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林  >>  正文
维持直系皇统的持统女帝
章林
2022年01月26日
持统女帝

持统女帝原名鸬野赞良,父亲为天智天皇,母亲是苏我远智娘。齐明天皇三年(657),鸬野赞良嫁给叔叔大海人皇子(天武天皇)为妃。天智天皇元年(662),鸬野赞良生下草壁皇子。壬申之乱中,鸬野赞良和大海人皇子一起制定了叛乱计划。天武天皇二年(673),鸬野赞良被册封为皇后。天武天皇在位期间,鸬野赞良皇后一直辅助天武天皇,在政事方面献言献策。

在持统女帝的身上,背负着重重谜团。如天武天皇去世后,鸬野皇后为何没让草壁皇子即位,而是自己即位?鸬野皇后在继承皇位时,为何不立即即位,而采取称制的形式?鸬野皇后继承皇位后,为何任命高市皇子为太政大臣?高市皇子死后,持统女帝为何匆忙让位给轻皇子?持统女帝在位期间,为何频繁地行幸吉野?等等。

草壁皇子在天武天皇十年(681)二月已经被立为皇太子,因而在天武天皇去世后理应继承皇位。但天武天皇去世后,草壁皇子为何没有继承皇位,而是由其母鸬野皇后称制呢?在考虑这一问题之前,首先必须了解当时围绕皇位继承的皇嗣之间的关系。在天武天皇统治时期,虽然由长子相继已基本成为一种惯例,但嫡长子继承制尚未确立。特别是天武天皇自身皇位的获得正是在否定长子继承制的前提下获得。因此,天武天皇统治期间,他的诸皇子之间围绕皇位继承包含了十分微妙的问题。

在天武天皇的皇嗣中,最有势力的自然是与皇后鸬野皇女所生的草壁皇子。但在天皇的众多子女中,大津皇子对草壁皇子构成了一定威胁。大津皇子的母亲是天武天皇的皇后大田皇女(鸬野皇女同父同母的姐姐),其妻山边皇女(鸬野皇女同父异母的妹妹)与草壁皇子之妻阿闭皇女(鸬野皇女同父异母的妹妹)均为天智天皇的女儿,就各方面来说,大津皇子的地位都与草壁皇子相当。此外,大津皇子还具有出色的才能与豪放的性格,因而他在宫廷中备受贵族的期待。

天武天皇八年(679)五月,天武天皇与鸬野皇后、草壁皇子、大津皇子、高市皇子、河岛皇子、忍壁皇子、芝基皇子行幸到吉野宫时,一同立誓订盟。天武天皇对皇后及六位皇子说:“朕今日与汝等倶盟于庭,而千岁之后欲无事,奈之何?”草壁皇子首先答道:“天神地祇及天皇证也,吾兄弟长幼并十余王,各出于异腹。然不别同异,倶随天皇敕,而相扶无忤。若自今以后,不如此盟者,身命亡之,子孙绝之,非忘非失矣。”接着其他五位皇子也依次表态,誓守诺言。

该盟约是天武天皇为避免诸皇子之间相互发生斗争,而选择在与“壬申之乱”很有渊源的吉野举行的誓约。但是,吉野之盟似乎无法抑制诸皇子之间的对立。吉野宣誓之后,在鸬野皇后的强烈要求下,其唯一的儿子草壁皇子被立为皇太子。虽然草壁皇子被立为皇太子,但仍然不能忽视大津皇子的存在。由于大津皇子聪明武勇、礼贤下士,而草壁皇子自幼体弱多病、缺乏才能,因此朝廷当时一直有赞成由大津皇子继承皇位的意见。立草壁皇子为皇太子后,当时的朝廷出现了很大的混乱。因此,鸬野皇后考虑到草壁皇子即位会导致更大的不安定,在天武天皇去世后没有立即让草壁皇子继承皇位。但对鸬野皇后来说,大津皇子始终都是一个威胁,必须予以铲除。因此,为了将大津皇子从皇位继承中铲除,首先有必要保留草壁皇子的皇太子地位。而模仿前代女帝的先例,由自己来继承皇位,正是十分有效的办法。鸬野皇后继承皇位后,在天武天皇尸骨未寒之际,以大津皇子等人“谋反”(可能只是存在一些不慎的言辞,并没有谋反的计划)为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逮捕了大津皇子及其追随者。结果,大津皇子被赐死,其主要追随者被流放,妻子山边皇女为其殉情。这样,草壁皇子通向皇位之路的一个重要障碍被扫清。

