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光  >>  正文
亚投行充分展示中国影响力
陈新光
2015年03月24日

2014年10月24日,亚洲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这是由中国倡导筹建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区域外国家参与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自英国率先宣布申请加入亚投行,成为创始成员国的第一个西方大国后,紧接着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和卢森堡等欧洲发达国家也都提出相继申请,澳大利亚、韩国等国也在考虑加入中。到本月底也就是申请成为创始国的截止日期,预计亚投行最终创始成员国将超过35个国家。

一、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无法满足亚洲资金的需求

中国倡导建立亚投行代表的是一种历史性的趋势,目的是为了尽可能满足亚洲地区基础设施融资需求巨大的客观需要。2014年10月24日,中国、印度、新加坡等首批21个意向创始成员国在北京签署了筹建亚投行备忘录,这20个国家包括:孟加拉、文莱、柬埔寨、印度、哈萨克斯坦、科威特、老挝、马来西亚、蒙古、缅甸、尼泊尔、阿曼、巴基斯坦、菲律宾、卡塔尔、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乌兹别克斯坦和越南。随后印尼、新西兰等国家也陆续加入。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测算,从现在起到2020年这段时期,亚洲地区约有8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平均每年需求将达到7300亿美元,而令人惊异的结果: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截止2014年底对拉丁美洲国家政府的贷款额超过了世界银行和美洲银行,对亚洲国家的贷款额超过了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在巨大需求面前,现有的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都没有办法满足这样大的资金需求,集合多方力量破解建设资金短缺难题、促进亚太区域互联互通就成为大势所趋。亚投行的建立不仅可以促进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对于亚投行的股东来说,从中也可以分享更多亚洲的投资机会和经济红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干事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女士,在2015年3月22日北京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对中国在境外投资即牵头成立亚投行的做法表示了欢迎。

二、亚洲国家的选择

亚投行创始国大多是发展中国家,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积极态度反映出亚洲发展的趋势和需求。从上世纪末起,亚洲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许多专家学者都认为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美国也提出要重返亚洲,亚洲其重要性也日益显示出来。但是,亚洲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虽然亚洲国家发展很快,而且都是储蓄大国,但亚洲国家却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不得不把大量储蓄用来购买美国国债等,如日本和中国已是美国最大债权国,拥有美国的债券分别为世界前两位。一方面,亚洲发展需要更大的基础设施投资,改善本国的基础设施水平,以促进未来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亚洲国家却无法把自己的资本用来促进自己的基础设施发展。中国提倡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好弥补了这种缺陷,满足了亚洲国家的需要,所以得到了众多亚洲国家的支持。

目前,许多亚洲国家虽有扩大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却拿不出那么多资本来投资,也无法为亚投行作更大的贡献。目前,中国的经济规模为10万亿美元,超过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总和,是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3.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即使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至7%,中国对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增量的贡献仍然将达到7000多亿美元,而日本的经济增速必须达到14%左右才能对世界产生中国那样的影响。因此,中国出资一半,是当然的“大股东”。按照最初的计划,亚投行的资本规模将为1000亿美元,初始认缴资本目标为500亿美元左右,只有中国有能力多投资,出资50%。这些资金将分期认缴,一期实缴资本金为初始认缴目标的10%,即50亿美元,其中中国出资25亿美元。现在,英、法、德等六个欧洲国家愿意参加,他们能提供更多的资本并将稀释中国在亚投行的股权。同时,通过设立亚投行形式,采用更具组织性和更多国家参与的方式可以分散金融风险。

三、中国的责任和担当

中国在亚投行作为第一大股东,是根据中国在亚洲地区中经济的体量确定的,中国作为第一大股东将提供必要的资金,第一大股东的地位不是特权,而是责任和担当,不会以老大自居。中国承诺在美国和日本等一些大国没有参与之前,为了保证股本金达到一定规模,中国出资额可以最高达到50%,以便亚投行如期开张运行。今后,随着更多国家的参与,中国将会单方面的稀释资金的股份。即便在亚投行筹备初期,作为一个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将遵守国际通行准则,不会以老大自居,而是平等待人,有时多商量,求同存异,尽量达成一致的方式决策,而不是仅靠投票决定。尤其是在从事基础设施投资中,将会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重视动迁原住民的利益。

尽管中国政府在多种场合再三声明不会谋求绝对控制权,但外界仍然普遍认为,中国将是亚投行的主导者。同时又有舆论担心,欧洲国家的大幅参与会不会对中国的主导权构成挑战?甚至有人担心,欧洲国家是美国的盟国,美国一直反对亚投行的建立,这些欧洲国家是不是美国安插的“特洛伊木马”,要破坏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和“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其实,这些担心实际上都是多余的。中国倡导的亚投行是一个新型的国际金融机构,中国也不想用亚投行去代替现有的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只想为现有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做些补充,弥补亚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亚投行作为一种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将有其独有的国际运行规则和模式,对中国而言将是一个接纳、融合与学习的过程,要积极学习那些通行规则,尊重国际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与其他国际机构在同一个平台上运作,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在2015年3月22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也反驳了国际一些舆论对中国倡导成立的亚投行的治理结构和决策过程的担心,承诺亚投行将遵循国际公认的规则。

四、美国应接受中国地位的提升

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由美国倡议创建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特别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导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但随着半个多世纪的时光推移,这一体系已经无法满足世界经济发展的需求,特别是无法满足新兴经济体国家的需求。因此,新兴市场国家多次提出对这两个国际金融机构进行改革,以提高新兴市场国家在其中的话语权。但这两个机构的改革迟迟不见成果,美国国会迟迟就是不批准其他成员国都通过的改革方案。那么,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另起炉灶是自然而然的反应。如丝路基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亚投行的诞生应该被看成是新兴经济体和亚洲国家的一种集体反应。

美国从一开始就竭尽全力阻止自己的盟友加入亚投行,从明面上讲,美国的反对意见所表达的是合理的关切,牵扯到环境保护、劳工权利、预防腐败等管理问题。但从根本上讲,美国担心的是亚投行的成立会削弱美国创建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担心亚投行会遵循中国的经济战略需求。同时,对英、法、德等欧洲国家加入亚投行,国际舆论甚至认为是“预示着美国世纪的结束和亚洲世纪的到来”和“战后金融秩序迎来拐点”。对于美国的这种态度和国际的舆论,世界银行前行长和美国贸易代表佐利克认为美国拒入亚投行是“在政策和执行上的双重错误”,并认为亚投行可能对抗世界银行影响力的担心也是言过其实的。从中国的角度来说,一方面对区域外国家,包括美国、日本等国家做了大量的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邀请美国、日本等国加入亚投行并一再强调重视国际多边金融机构的治理原则。欧洲发达国家作为创始国参与亚投行,说明他们对中国参与创立的机构有信心,因为亚投行的核心理念是精干、廉洁和绿色,特别强调对腐败实行零容忍度,以开放透明赢得信任;另一方面中国既无能力也无意愿像美国那样去创造一个并垄断一个国际金融体系。当年,美国创建“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明确规定美元是该体系的货币,其余货币都与美元挂钩,现在中国倡导的亚投行没有用人民币作基础。近日,美国对亚投行的态度有所软化,称由各国自己决定,中国政府也重申亚投行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多边开发机构,不排斥和针对任何第三方,中国欢迎有意愿的国家尽快决定作为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投行。

总之,亚投行不是对国际金融秩序的完善和非颠覆,不会与其他国际多边金融机构发生“踩踏”,亚投行的创立可以说为世界经济促进发展的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参照,构成了对传统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竞争,这对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只能带来更多的好处。

【责任编辑:管理员】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