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光  >>  正文
陈新光:聚焦中东欧合作发展,开创中欧关系新局面
陈新光
2015年12月06日

2015年11月25日上午约11点,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中东欧16个国家领导人共同乘坐苏州至上海的高铁。在车身上绘有中国与中东欧16国国旗和颐和园十七孔桥和苏州园林里的亭子图案,还绘有"16+1>17"的字样,其寓意表示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在苏州举行,还寓意着中国与中东欧16国的"16+1合作"力量像高速列车一样,远远大于17。

中欧关系呈现"中欧季"交往热潮

2015年是中欧建交40周年,也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创新局面的一年。在金秋季节,掀起了"中欧季"交往热潮,国家主席习近平成功访问英国,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奥朗德相继访华。在此前,李克强总理成功访问法国和比利时。中欧第十七次领导人会晤和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经贸高层对话、高级别人文对话相继举行。中欧双方进一步明确了彼此关系的方向和定位,重申以长远和战略眼光,超越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差异,积极理性看待彼此关系,尊重各国自行选择的发展道路,视对方发展为双方合作的重大机遇,坚持平等相待,增进政治互信,引导中欧关系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

特别是《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得到全面的落实,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不断推进,中欧金融、能源、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城镇化等领域合作和中国-中东欧合作进一步加强,中欧已经就5个新领域合作达成共识--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和欧洲投资计划,建立互联互通平台,开展数字经济和网络安全合作,启动法律事务对话,促进人员往来便利化。中欧关系与时俱进,着眼长远,丰富合作内涵,提升合作水平,顺应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促就业、惠民生的目标任务,激发了中欧各国、各界和各行业参与双方务实合作的积极意愿,开辟了中欧互利共赢的更加广阔前景。以庆祝中欧建交40周年为契机,中欧举办了一系列交流活动,中欧文化,中欧智库、院校和媒体间交流更加频繁,交流和交往于中欧之间的留学生、游客和企业家与日俱增。中欧人文交流传播文化,沟通心灵,为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着眼促进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与发展,中欧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等多边组织和机构中保持了对话沟通。第十七次中欧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重申中欧是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二战后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建设者,将继续支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在《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基础上建立更强、更有效的多边体系,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16+1"合作是中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益补充

"16+1"作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益补充,完全可以为构建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做出应有贡献。自从2011年首次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首次会议以来,华沙、布加勒斯特、贝尔格莱德等地先后举办了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特别是2012年,"16+1"框架成型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达成共识,开创了中国同欧洲国家合作的新途径,将中国与中东欧16国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4年多来,通过经贸合作论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国家协调员会议、经贸促进部长级会议、地方领导人会议等平台,推动推动了"16+1合作"逐步由小到大、由浅入深,日益丰富和成熟。前三次会晤发表的共同文件提出了100多项合作举措和项目,涉及经贸、投资、基础设施、金融、旅游、教育、农业、人文和地方合作等诸多领域,其中《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布加勒斯特纲要》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贝尔格莱德纲要》的绝大部分举措都得到或正在得到落实,已惠及所有成员国的广大民众。

在全球经济低迷、贸易并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务实合作仍保持良好势头。双方贸易规模连创新高,从2010年的439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602亿美元,中国自中东欧国家进口额也比2010年增长77.4%。中国企业赴中东欧国家投资兴业热情高涨,累计投资已经超过50亿美元,国别分布和投资方式日趋多元,中东欧企业来华投资领域也逐步扩大。重大项目合作稳步推进,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累计完成工程承包营业额占中国在欧洲的40%。贝尔格莱德跨多瑙河大桥竣工通车,标志着中国在中东欧国家实施的首个重大项目正式落成。目前,中国企业承建的电站、高速公路、防洪工程等一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16+1合作"走到今天,带来了丰硕的成果,也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珍惜和传承。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不仅历史交往密切、传统友谊深厚,而且在新形势下建立了牢固的政治信任;双方合作不仅体现了平等、开放和包容原则,而且积极对接彼此发展战略,采取适合各自国情的灵活方式。"16+1合作"充分照顾欧盟有关关切,与中欧合作大局同步并举,致力于实现中国、中东欧国家和欧盟三方共赢。可以说"16+1合作"走出了一条跨越不同地域、不同制度的国家间务实合作新模式,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一带一路"的启动和亚投行的建立,"16+1"的一些融资难题也有望获得解决。