鸬野皇后在天武天皇去世后没有立即即位,而是采取称制的形式。所谓称制,指的是先帝去世后,还没举行新帝即位仪式前代替天皇执政。最早的例子是齐明天皇去世后中大兄皇子以称制的形式执掌政事。事实上,称制兼具天皇和皇太子的双重政治权限。笔者认为,鸬野皇后采取称制的形式,而不是直接继承皇位,主要是出于保护草壁皇子的需要。当时皇位继嗣的最终人选是在前任天皇死后才做定夺,因此以皇位继承为目标的皇室与豪族紧密结合,而豪族为了其自身的政治地位也各自聚集在其拥立的皇位候选人的周围,形成不同的政治集团。前任天皇死后,围绕着皇位继承,皇室以及有势力的豪族之间的抗争往往会激烈化,造成政治的不稳定。

早在崇峻天皇统治时期便发生了崇峻天皇被苏我马子暗杀的事件。因为男帝即位面临着再次被暗杀的危险,因此为了避免这种危险的再次发生,设计出由女帝即位的办法。这也是避免政治权力成为天皇的属性,使天皇的属性只停留在宗教的权威上,基于天皇家自我防卫的考虑。这样,作为天皇的政治权力的替代者,便开始委任可能成为皇位继承者的皇子以政治权限,如圣德太子的摄政就是其中的代表。鸬野皇后通过称制,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或者由自己代行天皇的权限,或者由皇太子草壁皇子代行天皇的权限。这样既保证了皇后拥有天皇所拥有的巨大权力,同时在确保草壁皇子皇太子地位的同时,保护草壁皇子免受伤害。当然,鸬野皇后之所以采取称制,没有让草壁皇子立刻即位,恐怕也与草壁皇子的健康有关。草壁皇子一向体弱多病,倘若草壁皇子身体健康,且武勇多谋,恐怕鸬野皇后也就无需采取称制的形式了。

值得注意的是,鸬野皇后在天武天皇去世后,将他的灵柩停放在殡宫达二年三个月之久。在这期间她让朝廷群臣、各级官吏不断去天皇灵前“恸哭”、“致诔”。这是鸬野皇后对天武天皇葬礼的灵活运用,实际上是借助诸臣的“致诔”来表示对天皇忠诚的仪式。换句话说,这是鸬野皇后“力图通过天武的神威,树立草壁皇子皇位继承人形象,确保王权平稳地向以草壁皇子为首的新政治秩序过渡”。与此同时,鸬野皇后还向平民百姓频施恩惠,向京城的老弱病残施舍财物,下令取消天武时期的债务利息,等等,以求得民心。当“臣心”和“民心”都获得以后,鸬野皇后才为亡夫举行了安葬仪式。

持统天皇三年(689)四月,年仅28岁的草壁皇子以皇太子的身份去世,鸬野皇后的计划被完全打乱。当时,草壁皇子之子轻皇子只有7岁,过于年幼。这样,鸬野皇后于第二年停止称制,正式继承皇位,且在即位半年后进行大规模的人事变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任命高市皇子为太政大臣。此前的推古女帝与皇极女帝的即位,都是在决定皇位继承问题上难以取得进展的时候,通过群臣推举。但是,由于女帝即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围绕皇位继承问题产生的矛盾。如推古女帝在位时山背大兄皇子与田村皇子之间的矛盾,以及皇极女帝在位期间古人兄皇子与中大兄皇子之间的矛盾。因此,鸬野皇后即位后,为了防止产生类似的问题,任命天武天皇诸皇子中最年长的高市皇子(长屋王之父)为太政大臣,以抑制其他皇子的势力。但是,持统为何选择高市皇子作太政大臣呢?

