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光  >>  正文
陈新光:中哈合作面临良好“机遇期”
陈新光
2017年06月20日

据哈萨克斯坦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已累计对哈投资428亿美元,贷款126亿美元。哈是中国在中亚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在欧亚地区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中国则是哈萨克斯坦第六大直接投资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国和最大出口市场。

中哈两国是友好邻邦和全面战略伙伴

今年是中哈建交25周年,25年来中哈关系保持稳定健康发展,已成为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的典范。近四年来,中哈双方切实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沿着两国元首确定的路线推动双方合作深入发展,造福两国人民。近年来,中哈友好关系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两国关系日趋紧密。一是双方高层交往频繁,进一步深化了两国关系,推动了两国各领域加强务实合作;二是双方基础设施建设和对接达到了空前规模;三是双方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对接与合作符合两国发展利益。

当前,中哈合作面临良好“机遇期”。在中哈以构建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为发展总目标的大背景下,中国正努力实现“两个百年梦”,目标是成为富裕文明的强国;哈萨克斯坦则积极落实“2050年战略”,任务是进入世界前30强行列。两国的国家战略均强调改善民生和调整经济结构,均视发展为第一要务。中哈从建立睦邻友好关系到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再到打造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从防范中东极端势力向外部扩散的角度,与哈共建“防火墙”,摸索反恐和反极端主义合作新经验,巩固中国西部周边的安全和发展。尤其是印度和巴基斯坦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员后,哈萨克斯坦将成为北连独联体、东接中国、南往印度洋的地缘“纽带”,与哈萨克斯坦的合作在中国对外关系中的地位更加凸显。

两国经贸合作日益紧密,人文交流方兴未艾

中哈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双方在产能合作、能源合作等方面拥有巨大潜力。目前,中哈经贸合作日益紧密,贸易结构日益优化改善。中国累计对哈投资近430亿美元,哈萨克斯坦成为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最大的投资目的地国。中哈商定51个产能合作早期收获项目,合同总金额260多亿美元。其中3个已完工,6个已启动,今年还将开工7个。2016年过境哈萨克斯坦的中欧货运班列超过1200列,集装箱运量增长2倍多。两国合作已经由最初的能源合作扩展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工业制造、建筑、农业等各个领域,有超过2600家中资企业在哈投资兴业,给当地人创造了数万个就业岗位。中哈能源合作正不断深入,目前已有5条油气跨境运输管道,为中国同包括哈在内的欧亚地区国家开展能源合作提供了重要保障。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双西公路、无水港等建设项目已经成为哈中两国经贸合作新的重要增长点。

民心相通是推动中哈关系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最基本保障。在中哈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大背景下,双方人文交流方兴未艾。哈萨克斯坦歌手迪玛希在中国获得成功后,在哈引起广泛反响,更多哈民众重视中哈交流,更多地关注中国文化市场、发展和机遇。由此可以看出,哈民众对中国文化非常认同和热爱,这是两国民心相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哈建交25年来,哈多次举办国际赛事,中国很多演员在此获得大奖。2016年,两国人员往来近50万人次,有1.4万多名哈萨克斯坦学生在中国学习,很多到过中国的哈民众对中国充满好感。今年正值哈萨克斯坦“中国旅游年”,通过中哈旅游年活动可进一步调动两国民众广泛参与交流与合作,促进民心相通,成为中哈关系发展的强劲动力和增长点。

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新动能

哈萨克斯坦地处欧亚大陆中间地带,拥有中国、印度、俄罗斯等重要市场。“一带一路”框架下通往欧洲的交通走廊穿越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哈萨克斯坦成为连接欧亚各国的贸易枢纽。四年来,中哈两国在诸多领域展开积极合作,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中哈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进展顺利,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实现了成功对接合作,包括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基地、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在内的一系列大型标志性项目进展顺利;阿拉木图大口径钢管厂、科斯塔奈州江淮汽车组装企业等17个早期收获项目已经或即将启动建设,涉及项目总金额近120亿美元;哈中产能合作将至少创造1.5万个工作岗位……

加强战略对接、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哈两国合作的重点。战略对接的重点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同哈萨克斯坦打造国际物流大通道战略对接,国际产能合作同哈萨克斯坦加快工业化进程对接,中国陆海联运优势同哈萨克斯坦东向海运需求对接,“数字丝绸之路”倡议同“数字哈萨克斯坦”战略对接,即国际物流大通道战略对接、工业化进程对接、陆海联运需求对接、信息数据对接,并具体化为22项合作内容。据不完全统计,双方企业和金融机构已签约项目24个,签约金额80多亿美元。

【责任编辑:管理员】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