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光  >>  正文
陈新光:新动能撑起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天地
陈新光
2017年03月12日

2016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明确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稳中求进要处理好“稳”与“进”的辩证关系,既谋子,又谋势;既看当前,又重长远。从2016年的重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到2017年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改革的认识在深化,内涵在拓展。

1978年,中国人均GDP仅为155美元,只用了23年,2001年突破1000美元大关;随后用了9年时间突破4000美元大关;而今天,中国人均GDP已超过8000美元。1986年中美两国差距最大时,美国的GDP为中国的15倍之多。28年后的2014年,美国的GDP只有中国的1.7倍,30年间差距在迅速缩小。许多国际专家学者预测,中国只要能保持接近目前增长速度,超越美国只是15年之内的事情。

6.7%增速的背后,我国就业保持平稳,最近连续多月的调查显示,我国调查失业率呈现下降趋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保持平稳,城乡差距也在进一步缩小。特别可贵的是6.7%的增速,不再像过去靠强刺激或依靠粗放的发展模式,而更多地依靠改革、创新与转型。目前,我国经济结构在优化,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在提升,单位GDP能耗在下降,生态环境持续得到改善。从G20杭州峰会到达沃斯论坛,中国为世界经济治理开出了“中国药方”,已成为全球结构性改革的引领者。

2017年,距离“第一个百年目标”只剩下最后四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已经全面开启,这是民族复兴之路上的关键一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判断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不仅成为中国改革实践的重要引领,也为中国方案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完善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学理基础。

放眼全球,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目前在科技创新上仍处于无可争议的领先地位,但优势正逐渐缩小,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已成为科技创新的活跃地带,在全球科技创新“蛋糕”中所占份额持续增长。权威专家预测,未来20至30年内,北美、东亚、欧盟三个世界科技中心将鼎足而立,主导全球创新格局。中央在部署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时,突出强调“市场”和“法治”手段的综合运用,提出要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抓紧编纂民法典,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从单纯经济政策的维度扩展到社会政策,政策的框架在完善,视野更宏阔,这将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树立一座里程碑。

【责任编辑:管理员】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