是美丽的,有了自律,青春是盛开的牡丹,娇艳芬芳,自律是精心的呵护,自强是盛开的力量。要开出人生最美的花朵,就要自律,自尊,自强。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自律,自律是比法律、纪律更高的要求。有了自律才会有人格魅力,到最后才会成功。今天的学校,应该怎样提供最好的教育,推动孩子更好地主动成长、自觉成长,使我们的教育得以改革、得以成功,这是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加强自律、自强教育,在创新教育中养成自律自强的习惯,培育自律自强的品质,让优秀的品质成就优秀的人生。

(五)创新创造之人

创新是时代强音,是进步的源泉,也是提高竞争力的法宝,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基点。创新智慧是智慧的一种类型,是对事物面临的问题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从改进原有事物,或创造新的事物。创新的智慧从何而来?主要应在深入学习中增长智慧。创新实践,需要创新素质。知识是创新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本质的东西。只有学识渊博,遇事才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才能在关键时刻产生灵感,迸发出独到的思维。

要创新,必须要认真学习科学理论,不断拓宽知识领域,优化知识结构。学习中须“思要义”,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思变化”,以生动的实践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认同感;要“思运用”,把学习过程变为解放思想、形成创新意识的过程。还要在实践中增长创新智慧。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在实践中锻炼。

教师的创新智慧才能衍生出学生的创新智慧来。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变化的广泛性、深刻性,决定了教师创新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所以我们更要注重在工作中边实践边总结,从而进一步增强创新智慧。学校的办学理念、德育活动、课程结构、课堂改革等,需要强化创新意识,注重创新思维,培育创新动力、激活创新思维,逐步形成创新习惯与创新能力,为新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好基。

新时代教师应是创新创造之人:胸怀理想、履行使命、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教师;理念先进、师德高尚、方法科学、效果优秀的教师;善于合作、注重分享,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特别充满爱心、关注个体,受学生尊重的教师;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具有反思与研究精神,不断发现教育规律的教师。

结语

康德有句名言:“有两样东西,我们越是持久和深沉地思考着,就越有新奇和强烈的赞叹与敬畏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和我们内心的道德律。”教育无定法,但需要好方法;教育无捷径,但需要有定律。有好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有卓越教师,才能提供卓越的教育。新时代教师一定要修炼品德、提升内涵,扛起新时代的责任与使命,努力探索理想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公平而高质量的教育。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石,实现强国梦,关键在人才,根基在教育。教育必须率先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中国才能赢得未来。

北京实验学校校长,北师大兼职教授,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