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大选中的胜出及其所反映的美国政治分裂已不可避免蔓延到外交层面,猛烈冲击奥巴马余任外交政策。
作为候任总统,特朗普不仅在推特上毫不收敛地“指点江山”,还不顾争议接听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电话,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不断挑战奥巴马权威,似乎提前进入“总统角色”,甚至在一些重大外交问题上主动挑起与奥巴马外交的“路线之争”。特朗普胜选后的人事安排更反映出他企图推翻奥式外交遗产和政策方向的决心。
“一山难容二虎”,奥巴马原本一心盼望希拉里当选后承接自己的外交遗产和思路,如今面对特朗普胜选后急不可耐的“抢班夺权”,并未提前做好准备的奥巴马不得不频频出招,力争化被动为主动,裹挟两党建制派和主流学者、媒体共同向特朗普施压。
奥巴马一方面希望树立过渡时期“只有一个美国总统”的威信,延续自己长期坚持的外交政策方向,另一方面着眼未来,力求塑造自己离任后的外交方向,至少为2017年1月20日后特朗普挣脱现有外交政策框架增添更多内部束缚和舆论压力。
这一阶段奥巴马处理美俄关系的方式最能体现上述特征。面对特朗普的“挑衅”,奥巴马已彻底放弃在任内改善美俄关系,转而将两国关系推入更冰冷的寒冬,试图让上任后的特朗普难以脱身。美俄关系在2016年下半年基本就已罩上大选阴影。
大选期间,自“维基解密”爆出对希拉里不利的邮件后,希拉里阵营就果断把矛头指向俄罗斯,谴责俄罗斯官方与黑客行为有关,暗示特朗普与俄罗斯“里外勾结”,干涉美国大选。
奥巴马政府一开始并未明确指认俄政府,2016年10月,随着“邮件门”持续发酵,其态度逐渐明晰,美国土安全部和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首次“点名”俄罗斯,指责其为“幕后黑手”。
然而,特朗普赢得大选后,对俄罗斯以及普京的言论并未发生本质改变,在推特上继续向俄罗斯和普京示好,并且从决策核心圈的国家安全顾问一职到操作层面的国务卿一职都启用了友俄知俄人士,对俄“梦之队”初具规模,对俄新一轮“重启”呼之欲出,奥时代对俄政策改弦易辙犹如箭在弦上。
美国新政府对俄政策很可能与奥巴马设定的轨道背道而驰,奥巴马自然无法坐视不理。
近期,奥巴马对俄频频出招,企图力挽狂澜。2016年12月20日,距离特朗普宣誓就职还剩整整一个月,美国财政部决定就乌东局势和克里米亚问题继续扩大对俄罗斯制裁。
2016年12月29日,奥巴马再次挥舞制裁“大棒”,宣布俄罗斯涉嫌通过网络袭击干预美国总统选举,因此对包括俄罗斯情报总局和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在内的5个俄实体机构和4名俄情报总局高层官员实施制裁,同时美国国务院宣布驱逐35名俄外交人员。
这一招引发民主、共和两党大佬集体叫好,美国国内舆论几乎一边倒地站在奥巴马一边。这样看来,即使特朗普执政后能够同样以行政手段突围奥巴马设下的“紧箍咒”,其面临的也将是国内业已形成的强大对俄“共识”。
“乱拳打死老师傅”,特朗普在外交领域的言行不仅让奥巴马疲于应付,还让美国两党建制派、部分专家和主流媒体大跌眼镜、忧心忡忡。
比如在对俄政策上,特朗普的言论进一步激发舆论反弹,有人怀疑特朗普是否已经“成了俄罗斯的人”,更有甚者认为普京正利用民粹、反建制等力量“干涉美欧各国选举”,“瓦解美国领导的欧洲集体安全架构、侵蚀美国主导的自由主义秩序”,叫嚣美国应立即与俄罗斯展开一场新冷战,彻底整垮对方。
特朗普不会听不见这些声音,也不会不知道有多少人站在自己的对立面。2017年1月20日后,特朗普将从“革命派”成为名正言顺的“当权派”。
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奥巴马代表的政治力量不会就此消失,“路线之争”将会继续,内政和外交领域的分裂短期内难以弥合,而能否弥合这些分歧,将是特朗普在外交政策上的最大考验。
(原文发表于《亚太日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