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债务问题并不会拖累世界经济,但却会重创其国内金融体系。
从油价动荡到欧洲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一系列事件时刻牵动着世界各地投资者的神经。而这其中,中国的债务状况是他们关心的重点,也是最让他们摸不清头绪的一件事。在过去几年里,中国大肆向外界借债。总负债额——包括政府,企业和家庭借款总量——从2008年开始飙升,增长量达到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0%,如今这更是增加到了GDP的250%,这个数字之比富裕国家稍低,远远高于其他新兴市场。
疯狂借债通常是金融风暴的前兆,20世纪90年代初的日本,20世纪90年代末的韩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以及2008年的英美就是前车之鉴。由此,人们对于中国经济可能崩溃的担忧是不无道理的。此外,名义增长率,实际产出总量和通货膨胀率暴跌,其年增长率从21世纪前10年的15%跌至如今的8.5%,这一数字有可能进一步下跌,因为通货膨胀率在九月仅为1.6%,创下五年来的历史最低记录。名义增长越慢,借债者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弱,债务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就越大。
关于中国债务的这一设想是合理的,但也是错误的。中国背负着棘手的债务问题。不过,危机不会因此一触即发,世界经济也不会因此而崩塌。原因在于,与其他大多数国家不同,中国对其国内银行拥有绝对控制权,能通过各种方式向其提供紧急救助金。相反,最大的问题在于自满:中国官员在整顿金融体系方面所作的努力少之又少,苟延残喘多年的企业和多年积压下来无力偿还的贷款大大降低了中国的经济活力。
公司债只占中国债务的一半,而其中大部分的债务为国有企业和房地产开发商所有。中国经济发展步调的放缓和房价的下跌导致许多人无力支付其贷款。多家银行报告称,不良贷款仅占其资产的1%,而银行业的审计机构坚称银行没有撒谎,投资者给银行股份的定价却使这一数值好像达到接近10%。
尽管有大量的贷款变成了不良债务,雷曼兄弟银行式的金融崩溃也不可能重演。这要归功于中国政府对其金融体系的牢牢掌控。大部分的借债事项是由国有银行负责,贷款对象多为国有企业。在面临经济系统的信贷危机之际,政府只需(如过去一样)简单地命令银行增加贷款量即可。同时,中国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这就意味着中国无需担心外资会突然枯竭,后者是多数新兴经济体发生危机的主要原因。
调控和宽松双管齐下,给予中国解决其债务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不幸的是,这也催生了骄傲自满的不良风气。终于在2010年,中国官员开始就解决债务问题展开交流。在整顿债务方面,他们还处在起步阶段:新出台的预算法将于2015年生效,将会在监管地方政府借债方面赋予中央部门更大的权力。但是,事实上,不少官员看到不良债务被允许延期付款便沾沾自喜,许多官员宁愿采取应急措施也不要承认其违约。2014年早些时候,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hari Solar)成为中国首家债券违约的公司。十月初,该公司的债权人才得以摆脱困境。
现存债务的漫漫长夜
借贷给运作不当和效率低下的企业也会造成债务危机,这一危机以低透明度和资本分配不当为特点。日本就是一个先例。20世纪90年代初,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后,日本没能够及时作出整顿,反而是营造出一派企业有能力偿还债务,银行有偿债能力的假象。这一做法的后果便是公司变成了僵尸公司,银行变成了幽灵银行,国内经济停滞多年,长期笼罩在通货紧缩的阴影之下。
中国官员誓言不会重蹈日本的覆辙。为了践行这一誓言,他们必须保持冷静,让企业宣布破产:破产文化应该取代无效贷款生生不息的局面。只要投资者认为国家能够承担他们的损失,他们就会把资金投入到冒险计划中——问题也就由此产生。这不仅仅会造成资金的浪费,而且即使是强大的中国也无法一直帮他们弥补损失。
译者:Jessiela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