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光  >>  正文
陈新光:坚持"六个加快",向建设网络强国目标进军
陈新光
2016年10月14日

2016年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目标,要做到"六个加快"。即: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加快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加快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加快增强网络空间安全防御能力,加快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社会治理,加快提升我国对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技术通过自主创新影响未来社会

科技史学家指出,互联网的发明与运用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价值已经全面超越了蒸汽机革命、电气革命,因为互联网为人类社会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生活空间--网络空间。在网络信息时代,数据代替经验成为认知来源,已经越来越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同。在大数据时代,无所不在的网络和时刻不停的网络创新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影响未来社会:一是网络改变了信息与知识获取方式。数据时代前,信息源头只存在于社会中的少数人,知识存在大多于书籍报章之中,存在于知识分子的大脑中。知识的传播依靠个人阅读和学习,许多人共同的信息和知识具有社会意义,这正是"知识就是力量"的根本含义。大数据时代以网络、计算机以及海量存储为物质基础,在这种新的基于知识的社会基础设施架构上,获取知识变得极为方便,每一个人的知识可以通过网络与他人共享,已成为网络时代或数据时代的标志之一;二是网络已形成全新的生产力。数据通过网络与社会既有部门和产业结合,盘活生产要素,推动技术进步,进而形成新生产力。这一影响的实现机制,在于因网络而改变主观状态从而影响其观念和行为,改变生产技术与流程,改变消费行为和社会活动方式,进而实现社会基础设施和生产体系的数字化改造,实现产业与社会的变化与转型。G20各国正在积极推动这种变化和转型,我国的"互联网+"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规划,都是在主动运用这一影响机制;三是智能技术支持网络创新。数据与特定数字化物理设施的直接互动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包括生产知识和物质产品。这里说的生产新知识,在科学研究中,已经有大量事实证明,数据与计算机器的互动可以产生出新的知识,如四色图定理的证明、贝尔不等式的证明、洛伦兹吸引子和引力波的发现等。

在物质生产方面,知识与特定的计算机器互动创造出新的物质产品、提供新的社会服务,在近年已初见端倪,比如当前无人驾驶车辆和飞行器的出现,还有3D打印、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实验。数据通过网络影响社会的方式是一种全新的创造性的力量,即人的生产劳动实质上转变为智力劳动,是数据形态的知识与智能机器相互作用从事具体的社会生产。这种数据通过网络影响社会的机制预示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历史性的变革,将重新塑造着人类的未来。我们要顺应这一趋势,大力发展核心技术,要紧紧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抓紧突破网络发展的前沿技术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要改革科技研发投入产出机制和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实施网络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设备攻坚战略,寻求高性能计算、移动通信、量子通信、核心芯片、操作系统等研发和应用取得重大突破。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迈向经济"新蓝海"

当今世界,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世界主要国家都把互联网作为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的重点,把互联网作为谋求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方向。放眼全球的数字经济浪潮,能不能抓住机遇,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举。网络信息技术已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技术创新领域,是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有统计显示,未来几年,数字经济在全球经济的占比将达到22.5%,到2020年,将产生超过44ZB(1ZB相当于十万亿亿字节)的数据。数字时代,数据是重要的原材料和生产要素。德国发布"数字战略2025","明确了德国制造转型和构建未来数字社会的思路";英国出台《数字经济战略(2015-2018)》,旨在建设数字化强国;日本提出建设"超智能社会",最大限度将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融合。

对于中国来说,数字经济既是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变量,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增长的新蓝海。中国政府发布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实施"三步走"计划,总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信息化全面支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网络强国地位日益巩固,在引领全球信息化发展方面有更大作为。目前,我国网民数量、网络零售交易额、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规模已居全球第一,一批信息技术企业和互联网企业进入世界前列,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信息产业体系。已成为全球最大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企业6.08万家;信息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升,固定宽带接入用户累计达2.74亿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2.97亿户,移动宽带用户达8.2亿;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加深深度融合机械、船舶、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等行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超85%,石化、有色、煤炭、纺织、医药等行业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超65%;网络零售交易额居全球第一,2015年国内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超过20万亿元,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数字经济的比重占GDP的10.5%。更为重要的是数字经济的背后,凸显的是发展理念的创新,是技术的进步,也是思维方式、商业模式、消费模式的革新。虽然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安全保障取得了不小成绩,但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为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我们要把握这一历史契机,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世界经济正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面对起伏不定的世界经济形势,网络信息技术等产业再一次提供了发展的风口。在2016年G20杭州峰会上,"中国方案"里的重要内容,《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的出炉,让数字经济成为与会各国创新增长方式、注入经济新动力的共识。

