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印度的贫困率在2001年到2011年这十年间都成功地降低了。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最新分析,贫困率的降低使得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不断上升,然而,印度的中产阶级人数却没有什么变化。
从2001年到2011年,中产阶级人数所占比重从3%增长到了18%。但是印度的这一比例却几乎没有变化,根据最新数据统计,2001年,印度中产阶级人数占比为1%,而2011年是3%。
上海耀眼的地平线,以及无所不在的“中国制造”标签,是这一经济大分水岭的最明显的标志。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中国如今是世界最大经济体,生产和提供全球约16%的产品和服务,而印度却只占7%。1991年,中国和印度分别各占全球输出量的4%。这两个亚洲邻国都是人口大国,似乎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皮尤研究机构的调查涵盖了111个国家,将中国和印度的人口分为五大收入人群:穷人(每日生活费用不到2美元),低收入人群(2.01~10美元),中等收入人群(10.01~20美元),中高等收入人群(20.01~50美元),以及高收入人群(高于50美元)。这些数据通过2011年的购买力平价以及物价表现出来。以年为单位计算,中等收入人群即为收入在14600美元到29200美元之间的四口之家。
中国印度这两个国家都成功地降低了贫困率,这是他们共同的成就。从2001年到2011年,中国的贫困率从41%降低到了12%,印度的贫困率从35%降到了20%。这使得3.56亿中国人口,1.33亿印度人口脱离了贫困,总数为4.89亿人口,占全球脱贫人口总数的75%。
中国着力推动人们生活方式达到中等收入水平,这一点要比印度成功。脱离贫困的这一部分过渡人口导致了中国低收入人群的增长,从2001年的57%增长到了2011年的66%。然而,中等收入人口比重增长幅度更大,从3%增长到了18%。除此之外,中国中高等收入或高等收入人群从不到1%增长到了5%。
相比之下,印度脱贫人口仅仅使低等收入人口增加,从2001的63%增加到了2011年的77%。而中等收入人群占比仅从1%增加到了3%,而2011年,印度中高等收入人群或高等收入人群估计占印度总人口的1%。
中国之所以和印度拉开差距,部分原因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进行了经济改革。比印度1991年的改革早了10多年。中国经济改革被视为更深入、长远的改革,极大促进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于中国来说就是彻头彻尾的好消息。研究表明,中国财富的增长的同时,社会不平等也在拉大。中国的股市泡沫,以及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前景也令人担忧。
另一方面,可以保守乐观地估计印度未来的经济将在新一届政府领导下取得腾飞。有其它的研究表示印度的中产阶级比重可能占总人口的5%到10%。(尽管这些研究和皮尤研究机构一样,都使用10美元作为进入中产阶级的临界值,但是它们包括了生活花费日均50美元的人群,并且也吸收了其它数据。)但是目前,中国和印度的经济还存在巨大的差距。
译者:Ver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