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金融城市长吴斐娜女士(Fiona Woolf)访问上海时称,企业家力求用最少的投入追求利益最大化。吴斐娜在参加一学术会议时发表了上述言论。该会议旨在帮助振兴外资中小企业(SMEs)在华发展。有心打入中国市场,却苦于资源不足,这不仅仅是中小企业目前的困境,就连大型企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障碍。
知识产权保卫战是一场硬战,代价巨大。税收,符合性程序,结关,营业登记等程序之繁琐复杂,使得一众小型企业不堪重负。来自德国商会(the German Chamber of Commerce)的亚历山德拉·沃斯指出,中国本土企业的员工在贸易磋商期间仍在加班加点的工作,就连周末也不放过——外资中小企业人手不足,对当地情况又不甚了解,很快就会失去竞争力。
史密斯商务咨询有限公司(Smith Street Solutions)为热衷中国市场的企业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的合伙人之一姚嘉诚(Franklin Yao)解释道,要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需要得到上级要员的大力关注,这令外资企业打入中国市场难上加难。问题在于,中国市场规模庞大,错综复杂,透明度欠佳。此外,当地劳动力之廉价及跨国公司资金之雄厚也令中国市场内的份额角逐之战愈演愈烈。
有些中小企业不畏局势之艰险,依旧想要在中国市场大展拳脚。对于这些企业而言,它们可以轻易得到来自外界的助力。所有的发达国家都设有贸易办事处和商会,这些机构的职能就是致力于为规模较小的企业铲除发展壮大过程中的许多障碍。机构内部的顾问人员总会想出种种方式将这些公司与其并不甚熟悉的客户群联系起来。
德布﹒魏登哈摩尔(Deb Weidenhame)在中国经营一家名为爱拍(iPai)的拍卖行。这是外国企业家对该领域的首次开拓。她的网上拍买行和位于上海的实体机构同时运营,每年要处理几十件的拍卖事项,大多数是帮助时尚商品的经销商分销过量库存。收取1.5万美元的佣金之后,她把外国中小企业生产的某件产品发布到她所运营的三家拍卖行里,几周之后,她就可以得到用户反馈。她说,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她的客户能够轻易地在短时间内了解中国客户是否接受其产品,他们能够接受的价位以及对该产品的看法。
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崛起对于小型企业而言也是振奋人心的。美国Export Now公司的雷文凯(Frank Lavin)认为,相比于传统的实体企业,直接打入在线销售领域更能帮助外国企业在入驻中国市场之初快速在全国建立起品牌知名度,这种推广手段比传统实体店花费也更少。公司在中收入的17%~20%将会被用于在线销售所需的监管申报,产品测试及仓储等事宜上。
作为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巨头,阿里巴巴(Alibaba)近期在美国正式上市,很明显,它在向外国中小企业示好。阿里巴巴旗下天猫门户网站上某进口
新鲜食品的销售近期取得了不错的业绩。美国西北樱桃种植公司(the Northwest Cherry Growers)的胡凯(Keith Hu)解释道,出口中国更加不易,因为樱桃每年的成熟期只有八周。与天猫的合作是个明智之举,借此平台,即使是居住在小城市的中国消费者,他的种植户都能够接触到。因此,去年的樱桃销售额达到了600多吨,这个数字是往年的四倍多。
尽管打入中国市场不是不可能,但姚嘉诚先生直言不讳地指出其概率之不乐观,“如果你的公司一年的销售额达不到1亿美金,就不要费那个劲儿去开拓中国市场了。”对于大多数小型企业主而言,打入“中央王国”( the Middle Kingdom)——即中国,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分得一杯羹的。
译者:Jessiela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