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  正文
李洋:“网红”的春天,文化的荒原
李洋
2016年10月14日

(网络直播中的“网红”截屏。图片来自网络)

三十多年前,中国敞开大门,拥抱新知,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奇迹。三十多年间,中国文化也经历了来自外部世界和新技术的轮番冲击,不断变化的经济和社会形态也在增强文化系统自我演化的内部张力。

应对文化冲击,框定文化演进的路径一直都是中国的执政者必须面对的挑战。自毛泽东以来,历任执政者在文化领域的一个共识是,中国的崛起绝不只限于经济领域,更应在文化领域谋求崛起,确立优势,巩固自信。

两年前的10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他针砭时弊,在谈到当下的文艺创作存在的问题时指出:"有的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低级趣味,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当作感官刺激的'摇头丸'…… 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

过去两年中国网民数量从6.4亿增长到7.2亿。巨大的网民基数是中国在互联网领域的硬实力的基础,但也为网络的低俗文化提供了市场。互联网"网红"行业很多就是靠"搜奇猎艳"和"感官刺激"壮大的。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的调查报告预计今年"网红"产业的产值将达580亿元,超过去年400亿的全国电影票房收入。在"网红"消费群体中超过70%的人出生于1980年之后。

"网络直播"的兴起是一种文化现象,随后吸引了电商、影视公司和风险投资企业,迅速成为一个产业。无论这个产业的末端链条如何在物联网经济的空间中延伸,都不能改变其起始端诉诸"情色"和"低级趣味"的特征。

令人担忧的是腾讯网7月份做大学生调查显示,"网红"竟然是大学生最向往的职业,足不出户,就能名利双收。在浙江义乌,有高校已然开设了"网红"专业。

一个行业的存在有其市场必然,但任何一个在法律框架内操作的行业或产业首先都应当尊重和维护公序良俗,否则就是在打法律的"擦边球",拿着市场做"挡箭牌",靠"低级趣味"敛财。在违法和高尚之间,存在着广阔灰色地带。法无禁止皆可为,但法律之外还有道义和良知的约束。这个灰色地带的公共治理和秩序维护考验的政府的治理水平和社会的公德操守。

习近平同志在其讲话中也提到:"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 …… 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

存在即合理。但需要追问的是:是否有更加合理的存在督促一个文化共同体追求更高层次的理性和存在形式?当今文化强国无不在探寻更合理的文化运作和存在形式,这种追求代表着真善美的人间正道,也是任何一个古老文明能够绵延不绝,任何一个新生文化共同体能够茁壮成长的内在动力。

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阵痛中。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政府对内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外倡导的"一带一路",这些绝不只是国家的事情,更与我们每个公民息息相关。"网红"产业究其根本是一种"低级"的文化消费行为,并不为国家和社会创造高质量的附加值,更与创业创新和文化自信无关。

如果一个国家的年轻人以"网红"为职业理想,同时又是"网红"的主要消费群体,这难道不应该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重视吗?其中蕴含了民族文化危机的种子。中国的富强和崛起需要的是诚实的劳动者,而不是靠挑逗、扭捏和无聊消费公德和资源的 "网红"。

当然,应当反思的是,很多年轻人的价值观如何沦落到今天的地步,把"足不出户,赚到大钱"等同于人生价值。经济迅速增长,社会飞速变化的过程中,政府和社会更应该有意识地提升公共道德秩序,培育健康向上的正能量和价值观。不论富裕还是贫穷,美德、责任感和爱心都是人性中最可宝贵的财富。

1980年5月,《中国青年》杂志刊登了“潘晓来信”,引发了社会大讨论。青年们感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人生的路怎么越走越窄啊?”这种发问本身蕴含着积极上进的诉求和对国家的责任感,是那一代青年内心的写照。今天,青年们在教育和就业上的路越走越宽,但相当一部分人在精神娱乐和文化追求的路却越走越窄了。

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

习近平在讲话中谈到: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写道,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当时古代希腊、古代中国、古代印度等文明都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文化传统,并一直影响着人类生活。

中华民族的先辈们在轴心时代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这是我们当代人的历史遗产,更应该激励当代国人扬长避短,博采众长地把中国文化和华夏文明延续好,发展好。习近平说:"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离不开这种源自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信息技术时代,中华文化可以因之衰落,也可以因之崛起。今天,没有知识和技术的"穷人",只有自甘堕落,纸醉金迷的"懒人"。互联网连接着广阔的知识和机遇,也连接着国家屈辱的历史和光明的未来。互联网理应是年轻人求知的利器,而不是吸食"低级趣味",寻找"刺激"的"大烟枪"。人类的历史和智慧为我们提供了优秀的精神食粮和思想营养。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人生有意义,国家才有希望。

国家崛起是宏大叙事,其实离不开每个人个人梦想的实现。自2000年以来,先后有是17名日本科学家在化学、生物学和物理学上获得诺贝尔奖。国家竞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相比之下,中国的年轻人应当知耻后勇,发愤图强,珍惜时光。

岁月从不饶人,我们也绝不要饶过岁月。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