天武天皇

天武天皇在位期间颁布了“禁止礼拜卑母诏”,即“凡当正月之节,诸王、诸臣及百寮者,除兄姊以上亲及己氏长以外,莫拜焉。其诸王者,虽母非王姓者莫拜。凡诸臣亦莫拜卑母,虽正月节复准此。若有犯者,随事罪之”。大海人皇子的母亲不仅是皇女,而且后来成为天皇,而大友皇子的母亲则是所谓的“卑母”。天武天皇颁布“禁止礼拜卑母诏”,实际包含了皇子的母亲身份的尊卑是决定能够继承皇位的重要条件这一政治意义。高市皇子的生母是出身不高的胸形尼子娘,她既不是皇族,也不是中央大贵族,而是地方豪族,因而可以说高市皇子跟天皇之位基本无缘。所以,即使任命高市皇子为太政大臣,也不会给将要继承皇位的轻皇子构成威胁。

持统天皇十年(696)七月,高市皇子去世,持统女帝丧失了抑制天武天皇其他诸皇子的力量。第二年二月,持统女帝册立轻皇子为皇太子,并于该年八月承袭皇极女帝的先例,匆忙让位给年仅15岁的轻皇子,即文武天皇。由于草壁皇子还只是皇太子时就去世了,并没有即位,所以轻皇子本来并没有资格被称为“皇子”,而应该被称为“王”。只是由于祖母持统女帝作为后台,所以在轻皇子被立为皇太子之前,也被称为轻皇子,享受皇子待遇。

根据《怀风藻》所收葛野王传记载,持统女帝让位文武天皇时,天武天皇的一些皇子认为自己才是皇位继承人。也就是说,此时由皇太子继承皇位的制度可能尚未确立,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其他力量。在这种情况下,持统女帝对轻皇子能否顺利继承皇位抱有很大的不安焦虑。因此,持统女帝的让位,实际上与她的称制具有同样的性质。持统女帝虽然让位,但却没有脱离政治。作为日本史上最早的太上皇,她实际上成为年轻的文武天皇的监护人,一直陪伴文武天皇成长。

最后,从《日本书纪》“持统纪”来看,持统女帝行幸吉野十分频繁。行幸是对古代帝王出外巡行的尊称,实质是为了向天下万民展示天皇权力的强大。根据《日本书纪》的记载,从持统天皇三年到大宝元年(689—701),持统女帝共行幸吉野32次。持统女帝行幸吉野为何如此频繁呢?

笔者认为,对于以持统女帝为首的天武天皇一系而言,吉野是“壬申之乱”的起点,也是“吉野之盟”所在地。持统女帝行幸吉野有着更重要的政治意图,即通过重返王权确立的原点,回顾王权的确立,包含着再次确认皇位继承中父子相承与长子相继的意图,同时,也希望借此维持凭借天武天皇的人格魅力所保持的近江朝廷和功臣之间的均衡。此外,频繁进行带有上述意图的行幸,也如实地反映了当时皇位继承尚未稳定的一面。

可以说,“持统”这一汉风谥号里正包涵着“维持皇统”这一特定内涵。持统女帝正是通过巧妙地利用称制、任命高市皇子为太政大臣、让位给轻皇子以及频繁地行幸吉野等先例与独特方式,有效抵制了兄弟继承的旧习,维持了天武天皇→草壁皇子→轻皇子的直系继承皇统。

本文根据《古代日本皇亲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版)第二章第一节第三部分补充、修改而成。

【责任编辑:王晗】
北京联合大学教师,历史学博士,军事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