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光  >>  正文
陈新光: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名片
陈新光
2016年03月23日

中国高速铁路的定义为:"新建设计开行250公里/小时(含预留)及以上动车组列车,初期运营速度不小于200公里/小时的客运专线铁路。"

2015年11月2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中东欧16个国家领导人共同乘坐苏州至上海的高铁,此刻人们联想到2013年10月,李克强总理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参加中东欧16个国家领导人会议,在推销中国的高铁时,就发出邀请中东欧16个国家领导人乘坐中国的高铁,李克强总理因此获得"超级推销员"的称号。

中国高铁具有自主产权和核心技术

从2004年起,中国高铁的技术先后从包括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日本川崎重工和加拿大庞巴迪等世界著名研制高铁技术的公司以比较低的价格引进了高铁技术,其中包括从西门子引进的一台350km/h的原型车(于2006年初引进)和全车制造技术,在很短时间内,掌握了高铁建设的两个极重要技术:机车技术和轨道技术。通过数十年我国科技人员的努力攻关,中国高铁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核心技术,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过程,特别是随着铁路信号和其他安全系统日益电子化和复杂化,保障旅客和铁路系统的安全性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具体来说,目前中国高铁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在全车制造、接触网、牵引供电系统和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四个方面。作为高铁的最核心技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方面,是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吸收了西门子和日立公司的经验成功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TCS-3级列控系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50/350公里高速转向架势我国自己攻克的、高速铁路基础设施中的无砟轨道板也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据说中国的高铁界内有一个说法,我们的高铁技术之所以能够在世界畅通无阻,主要得益于当时引进技术时的一项重要政策:"所有零部件必须用国产,即使暂时造不了要买外国的,外国公司也必须和国内企业合资经营,才可以进入采购名单"。

也正是这一重要举措,让包括中国南车、北车在内的国内厂商迅速升级高铁技术的同时,也将相关技术加速渗透到整个中国高铁的产业链当中,从而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技术。同时,中国的高铁桥梁隧道技术水平世界领先,以轨道技术为例,高速列车轨道沉降误差以毫米计,标准比F1赛车跑道还高。中国高铁纵横东西南北,沿线有湿陷性黄土,有湿地、也有高寒地区。在这些线路上,中国成功解决了地质沉降和轨道热胀冷缩问题,有效控制了钢轨全线高低误差。此外,中国的高铁性价比高。

据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2016年7月份发表的一份关于中国高铁建设成本的报告指出,中国高铁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为:时速350公里的项目为1.29亿元/公里;时速250公里的项目为0.87亿元/公里。国际上,高铁建设的成本多为每公里3亿元以上。这无疑成为了中国高铁最重要的优势之一。

同时,中国的高铁至今保持着零事故记录,之前人们不知道何谓高铁,把2011年温州动车追尾事故说成是高铁事故,其实动车属于国铁Ⅰ级只标注于快铁和骨干普铁(近似高速公路高于一级公路)。

中国高铁总营业里程达世界一半

2004年前后,中国启动了规模庞大的高铁建设计划,打造纵横全国的高铁网络。中国高铁自开通运营以来,客流需求旺盛,运量持续增长。2007年,动车组首次开进了北京站、兴城站。2008年8月1日运营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2014年1月中国南车青岛厂的速度试验列车时速达605公里。

据悉,目前中国高铁动车组最高运营时速可达380公里,发车最短间隔3分钟,适应最低温度可达零下40℃,最多一个长编组可达16节车厢,可运送1000多人。中国高铁规划现在要尽快接通北京到所有省会的高铁线路,所有的省会之间要全部用高速铁路连起来。另外值得关注的一条高铁线路是渤海湾大通道,从东北到海南三亚拉通5700公里,综贯11个省区市。在如此庞大的规划面前,在证券二级市场上高铁概念股可谓风生水起,特别是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更加刺激了投资高铁领域的信心。

2015年8月22日,中国铁投正式启动了175辆时速350公里和57列250公里的动车组采购,预计总采购金额超过400亿人民币。高铁的沿线需要建设全新车站,这些车站更像机场,通常坐落在城郊或是卫星城内,并逐步成为拉动城市周边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新增长点,使得附近的商业及服务业设施、公共交通系统得到配套,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枢纽。此外,快捷、平价的高速交通线路令国家更具凝聚力,百姓可以前往邻近城市求学、工作、旅游,最终会提升国家的向心力,有利于共同价值观及普通话的推广。有专家学者甚至称,"对于国家团结而言,功劳胜过高铁的只有汉字。"

"十二五"时期,我国铁路路网规模和质量显著提升,铁路建设创历史最好水平。"十二五"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8万亿元、新线投产3.05万公里,较"十一五"分别增长47.3%、109%。到"十二五"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1万公里。特别是哈大高铁、兰新高铁等一批举世瞩目的重大项目建成通车,基本形成了以"四纵四横"为主骨架的高速铁路网。2015年,我国铁路运输安全保持稳定,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38亿元,投产新线9531公里,其中高铁3306公里。目前,中国高铁编号为G,还有编号为D的动车组,高铁客运量占铁路客运总量的份额近30%。高速铁路的运营里程已达到1.9万公里,相当于日本及欧洲的总和,在建高铁规模1.2万公里。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投产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高铁总营业里程达到世界一半,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0%以上,居世界第一。有外国媒体评论中国的高铁指出,无论是投资规模还是其国家的意义,高铁项目完全可以与中国古时的大型基础设施工程相媲美,如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时期修建的万里长城,7世纪时开凿的大运河等。

