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逸磊没意识到自己因为一段上海话加英语的搞笑视频一夜成名,没有想到会因此获得巨额投资。她恐怕更不会想到自己这样“一个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子”会因为语言问题被媒体主管机关勒令整改。
全球化和信息化并进的今天,有关汉语言纯洁性和使用规范性的问题,值得每个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深思。捍卫母语的纯洁和规范,应该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文化自觉,更应是大众传播媒体的底线。
传统媒体大都有对粗俗文字、外来词汇和新生语言的过滤和使用的规范,因为每一种语言都会有这些文字和表达。但以姜为代表的一批自媒体往往没有语言使用上的底线意识,也未建立起行规式的操作规范。有时反而走向另一个极端,把别人的禁忌当成自己的特长。
今天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文化产业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姜的自媒体节目几乎是这些政策的交集。不可否认,姜的不少作品针砭时弊,其表现形式也有相当的市场,但她在最该下功夫的语言问题上却十分偷懒。
以追求用户数量和盈利为主要目的是商业自媒体的天职,最廉价的手段便是以低俗语言和“夹生饭”式的汉语包装各种包袱和段子。在一个缺乏监管和自觉的环境中,低俗堂而皇之地成为卖点。
相声、评书和戏曲等传统艺术都十分注重对语言的锤炼和萃取。那些流传广泛的经典篇章无不是几代艺人结合自身特点,吸收时代精华创作出来的精品。中戏导演系科班出身的姜逸磊相比那些“野路子”出来的江湖艺人有更好的基础去斟字酌句地构思故事的表达方式,但她并没有,也不愿意下这番苦功夫。
对比姜单飞时的表演,在她获得巨额投资后的节目非但没有质的飞跃,反而更加倚重“无厘头”的包袱和低俗语言博取关注。由此,我不得不怀疑其背后投资人光鲜的外表背后到底有多少逻辑和思维经得起常识的推敲。
不可否认,自甘堕落比追求高尚和纯洁要容易得多。自媒体也是大众传播媒介,其产品应当承担基本的社会责任,在此基础上才能谈盈利和市场。考虑到中国网络和移动新媒体终端受众的年龄结构,有多少父母会放任自己的子女在姜的“粗口”汉语中体会其所谓的“正能量”?姜讳莫如深的一个问题是,她引导受众走上的这条“娱乐至死”的道路有多么粗俗和坎坷?
姜回应愿意接受批评,继续为受众提供高质量的节目。我相信她如果能够言出必行,那么她未来的改变和创新还是值得期待的。某种意义上,姜是一代年轻人的缩影,在语言纯洁和规范问题上,他们也是一定意义上的受害者。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文白之争”以来,汉语就在风雨飘摇的自卑和顺从中被不断地革新和改造。清末民初,汉语要接受外来词大多还需要专业精英或东亚邻居的转译和筛选。进入汉语的外来语和新语言要遵循公序良俗,符合汉语语法结构和表达习惯,更重要的是应该可以转译成晓畅的汉语词汇,如经济、科学、民主。
但今天每个人都能轻易接触外来语,“生吞活剥”地进而引入自己的词典和生活,进而通过信息网络广而告之。网络把原本纵向的语言“巴别塔”压成了扁平碎片化的结构。可以说网络不仅是语言的传播媒介,其本身就是一种语言采集和生产的工具。
我不是原教旨主义的语言纯洁性捍卫者。我坚信任何一门世界主要语言都像一条大河,不断接受支流的贡献,有时会泛滥,有时会干涸,但终将汇入大海,成为世界了解这一地区、民族和文化的桥梁。网络的出现极大降低了语言和文化交流的成本,同时必然提升了保卫母语的难度。
在很多地方,年轻人之间满口网络流行语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有些表达经过时间的检验会进入规范的汉语,但绝大多数都只是某一个群体中的昙花一现。
当代以汉语为母语的使用者缺少对古汉语的集体记忆和传承。史学家陈寅恪有言:“对已往之历史,应心怀温情与敬意”,但在近代史的语境中,我们总认为当下要好过已往,过去要么是自夸现在的资本,要么是被标签为落后的参照。但翻翻《诗经》和《楚辞》,看看汉赋、唐诗和宋词,只需一两页,你就能意识到当下的粗鄙。两千年后的人们还有多少人诵读我们引以为豪的今天?
自媒体应该在捍卫汉语言纯洁性和规范性上做出表率。德国语言哲学家威廉·洪堡早在200多年前就曾论述一种语言对其使用者的反塑作用,指出语言本身蕴含的巨大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
英语、汉语、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等世界主要语言对外来语言吸纳和包容其实是十分苛刻的,绝非“俯拾即是”。很多国家都曾出现坚定捍卫民族语言纯洁性的思潮和运动,遑论那些应该人人喊打的粗俗语言。
汉语作为这些语言中唯一的表意文字,在全球化中面临的挑战也是最大的。汉语兼具形音意的表达特色。几千年不间断的文明史给汉语积累了巨量的文法、辞章和典故,为雅致、简练、纯净的汉语表达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令人遗憾的是,目前的汉语教学和语言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并未充分利用这一空间,也未激发人们自觉维护语言纯洁的自主意识,以及积极探索语言规范创新的兴趣和热情。
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以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国家语委等一系列相关机构都有责任监督落实这一重要的法律。但同样令人遗憾的是,公民和主管部门在这方面都没有树立起应有的责任意识和文化自觉。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姜主持的自媒体的整改指令,只是这一领域内问题的冰山一角。维护汉语的纯洁和规范不能只靠媒体主管机构兜底。
有人调侃,死去的语言最纯洁。其实,反之亦然,要想让一门语言经久不衰,就要保证其纯洁和规范。一个集美貌和才华于一身的女子,若要以语言和逻辑回报其粉丝和投资人,理当从自身做起。
作家木心说:“文学是一字一字地救出自我;书法是一笔一笔地救出自我。”希望当红网络明星的姜逸磊也能够“一字一字”地救出自己,那何尝不是一种对汉语和公众的担当?保卫汉语,匹夫有责。
关于作者:李洋,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