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图片来自网络)
自2013年圣彼得堡G20峰会以来,为促进可持续和平衡的全球经济增长寻找新动力,就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今天,要解决这一问题的紧迫性更加明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个月将其对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从4月的3.2%下调为3.1%。联合国5月对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仅为2.4%,比去年年底时下调了0.5个百分点。
英国退出欧盟的共同结果反映了世界政治领域内的不确定性增强,对市场信心和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都产生了消极影响。
新兴经济体近年来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达到50%以上,但自前年以来美国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调整让新兴经济体国家面对的外部下行压力陡然增大。与此同时,各国国内经济结构转型的需求也愈加迫切。
下月初在杭州举行的G20峰会将为这些问题寻找答案。中国作为主办方,其在这些领域内的探索和经历,也注定会为各参会方在讨论和思考相关问题时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参考。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去年12月1日谈到杭州G20峰会时说: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创新、充满活力、互联互通和包容的全球经济,探索驱动发展和结构改革的新路。
他很有可能在本次杭州峰会上提出一系列具体的倡议,把上面这些提纲挈领的信息转化成具有可操作的行动计划,促进全球在发展和结构改革中,积极寻求建立创新、互联和包容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最大的贸易国、最大的世界经济增长贡献国。中国也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大的新兴经济体。这些多重身份本身就表明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内,在以上领域内的探索和改革是成功的,也在一个侧面凸显了习近平主席可能做出的一系列提议对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意义和针对性。
近年来中国经济也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但年增长率依然保持在6.5%至7%的合理区间内。这个增长率本身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然达到25%左右,比其他所有新兴经济体的贡献率总和还要高。
更重要的是,中国顶住经济下行的压力,坚定地调整经济结构,寻求社会转型,升级产业技术,提升治理效率。这些也都是确保经济在合理区间内运行的重要保证,更是中国经济未来腾飞的新基础。
去年,中国的高科技制造业和设备制造业的附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2%和6.8%,这些都是中国经济长远增长的新动力的来源。
去年,技术进步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55%,2001年时这个数字仅为39%。尽管目前的水平还显著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但中国在研发上的投入已经超过欧盟和日本,仅次于美国。
如果中国政府的计划可以实现,那么2020年时技术进步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将达到60%,中国用于研发的投入将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2.5%。在发达国家,技术创新对经济的贡献率平均为70%,研发投入与生产总值的占比为3%。中国与其差距反映了2020年之后,中国依然具有继续寻求创新发展的空间和潜力。
五年内,会有1亿农民进城,中国的城镇化率将从目前的56%提升到60%。在城里,8亿多居民构成了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而农村近6亿农民则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十年前,中国每年有300多万大学毕业生,今年这一数字已经接近800万,超过了但年美国和欧盟大学毕业生的总数。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将显著提升中国的到劳动力水平和生产效率,有效减缓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冲击。
自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有7亿人口摆脱了贫困,这一成就具有显著的全球意义。中国政府还表示要在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消除绝对贫困,让最后7000万贫困人口过上好生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它从未停止向其他国家学习经验,汲取教训,也从未停止自我调整和矫正,以适应,甚至引领,国际秩序的变化。
G20峰会在杭州举行。世界可以参考中国在实现创新、包容和互联发展上探索经历,对中国来说也是一个学习借鉴他国的善治经验的好机会。当然,中国也期待与各参会方一道努力,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和切实有效的行动,解决全球经济和发展中诸多关键问题,为世界提供东方智慧和中国方案。
(本文为中国日报网天下专栏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