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  正文
李洋:当代“桃花源”
李洋
2016年05月16日


下石壕

这段隧道隔断了33户人家,也隔断了今天与南宋。

在山西平顺县太行山深处,有一个33户人家的小村庄“下石壕”。从南宋初年到上个世纪90年代,这33户人家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在其间800余年历史中,他们“只知有宋,无论明清”,堪称真正的世外桃源。

村里的族谱显示,他们是岳飞三子岳霖的后代。岳飞和长子岳云1142年受人陷害,死于杭州。其余家眷忌惮迫害,四散奔逃。村里老人说,岳霖携带33户家眷、亲戚和仆从一路向北逃难至此,在半山腰一棵大榔树下过夜。是夜,岳霖梦见大树化作人形,对他讲“把家眷安顿于此,可保平安”。于是33户人家在此安顿下来,一住就是800多年。

他们用山石建房,开垦梯田。距离大榔树不远有一眼山泉,可做水源。这棵古树今天依然屹立在村子中间,枝叶繁茂。泉水生生不息。大多数人家的石板房都有几百年的历史。

村主任张海根今年不到40岁,是土生土长的下石壕村人。他说:“年复一年,这里的生活简单得很。”甚至连住家户数都没有变过。村民多姓岳,多年下来都有亲戚关系,就像个大家庭。山里土地贫瘠,他们靠天吃饭,广种薄收,织土布,穿草鞋。老人的语言表达均有古风,口音不同于当地。

1996年政府帮忙修了一条20公里的山路,把这个村与最近的村路连接起来,其中还包括一段几十米长的隧道。下石壕之所以与世隔绝,就是因为若无这段隧道,必须爬上爬下一段上百米高的悬崖。若要从其他方向出山则要走几天的山路,穿过人迹罕至的山区。

修好路,张海根才第一次出山,那年他16岁。“刚出去害怕啊,害怕被人欺负。我穿得破破烂烂的,外人看就像野人一样,”张海根说,“其实我们并不野蛮。我么从小就听岳飞的故事,从小就知道精忠报国的道理。”

村里的孩子生存能力都很强,擅长爬树。而且他们接受了独特的历史、家学和宗族教育。村里有先生,有医生,有寺庙,也有族长开会议事的地方。只不过学的都是宋及宋以前的历史,传下来的规矩也是岳家的家规和祖训,以至于这个村在后来成为岳氏宗族研究岳家历史的活化石。

张海根说岳霖当时的选择真的没错,这个村就像个被绵延的大山隔起来的孤岛。宋以后来自蒙古、满族和日本等对中原的侵略者都没有接近过这个村。外界也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村的存在。村民们说,岳飞遇害后27年南宋朝廷给他平反,祖先都不知道。但现在想想不知道也许是好事,否则他们33户人家很难如此平静安宁地生活800多年。

张海根的父亲张建录今年78岁。他说:“不是出不去,因为时间久了,路途艰险,人们也就不想出去了。这里生活虽然清苦,但是非常清静,邻里关系非常好,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通路了,村民们陆续走出去看了外面的世界。“当初那几年真是大开眼界,”张海根回忆说。“你可以想象,我们对外界所有的想象都来自于岳飞那时候,随后便一步跨进90年代。”

当时有很多趣事,路通了几年后来了电。村里有了第一台电视,全村人挤在一起看,嘴巴长得大大的,鸦雀无声。“起初大家看不懂,慢慢才能看明白,”张海根说。

路通了,陆续有游客来到村里。“他们刚来时,对我们什么都好奇,我们对他们也是好奇。村民也没有买卖意识,给多少钱都行,”他说。政府为了发展旅游,把村名改为“岳家寨”。

路通了,年轻人开始出去打工,尤其是撤点并校后,村里的先生再也没书教了。孩子们陆续到镇上和县里上学去了,只留下20多个老人种些花椒、柿饼和蔬菜,经营几家农家乐,十元钱吃饱,二十元睡好。我在村里住了一宿,安静至极。八百年间,沧海桑田,满天繁星不知目睹了多少国家革命和社会实验。下石壕村注定要成为历史,但它会一直成为一个我们观察今天的参照。

村里的老人互相照应,来了客人总面带憨厚的微笑,有统一的招呼方式:“来啦!”村里最常见的标语是“精忠报国”。

关于作者:李洋,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站长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