但根据"欧洲行"订票网站(GoEuro)的高铁国际排名显示,中国的高铁总长达19369公里,规模居世界第一。同时,亚洲国家在高铁运营速度和人口覆盖率方面都位居世界前列。其中,日本高铁的速度记录和总评分均居世界第一。虽然在韩国的铁路线路中只有1.62%符合高铁标准,但其人口覆盖率却高达44%,位居世界第一。中国有29.22%的铁路线路属于高铁,但由于庞大的人口总数,人口覆盖率只有10.7%。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的高铁速度和高铁对人口的覆盖率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

中国高铁全方位走向世界

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给中国高铁"走出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伴随着国家在高铁建设上投入的加大,政策层面上对高铁的支持,高铁建设在未来国家经济建设方面必将扮演更加重要的作用。高铁建设涉及到了冶金、机械、材料、电子、电气、化工等众多行业。铁路发展的加快,还将带动机械、冶金、建材、电子信息等整条产业链加速发展和升级。据不完全统计,铁路投资的40%左右将通过材料费、人工费、人员消费等方式留在铁路沿线,对沿线经济的发展也是巨大利好。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认为,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对高铁来说主要是三条通往欧洲和东南亚的高铁,令世界备受瞩目。

一条是计划绕道老挝,连接泰国,经过马来西亚,到达新加坡的铁路;第二条是从我国新疆的阿拉山口北上,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和波兰;第三条从我国新疆北上经过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到土耳其,最后抵达德国。"这条铁路的目的是为了快速运油。"除此外,中国的高铁也在计划走进非洲。2015年5月,李克强总理出访非洲时表示,中方还将在非洲设立高速铁路研发中心。中国另外一条规划中的高铁是从东北北上经过白令海峡的海峡隧道,到阿拉斯加、经过加拿大然后到美国,里程8000公里。

中国高铁之所以能"走出去",主要原因在两个方面,过硬的高铁技术和高性价比的优势,也是中国高铁的最重要基石。中国正在搞的纵横穿越全球各个大洲的高铁建设网,我们知道,如此浩大的工程是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而且高铁建设周期长、风险大,尤其会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巨大不确定性。很明显,中国高铁"走出去"绝不是为了单单为了赚钱和赢利,其背后有着更为重大的考量。

在过去30多年甚至是更早的几十年时间里,海运都是我国最重要的参与到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运输方式,然而在美国主导的海权时代,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这三条最重要的全球航运线却都牢牢把控在美国手中,中国在经济贸易中毫无话语权可言,这也是我国一直充当"世界工厂",始终处于价值链最低端的原因之一。

中国高铁的跨越式发展恰恰让"陆权时代"的来临成为可能,尤其是欧亚高铁、中亚高铁和泛亚高铁这三条线路有着非常深远的战略布局意义,这三条高铁线路如果能够建成投入运营,我国将可以与欧洲进行资源、技术的交换。同时向中亚、西亚和非洲投资制造产业,高铁的高速特性实现了资源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在各国之间快速的输入输出,新需求、新投资也将被不断催生,将会有力带动欧亚大陆的经济整合,从而实现对整个产品链的有效控制,建立一个以我国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发展体系将成为可能,届时中国在世界整个产业链中的地位将会发生重大变化。

不仅如此,中国、欧盟、俄罗斯、印度几个超级经济体所处的欧亚大陆占据了全世界大部分的资源,届时他们将会通过高铁的串联形成一个巨大的利益共同体。这种陆权地缘经济带来的新变化不仅大幅化解了我国在海权地缘政治上所面临的巨大压力。

目前,中国在洽谈国外高铁项目以超过20个,"一带一路"沿线优先,已确定了我国周边的中亚、欧亚和泛亚三条高铁规划战略。欧美媒体则撰文称,中国打算编织一张高铁网络覆盖世界。近年来,中国国家领导人出访时,屡屡推销中国高铁。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已经推行5年,如今,在世界各大洲,中国高铁都在努力积极参与。

2014年,由中国企业参与建设的连接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和土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的高速铁路(安伊高铁)二期工程实现全线贯通,这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速铁路。目前,由中国公司承建的沙特"麦加-麦地那"段的麦麦高铁正在修建。在规划中的中国建造的高铁网络,则遍布世界,如俄罗斯喀山高铁、中泰高铁等,在"一带一路"沿线的高铁项目,是中国优先考虑的发展方向。2015年10月中国获得印尼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项目,全长150公里,最高设计时速300公里,拟于2015年11月开工建设,3年建成通车。届时,雅加达到万隆间的旅行时间,将由现在的3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以内。根据协议,合资公司对雅万高铁的特许经营权将从2019年5月31日开始,为期50年。这是国际上首个由政府主导搭台、两国企业对企业进行合作建 设和管理的高铁项目,也是中国高速铁路从技术标准、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装备制造、物资供应,到运营管理、人才培训、沿线综合开发等全方位整体走出去的第一单项目,对于推动中国铁路特别是高铁走出去,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

【责任编辑:管理员】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