加快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社会治理,提高网络管理水平

互联网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然而,全球互联网发展并不平衡,网络空间内新老问题交叠,现有互联网治理规则难以反映大多数国家的意愿和利益。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社会治理模式正在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维护网络安全,关键在于区分不同主体,实现治理升级。网络可以虚拟,但安全不能虚无,这不仅事关国民安全,更关系国家安全。维护网络安全,也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2015年巴黎恐怖袭击后,法国国民议会通过《紧急状态法》修正案,提出"紧急状态下可屏蔽内容不良的网站"。今年2月,美国白宫正式成立网络安全促进委员会,紧锣密鼓地起草提升美国长期网络安全的"路线图"。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互联网治理并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在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近年来,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等为抓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推进了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同时,强化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优势,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施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我国在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社会治理的发展还不平衡,城乡的"数字鸿沟"依然存在,面向不同区域的网络信息服务覆盖还不均衡,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面向贫困人口的信息服务应用的种类还不够多,效果也还不够好。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将研究制订网络扶贫计划,主要包括网络覆盖工程、农村电商工程、网络扶智工程、信息服务工程和网络公益工程等五大工程。在政务公开方面,主要从三个方面加以推进:即加强数据资源的管理,优先开放相关领域数据;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实现最大程度的开放;建立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标准体系,实现统一开放。具体目标就是要在2018年以前建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门户,推进政府和公共服务部门数据资源统一汇集和集中向社会开放,实现面向社会的政府数据资源一站式开放服务。在提高网络管理水平上,提出要严密防范网络犯罪特别是新型网络犯罪,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要发挥网络传播互动、体验、分享的优势,听民意、惠民生、解民忧,凝聚社会共识。网上网下要同心聚力、齐抓共管,形成共同防范社会风险、共同构筑同心圆的良好局面。要维护网络空间安全以及网络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可靠性,提高维护网络空间安全能力。同时,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了解和运用互联网方面提出了要学网、懂网、用网,积极谋划、推动、引导互联网发展的新要求。要求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开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务的关系,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把网络强国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加快增强网络空间安全防御能力,提升网络空间国际话语权

互联网已与人类相伴40余年的今天,网络空间的全球规则至今还未建立,如何构建国际网络安全秩序?这是对21世纪的时代拷问。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2015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乌镇召开,习近平主席在大会发表主旨演讲,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构建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的思想,明确提出,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是对互联网观的创新性发展。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指出,要维护网络空间安全以及网络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可靠性,提高维护网络空间安全能力。当今现代科技日新月异,量子计算机、新型光纤和无线通信、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云计算、太空路由器……信息技术和物理世界的充分融合,已经扩展到人类现实生活的所有领域。互联网这把双刃剑带来的不仅有便利,还有无法忽视的危险。重大网络安全事故层出不穷、网络攻防新态势渐显、网络军备竞赛高烧不退、网络安全威胁升级且多样化,当前国际网络安全形势面临严峻挑战。仅2016年上半年,我国涉嫌泄露或窃取用户信息就超过10.6亿次,其中用户信息被泄露已超5.4亿条,平均每天信息泄露300万条。这个令人震惊的数据来自今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发布的《百度安全打击网络黑白皮书》,再次给人们敲响了网络安全的警钟。另据《百度安全打击网络黑白皮书》显示,2016年上半年,窃取用户隐私6.3亿次,日均窃取用户隐私348万次,通过使用手机过程中窃取用户隐私4.1亿次,使用电脑窃取用户隐私2.2亿次。个人信息泄露形势为何如此严峻?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网络黑产大军的不断"壮大"。《百度安全打击网络黑白皮书》还显示,今年上半年网络黑产从业者已达56万人,网络黑产规模超过1482亿元,从业者人均收入26.5万元。由此看来,维护网络安全,各自为战已经无效,已然来临的"互联网+"风险社会,迫切呼唤全社会的防守矩阵。2016年的全国"两会",大数据立法成为不少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立法维护网络安全,归根到底是要为变化社会中的安全秩序加锁。

网络空间存在网络主权,并不是独立于现实社会的虚拟空间,而是拓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互联网虽没有边界,但网络基础设施、网民、网络公司等实体都是有国籍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空间承载着一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安全发展的诸多现实利益,理应受到所在国的管辖,不可避免地成为国家主权的延伸。同时,网络空间既是人类的共同家园,又是新的战略空间。此外,互联网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网络空间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新战略空间。互联网把人类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互联网带来的福祉应为世界人民所共享。然而,在这一新的发展空间中,传统的国际秩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发达国家

凭借技术、资本以及在网络资源分配控制权上的优势,形成对发展中国家的牵制。我们要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网络发展道路、网络管理模式、互联网公共政策和平等参与国际网络空间治理的权利,不搞网络霸权,不干涉他国内政,不从事、纵容或支持危害他国国家安全的网络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按照现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着眼于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促进互联网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合作共治,明确提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和"五点主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推动网络经济创新,促进共同繁荣;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公平正义),成了构建网络命运共同体的顶层设计。"四项原则"体现了《联合国宪章》等国际法基本原则,体现了依法治网的原则,体现了安全与发展并重的理念,是构建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的基本遵循;"五点主张",明确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科学路径。"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的创新性、先进性,体现在它打破了西方国家在全球互联网治理中的霸权地位,反映了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意愿和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的思想是信息时代国际治理思维的创新与发展,也对全球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贡献。植根于现代法理,是现代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的延伸,重网络主权是反对网络霸权的必然要求。自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确立国家主权原则以来,坚持主权、反对霸权就是国际体系实践的重要内容。尊重网络主权是维护和平安全的重要保证。网络安全是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是网络恐怖主义、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窃密的受害国。只有尊重网络主权,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反对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空间军备竞赛,才能切实维护网络空间和平安全。中国是网络主权的坚定倡导者和有力维护者,在这条道路上,我们走得充满自信、无比坚定。

(本文为中国日报网天下专栏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管理员】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