此次第四届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最大的成果是共同发表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期规划》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苏州纲要》,为双方未来合作确定大方向和路线图。这些规划将为我们各领域合作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给双方企业界带来更多利好。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就进一步深化中国-中东欧全面合作和继续健康长远发展,提出了"1+6"合作框架即一个目标和六大重点。具体来说就是共同致力于构建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新型伙伴关系目标。六个重点分别是:重点落实好《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期规划》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苏州纲要》前进路线图;稳步推进互联互通建设,建设好匈塞铁路、中欧陆海快线;打造产能合作新样板,探讨依托亚得里亚海、波罗的海及黑海港口的"三海港区合作";不得创新和拓宽投融资合作方式,探讨设立"16+1"金融公司;以农业等领域为突破口,促进贸易投资双增长;扩大人文社会交流,中国提出2016年为"16+1"人文交流年。可以说,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将为发展彼此关系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对中国和欧洲发展持续、平衡、深入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聚焦中东欧发展合作,开创中欧关系的新局面

对中国来说,已经同西欧国家建立了良好的经贸关系,适时提出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是中欧合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中欧合作的重要补充。中东欧是其"通向欧洲的桥梁",与中东欧国家建立更好的关系能助推与欧盟的整理关系。从物流上说,中东欧国家对于确保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抵达目的地-西欧将起关键的作用。中东欧国家是通往欧洲的东部门户,中国希望与这些国家共同推进中欧陆海快线建设,使中东欧成为中国同欧洲贸易联系的快捷通道。可以说,"16+1合作"机制就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欧洲一体化建设继往开来之年,中国第一次举办中国-中东欧十六国领导人会晤和第五届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除十六个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参会外,欧盟、奥地利、希腊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作为观察员身份也参加了此次会议。此次会议,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共商"合作顶层设计",对于发展彼此关系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对中欧发展持续、平衡、深入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中东欧将着眼互利共赢,聚焦发展合作,深化利益融合,排除各种干扰,巩固和发展中东欧关系的良好势头,以推动中国和欧盟务实合作开创新局面,开辟新境界,提升新水平。

中国对发展中国和中东欧国家"16+1"合作予以高度重视,"16+1"合作诞生以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格局,开辟了中国同传统友好国家关系发展的新途径,创新了中国同欧洲关系的实践,搭建了具有南北合作特点的南南合作新平台。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在11月20日集体会见来华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中东欧十六国领导人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同中东欧国家要本着互利共赢、开放包容的精神,加强各领域的互利合作。一是实现"16+1合作"同"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对接。中国欢迎16国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中国支持中欧互联互通合作尽早在"16+1合作"框架内开花结果;二是"16+1合作"同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面对接。中国坚定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希望欧洲团结、稳定、繁荣。"16+1合作"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益补充,本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期规划》,勾画了经济、金融和投资合作的路线图,对深化中欧关系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三是实现"16+1合作"同各自发展战略有效对接。中国同中东欧国家在发展理念、务实合作、改善民生等方面目标高度契合,加强合作符合大家的共同利益。中国支持将"16+1合作"同各自发展进程结合起来,对接发展规划和战略,将各自合作需求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合作项目,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展望2016年,在中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欧洲一体化建设继往开来之年,中欧将着眼互利共赢,聚焦发展合作,深化利益融合,排除各种干扰,巩固和发展中欧关系的良好势头,推动中欧务实合作开创新局面,开辟新境界,提升新水平。《中欧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表达了双方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应对全球重大挑战,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人类长远福祉的立场和主张。中欧在中东、伊核、叙利亚等地区热点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为促进有关问题的妥善解决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对于欧洲难民问题,中国也予以高度关注,相信欧盟和有关国家能够团结一致共同应对,中国愿同包括中东欧国家在内的各方加强沟通合作,共同推动难民问题的妥善解决。诚然,中欧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展阶段存在差异。面对欧洲难以应付的难民潮以及日益增长的恐怖威胁即债务危机,加重了欧盟接纳难民潮的负担,在恐怖威胁加大的背景下,增加了用于维护安全的开支,为缓解欧洲疲软的经济和高失业率。本次苏州"16+1合作"会晤,中国充分体谅中东欧国家的困难,愿与中东欧国家拓宽渠道解决融资问题,充分发挥100亿美元专项贷款作用,研究设立30亿美元投资基金,启动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二期,探讨设立人民币中东欧合作基金。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欧洲一体化建设推进,中欧交流与合作规模扩大、深度加深,双方发展空间将增大,合作机遇将增多,一些分歧将弥合,同时,一些新旧矛盾和摩擦也会发展或增加。目前的关键是,中欧双方都要坚持以大局和长远为重,以开拓思维共谋合作,以求同存异处理分歧。这也是中欧关系40年来历程的重要启示和宝贵经验。

【责任编辑:管理员】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