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安  >>  正文
魏延安:乡村旅游不是把苏州园林搬到农村
魏延安
2018年04月10日

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主体中,城市工商资本下乡建起的各类农庄是重要的构成部分,但从目前的表现来看,相当一部分经营并不好,甚至是亏损严重,主要原因是没有人来。为什么没有人来?需要运用社会学的原理找一找原因。

首先不得不承认,这些庄园绝非粗糙之作,有些还相当精美,有些动用了专业的设计院,有整体规划,布局科学,基础设施普遍良好,停车不存在问题,更不需要厕所革命,可谓有林有水,花草繁茂,亭台楼榭,一应俱全。其背后的投资强度也不言而喻,特别是前些年煤炭、房地产行业红火的时候,一批煤老板、房地产老板建的庄园,绝对是用心之作,花钱不少。

但这些庄园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像苏州园林而非美丽乡村,基本上属于文人性质的私家花园,是城市公园在农村的再现。如果是农村人进去了,还有些新鲜感,而对城里人来说,反倒没有了感觉。其道理就如同把城市的洋媳妇放在农村一样,明显不太搭调。这便是悲剧的基本原因,如果要看这样的园林,进城市的公园即可,又何必来农村呢?于是,诺大的庄园硬是不如农民的农家乐红火。

由此,我们不得不提出一个现实的问题,城市人到农村来干什么?乡村旅游从本质上讲,就是城市人从呆烦了的水泥森林中走出来,体验一下田园牧歌场景,“土”是最核心的,不“土”就不足以与城市形成鲜明差别,就不足以引起城市人的兴趣。所以,国家提倡的农村人居环境改造要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同样适用于乡村旅游。

当然,也有人提出,原有农村民居布局分散,不符合整齐划一的要求,应该统一规划重建。这一原则对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可能是适用的,但对乡村旅游却不一定。农村的美恰恰在于依山傍水,因势而建,方显得错落有致,有自然之美。以最有名的浙江德清“洋家乐”为例,就是保持了原有村庄的风貌,一点都没用破坏。但内部陈设却是四星级酒店标准以上,否则城市人就住不下去。好的乡村旅游一定是基于乡村自然之美的深度挖掘,而不是按照城市园林标准进行的生硬改造,内土外洋,土洋结合方好。当下最恶俗的乡村建设可能就是毁掉真农村,再建假古村。

前面讲的这些庄园的落寞还与乡村旅游风口的转变有关。简单的吃饭、打牌、垂钓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对特色和更深层次的乡村生活体验追求成为新潮流。所以,乡村民宿开始兴起了,各类体验性的农事活动也受到了欢迎,特别是不同乡村旅游的差异化竞争已经开始,类似一村一品的一园一品出现了。陕西人熟知的袁家村打出的品牌是关中印象体验地,马嵬驿是基于古驿站历史的民俗风情,周至水街的精华就在一水两岸。

在此情况下,乡村旅游的转型就迫在眉睫。主题要明确,不是农村的城市公园,而是真正的乡村田园;特色要鲜明,或做儿童乐园,或做民宿休闲,或做特色餐饮,不一而足。更重要的是,这么大的庄园,纯粹自己经营,缺人缺钱也不可能样样都专业,还需要借鉴一下电商的“平台”思维,把园子按主题定位和功能分区,划成若干板块,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干,也许会更好一些。比如农事体验板块,一些新农人已经基于互联网做了很长时间,很有心得;餐饮的问题,城里带来的厨师肯定做不好乡村味道也待不住,找个本地人更拿手;经营民宿,一些年轻人在网上搞得红红火火,可以合作,等等。

可以说到了今天,当城市人已经深深认识到城市文明替代不了乡村文明,美丽乡村也是城市人的精神家园,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才会有这样良好的发展前景,从这一消费趋势出发,多用用供给侧改革的思维,乡村旅游的红利才能更好地捕捉到。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三农学者、农村电商专家。